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的源远流长注定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和精神长存不古,从历史事迹和先贤的身上我们不但可以学习到为人处世的道理,更有着提升个人能力和水平的经验之谈。
同样在对先贤古典和历史巨著的拜读中我们也能对一些文臣武将做出的战略目标和局势分析进行不同角度地看待,既然过去的结局已成为历史,但新思路新想法的冲击碰撞也成为新时代包括诸多历史学者和文学爱好者的谈资议论。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卧龙诸葛孔明,谈起《三国演义》,许多读者可能对书中宏大的战争场面和武将间的争杀讨伐更感兴趣。
像关二爷温酒斩华雄,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官渡赤壁之战,长坂坡赵子龙七进七出,张翼德喝断当阳桥,这些动作上的直接碰撞,刀刀见肉的拼杀当然让读者大呼过瘾。
可除此之外我们更应看到背后谋士间的斗智斗勇,尤其是作为本书第一大谋士诸葛亮,他的战略部署可以说是深谙用兵之道,在刘皇叔死后诸葛亮制定的北伐策略更是以祁山为战略要道,那么祁山这个地方究竟为何这么重要呢?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目的从先帝刘玄德白帝城托孤到五丈原诸葛孔明暴毙,这段时间内蜀国之所以能在三国鼎立之势中处于不败之地,很大一部分原因还是在于丞相诸葛亮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的计谋决策,除此之外六出祁山的北伐决策。
从公元228年曹丕病逝、司马懿被贬在家大刀阔斧进行第一次北伐大业,到234年孙刘两家形成犄角之势,合兵三路攻打魏国,几乎每一次诸葛亮发动的北伐都不是为了一举击溃魏国,而是寻找合适的机会发现魏国的弱点从而寻找可乘之机。
有人说诸葛亮北伐的方针是错误的,在当时蜀国先朝元老大都损伤殆尽,诸葛亮没有根据后期蜀汉内部形式盲目制定对外计划,导致多年来蜀汉物资供应不足,青年才俊挖掘不够,诸葛亮死后蜀汉彻底面临无人可用的局面。
可事实来看诸葛亮发动北伐战争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对于刘备兴复汉室的托付当然是一回事,可以诸葛亮稳重的性格来看,时机不达绝对成熟诸葛亮也不会贸然动手。
诸葛亮北伐的主要原因不在于想一举击溃曹魏统治,而在于团结蜀国将士和百姓,在后主时代给他们振兴汉室的信心和安慰,通过群众的拥护来有选择的骚扰敌人,以求达到扰乱曹军阵营的目的。
另一方面诸葛亮从不打无准备之仗,虽然北伐在一定程度上急剧消耗了蜀国的人力物力,但相对来说曹魏更是打着无准备之仗,几乎每次北伐都是以蜀国的主动出击为主。
曹魏烦不胜扰,疲于应对更是常态化,如此看来诸葛亮的战略在许多方面也是富有积极意义的。
祁山的特殊性
历史的结局留给后人们讨论和争辩的余地,诸葛亮的北伐战略或许没有错,那么他为何偏要经过祁山,要知道直取曹魏政权的道路不止祁山一条,汉中的大道小路更是数不胜数。
诸葛亮却仿佛像着了迷似的对祁山这条路线情有独钟,那么他就不怕曹军设下埋伏将他们一网打尽吗?
诸葛亮六出祁山的原因和目的主要有两个,这一方面的原因就在于诸葛孔明本身是一个谨慎稳重的谋士,不论做什么事情都是以守业为主,借鉴前人的先进经验也就成为他出谋划策的最根本,而对于创新型的冒险主义对于孔明来说并不适用。
另一方面祁山独特的地理优势和战略地位对于蜀国发动北伐是不可或缺的倚重点,祁山位于如今甘肃省礼县附近,诸葛亮选择兵发祁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要夺取祁山旁陇右的物资和人口,从而缓解蜀国后备紧缺的局面。
在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陇西在东汉时期独特的战略地位了,这里不但水源丰富,更是著名的交通要道,盛产粮食、军马和盐,可谓是战争年代为数不多的风水宝地。
除了拥有独特的战略物资和交通便利,陇西、祁山的地形地势也十分复杂多变,周围环山易守难攻地势高峻重峦叠嶂,更不用说这里还有世代生活的民族宗族势力,民风彪悍熟悉地势。
相比于魏国人多物多,对蜀国来说都是影响成败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这么来看诸葛亮六出祁山自然有着其独特的战略和军事意义。
从祁山出发既能收货不费的战略资源,又能切断关中和河西之间的联系,进而为下一步包围关中形成围困合力,诸葛亮的野心和布局可以说是极为详尽,步步为营。
北伐带来的影响虽然最后诸葛亮主导的北伐战争没有达到既定目的,蜀国也在诸葛亮死后一蹶不振成为魏国针对的对象,但是从战略意义和实际结果来看,我们不能将北伐战争视为失败。
诸葛亮六出祁山中有五次是以主动攻击为背景,这也能证明诸葛亮的北伐是成功和值得借鉴的。直到现在,在如今的甘肃一代仍然流传着有关木牛流马和死诸葛吓走活仲达等一系列传说和令人脍炙人口的佚事。
因此诸葛亮六出祁山,举兵北伐兴复汉室的大业,不是良策已尽的穷兵黩武,也不是先帝托孤后无计可施地妄动干戈,更不是毫无战略谋略思考的自取灭亡。这一场战争是积极的,从中体现着传统汉室王朝最后的不屈和倔强。
诸葛亮就代表着正统汉室王朝的最后一滴血液,六出祁山不仅是与反叛者曹魏政权的斗争,更是汉室兴复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也难怪最后在那场倾盆大雨后,诸葛亮拖着疲惫的身躯望雨哀叹。
九个月不曾下雨的祁山,如今在自己火烧司马懿之时却毫无征兆地下起了大雨,这一刻无论是司马懿还是诸葛亮都明白了:
蜀汉的结局正如这场北伐征战一样,不是诸葛亮斗不过司马仲达,而是天意难违,蜀汉只能尽人事听天命,这一代名臣纵使再足智多谋也无力回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