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杂货铺的老味道何 涌 泉 ,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回忆旧时零食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回忆旧时零食铺(旧时杂货铺的老味道)

回忆旧时零食铺

旧时杂货铺的老味道

何 涌 泉

上世纪50年代合作化以前,杂货铺遍及街头巷尾。杂货铺啥样?大些的像《林家铺子》里的铺子,小些的像《孔乙己》里的咸亨酒店,以小的居多,一般都是前店后宅

杂货铺和现在社区里的小卖店区别在于:小卖店是“货走窗口”,杂货铺再小也要请顾客进门儿。杂货铺和现在小超市的区别在于:后者是顾客自选,收款机结算收款,分毛不差,前者是买卖手递手,纯“手工的”,还可以抹零。这就像挂面和手擀面,相比之下,那味道就不一样了。

杂货铺首先是“五味杂陈”。那时杂货铺卖的是油盐酱醋、烟茶糖酒、针头线脑、笔墨纸张……绝大部分都是散装的,味道自然浓。酱油、老醋、咸菜疙瘩、海盐、干货、咸鱼、海带等都是装在大木桶或大笸箩里。买酱油醋那叫打酱油、打醋。掌柜的用半斤或一斤的“提”舀出来,用漏斗灌进瓶子里,每每还要再舀一次添上一点,优惠一下,顾客就很心满意足。日积月累老铺子的老味儿就像老茶壶里的茶山茶垢,醇厚温润。进了老铺子就闻到了厨房锅头灶脑的“家味儿”。

杂货铺冬天要烧炉子取暖。铁炉子里炉火通红,炉子上总是坐着一个洋铁壶,壶肚子里嘶嘶地呢喃,壶嘴哈着热气。周围或站或坐着一圈老头闲汉,天南地北地讲古论今,掌柜的时不常也侃上两句。有人买油茶面儿喝,掌柜的立马用壶里的开水冲好,闻着又香又甜,勾人馋涎。有时酒友相遇,买2毛钱的小烧对饮,或用几粒花生米下酒,或就着“闲话淡话”干拉儿。外面冰天雪地,小铺子里是融融的暖味。

光顾杂货铺的都是左邻右舍,这里成了邻居们的“会馆”。那时没有什么休闲场所,家家老汉老妪都“蜗居”,夏天在大院儿里聚,冬天或阴雨天就聚到铺子里来。有时候居民组的通知也贴到铺子里的墙上。柜台上大都有两件别样的东西:一是“文物级”的大算盘,一是蓝布面竖红格的账本。邻居大多是草根族,经常钱不凑手,就赊账。账欠多了掌柜的就翻着账本,扒拉着算盘,唱着发生的日期、每笔货物、欠款,跟你对账,实则催账。赊账的有了钱也及时还钱清账。还了账,掌柜的还给“回扣”,你要是带着小孩子去,掌柜的就从大玻璃罐子里摸出一块“毛八瑟”杂瓣糖给孩子,不带孩子就敬支“握手”香烟,还钱者就觉着有面子,以后还要好借好还。铺子里总有暖暖的人情味。

小时候我家附近有个杂货铺,据说是传了三代的老铺子。店主是个山东胖老头,性情豪爽义气,乐善好施。每天不管生意咋样,他总是高声大嗓,笑声不断。做买卖童叟不欺,货真价实,还经常做善事。逢年过节打发老伴、孩子给附近的孤寡老人送饺子、元宵、粽子、月饼。顾客有管他叫大哥的、叫大叔的、叫爷爷的,老少三辈都觉得他可亲可敬。有一年伏天阴雨连绵,杂货铺屋顶漏雨要坍塌,附近的老街坊们都来主动帮助转移货物,雨后帮着修房子,买卖之间和谐融洽。那时候没有现在这种“海陆空”地毯式轰炸的广告,没有真提价、假打折的宰人促销,没有以次充好坑害顾客的伪劣商品……那时候做生意真是商有商德,人有人味。

2010-3-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