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敲门。”

根深蒂固的“鬼文化”

人类社会,一直以来都流传着二元论。所谓的二元论,便是相信“灵魂”的存在。无论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还是神造万物的西方文化。人类先祖一直相信着,活人在一个世界,而死人则在另一个世界。人体内有着“魂”,死了的时候,“魂”就出来了。而这个出来的东西,在东方文化体系中,称为“鬼”

如何克服怕黑怕鬼心理恐惧症(恐惧症怕鬼)(1)

图片来源网络:女鬼

东方文化博大精深,但究其核心,处处都充满着朴素的辩证法。最典型的,便是阴阳学说。天下万物,均分阴阳。人被分到了阳,“鬼”便被分到了阴。于是人所在的地方,就叫“阳间”,人所拥有的时间叫做“阳寿”,人所吐纳的便是“阳气”。而反过来,“鬼”所在的地方,叫做“阴间”,“鬼”所消耗的的事情叫做“阴德”,“鬼”自带的便是“阴气”。阳盛克阴,阴盛克阳。阴阳两极,相生相克。东方国家的传统文化中,这种矛盾关系比比皆是。但正是这样的矛盾体系支撑起了整个庞大的结构。自有“阴阳”二体,终于有了“鬼”文化。

如何克服怕黑怕鬼心理恐惧症(恐惧症怕鬼)(2)

图片来源网络:阴阳

中国人信“邪”。日本也信“邪”。韩国人信“邪”。泰国人更信“邪”。这四个地方的恐怖片,其惊悚程度,远胜其他国家。严格意义上来说,后三者都不过是中国文化的衍生。根深蒂固的“鬼”文化自中国起源,因其无所不包,海纳百川的解释力,正好符合旧时统治者恐吓臣民的需要,于是便随着中国古代的邦交活动渐渐传播开去。又经由本土文化的融合,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如日本的“百鬼”,泰国的“降头”。

“鬼”是怎么来的

“鬼”是东方文化的产物。西方对于“鬼”,一般要么直接喊“Satan”,要么则是称其为“恶灵”。而我们东方人,则不仅仅称呼“鬼”,还会以此来区分不同的“鬼”。比如“吊死鬼”,“饿死鬼”,“短命鬼”,“水鬼”,“怨鬼”等等。这些“鬼”既是人死后的形态。这些形态呢又跟死时的状态有关。

“鬼”是人死后的一个静态切面。中国传统文化是极为典型的形而上学结构。古时候的中国人将世界“静止化”后,对其进行认识。《风水》《星象》《算命》这老三样,其本质都是假定存在一个先验的整体框架。一旦框架变动,可以说原本的事物就不存在了。这一点在“风水”上尤为明显,一个静止的地形地貌,经过处理加工后就有了“风水之力”。小到物件摆放的位置,大到国家盛衰,都会被“风水”所影响。

而“鬼”则是人死后保留的“静态”。怎么死的,就有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鬼”。在某些民间故事中,“鬼”甚至可以因为死因而获得超自然力量。如“溺死鬼”可以操控水,出现的时候,会在地上流下许多水。又比如“怨鬼”身具怨力,怨念越强则杀伤力越强,隔空取物,隔山打牛不在话下。而“鬼”是隶属于“阴间”的,所以无法在“阳间”停留,尤其是阳间白天,阳气旺盛,所有的“鬼”被阳光一照,轻则灼伤神魂,重则灰飞烟灭。在民间的“鬼”故事中,常常可以看到“鬼”化形后,撑伞才敢走在阳光底下。这便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第二个特性——序列等级。

如何克服怕黑怕鬼心理恐惧症(恐惧症怕鬼)(3)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是封建王朝,而且足足延续了两千多年。而封建等级制度,便是一整套围绕着皇权打造的阶次序列。不仅人要服从等级体制,“鬼”也要服从这套体系。西方的“恶灵”顶多需要应付一个“撒旦”,而东方的“鬼”则要遵守整个“阴间”的规矩。老百姓的想象力是无穷的。中国文化的创造力更是强悍惊人。天有天庭,众神仙位列仙班。那么与之对应的,地就要有地府,众鬼仙守护幽冥。“鬼”只是这套庞大的体系中的最底层的一员。严格来说,在这套神话文化体系中,人死了变成的“灵体”,不出意外是会被“阴差”拿去地府,然后重新投胎做人的。而只有出了意外,无法进入阴间的“灵体”,才会被称为是“鬼”。更有“孤魂野鬼”,“游魂野鬼”之说。

如何克服怕黑怕鬼心理恐惧症(恐惧症怕鬼)(4)

图片来源网络:黄泉路

这套神话体系的精妙之处,在于设置了“人鬼殊途”这一概念。一般来说,阴阳两界互不干涉。但是凡事皆有“例外”。人不会转换为“鬼”,“鬼”也无法转换为人。因为这个文化结构一开始就设定了静态准则。没有“生鬼”,只有“死人”。没有“死鬼”,只有“生人”。这一对对立关系,明确点出了人和“鬼”无法并存这一设置。但是后来,随着老百姓越来越放飞想象力,什么“附体”,什么“着相”,什么“鬼上身”,什么“请神”啊纷纷出现,反而让这个一开始相对“融洽”的文化架构变得摇摇欲坠。

被戏弄的“鬼”

对“鬼”这种文化概念的束缚慢慢地就被放开了。因为“阴间”是一个前置在整个“鬼”文化体系的初始材料,所以人们在谈论“鬼”的时候,是默认(虽然我们自己不知道自己已经默认了)“阴间”的存在的。但是这个“阴间”显然是失职的,因为其并不能够把本应该隶属于它的“鬼”给抓回去,反而使其留在“阳间”为祸一方。这便是“失序”。等级体系里面的失序是极为可怕的,因为它将导致君臣父子之间,不再遵守那一套“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戏码。“弑君夺权,弑父恋母,杀兄娶嫂”等等有悖人伦的事迹是“失序”的后果。

如何克服怕黑怕鬼心理恐惧症(恐惧症怕鬼)(5)

图片来源网络:传统儒家思想

原本的框架无法自洽,本不存在的事物被知觉为存在。因为本就隶属不同的轨道,本就不会有所交集,而如今却产生了交汇。“鬼”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无法匹敌的强大力量,正常渠道是无法与之抗衡的。于是,便有了“童子尿”这种充满了戏谑嘲讽的“阳间手段”。无论是“鸡血”,“黑狗血”,还是“牛眼泪”无不透露着一丝滑稽的气息。而就是这些让人啼笑皆非的事物偏偏是“杀鬼”利器。面对强大的“怨鬼”,一滴“纯阳血”,或是一泡“童子尿”就能让其落荒而逃。

“鬼”文化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背后是劳动人民对于剥削阶层的隐匿戏弄。在日常生活中,“吝啬鬼”往往指的是那些富有而又抠门的人,“贪心鬼”,“吃人鬼”则在暗讽当时唯利是图的官吏。而无论如何创新,“鬼”文化始终逃离不了封建等级结构这一局限性。这也深刻体现了封建统治阶层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剥削和奴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