痘肌戒糖真的有效吗(睡不着的年轻人为什么沉迷于刷修牛蹄)(1)

(IC photo / 图)

凌晨三点,睡不着的年轻人正在刷什么视频?

除了大众都想得到的帅哥美女、猫猫狗狗以外,答案可能出人意料——很多年轻人最爱刷的是修牛蹄、挤痘痘、洗牙等视频。

不必担心是不是只有你一个人睡不着在刷,视频底下的300 正在看,提醒着你有很多同类。而短视频平台上类似的视频,播放量轻松达几十万,有的甚至上百万。

在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里,修牛蹄有什么好看的,挤痘痘更有些恶心,可为什么睡不着的年轻人不再都是“网抑云”,而热衷于刷这类土味视频?土味短视频真能一劳永逸解压吗?

修、挤、掏、洗、刮

年轻人爱刷的这类土味短视频,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修、挤、掏、洗、刮。

修,就是修牛蹄、修马蹄、修驴蹄。以马为例,工人抬起马蹄,用一把锋利的刀开始刮、切、割。

大家的第一观感是,这马不会疼吗?还真不会疼。因为马的蹄子相当于人的指甲,修马蹄就相当于我们人类剪指甲、美指甲。

把马蹄那层厚厚的、又黑又脏的角质层剔除掉,就会露出洁白的、像椰子一样光滑平整的内层,看到这里别提多舒服了。

挤,就是挤痘痘。在放大效果下,粗糙的面孔清晰可见——密集恐惧者慎入,双手轻轻一挤压,浓厚的油脂破皮而出;或者是用镊子轻轻一挑,固体状的油脂就被挑出来了……

有些人可能光看文字就起鸡皮疙瘩,可有些年轻人克服最初的恶心之后,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看得欲罢不能。

掏,就是掏耳朵,或者叫掏耵聍,更俗的说法,就是掏耳屎。工具在耳朵里转,观众屏气凝神像是在等待开奖,如果能够掏出一大块耳屎,也就能获得满满的成就感。

洗,则是清洗,或是洗牙,或是清洗各种器具里的积垢。再厚的牙垢,在嗡嗡响的高压水枪下都会土崩瓦解,观众一边看得牙酸,一边又觉得酸爽无比。

刮,是刮肥皂。

拿起各种方块的肥皂,用锋利的刮子,使劲地从头往下刮,刀锋过处,肥皂就瓦解成无数细碎的颗粒,并发出粗糙的“呲呲”的声音,让人狠狠代入挤压塑料气泡袋或者方便面的感受。

痘肌戒糖真的有效吗(睡不着的年轻人为什么沉迷于刷修牛蹄)(2)

(IC photo / 图)

解压的诉求

年轻人为什么爱看这类“奇奇怪怪”的视频?答案是,为了解压。

如今,解压视频成为短视频上一个热门的分类。譬如某短视频平台上,#解压#这个话题底下的相关视频已经播放超过800亿次。修、挤、掏、洗、刮等主题的视频,从心理学层面上,的确具有释放压力的功效。

刮肥皂,很像以前流行的挤方便面、捏泡泡,或者是一些解压馆里的砸酒瓶、大声呐喊,它们都带有某种“暴力摧毁”的特征。

从心理学层面看,压力、焦虑来自人们对某件事情的过分聚焦与担心,导致精神处于紧绷状态。“暴力摧毁”则像是直接把大坝给炸毁,让情绪瞬间喷涌而出,在摧毁的瞬间,压力也一并被摧毁了。

修、挤、掏、洗,带来的效果与“暴力摧毁”不同,它更像是修复与整饬,让乱七八糟的东西恢复到相对正常的状态,给观众带来视觉上的愉悦感。

从心理机制看,这些修复动作有明确的结果反馈,它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之后,大脑把这些感觉信息关联起来,形成一种稳定的、可预期的秩序感、控制感和成就感,抵消了观众因无预期而造成的焦虑和压力,从而起到减压效果。

无论是修、挤、掏、洗、刮里的哪一种,伴随着有规律的动作,发出的也是有规律的声音,它们加深了观众对动作的认知和理解,能够更加迅速地沉浸到氛围中去,让神经系统放松,从而缓解焦虑、抑郁、不安等情绪。

短视频的算法,可以让相似的视频源源不断地“投喂”给受众,受众不用动脑子,甚至连手指也不用动,就可以沉浸在一个又一个的解压视频中,获得重复的刺激和积极的情绪反馈,暂时地把外界烦恼抛却一旁。

年轻人的解压需求,并不是短视频时代才有的,只不过此前它们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譬如早年曾流行过涂色书减压,后来大城市出现了一些解压馆,而萌宠经济的发达亦与年轻人的解压需求有关,淘宝上各类解压小玩具一直都有不错的销量……

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年轻人的压力从何而来?短视频能够实现长久地解压吗?

痘肌戒糖真的有效吗(睡不着的年轻人为什么沉迷于刷修牛蹄)(3)

(IC photo / 图)

要解压也要能抗压

疫情之下,年轻人的确面临着不小的压力。

5月中旬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上升0.3个百分点至6.1%,创2020年3月以来新高。

年轻人就业承压突出,16—24岁人口调查失业率明显高于总体6.1%的水平,4月录得18.2%,较上月上升2.2个百分点。

一方面是疫情冲击下,年轻人就业难题加剧,另一方面是数量庞大的应届毕业生正涌入就业市场。根据教育部公布信息,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首次破千万,同比增加167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

正在找工作的年轻人压力大,而职场上的年轻人压力也并不小。

今年4月发布的《疫情期职场人压力调研报告》显示,被调研的国内某超大型城市里的居民,4月的焦虑指标、心烦指标相比去年12月直线上升。

不仅如此,调研报告发布前两周内过半数的在该大城市的青年频繁出现睡眠障碍问题,特别是约20%的90后存在失眠、易醒、嗜睡症状,抑郁均值已超出预警线,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成为心理问题的重灾群体。

除了担心居家办公混淆工作与休息的边界外,年轻人还担忧工资缩水、不能完成KPI考核、工作岗位是否能继续保留。

某种程度上说,年轻人深夜睡不着——就是源于焦虑,睡不着的年轻人一个劲地刷修牛蹄、挤痘痘的视频,则有点像是“佛系”“躺平”,都是压力之下的一种反应,也是对压力的一种排解。

然而,也诚如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发布时相关负责人表示的,国家高度重视解决“躺平”“佛系”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

要纾解年轻人的焦虑,让他们真正睡得下去、睡得踏实,的确需要制度发力,需要用更多工具来帮助年轻人,让年轻人更好就业,可以得到更好的保障,可以凭借自己的努力实现阶层跨越,可以让他们在大城市安家落户不那么困难。

另一方面,年轻人也要提高抗压能力。既要能承受压力,也要能够与压力对抗,狭路相逢勇者胜,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不要轻易就被暂时的困难吓住了。

何况,短视频的解压虽然能够带来暂时的释放,但深夜不睡、沉迷其中,反而是在透支健康、消耗身体,第二天更没有精力与斗志去应对各种压力与挑战。

如果睡不着,建议加大身体锻炼,并及时到医院寻求帮助。总之,可以偶尔刷修、挤、掏、洗、刮的短视频解压,但消除压力的根本方法,从来不靠刷短视频。

斯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