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雷

图/受访者提供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旧城区在石龙镇分布广泛。石龙镇蒲溪村位于东江北干流南岸,是旧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蒲溪商业发达,城镇化水平高,也是东莞市市容环境优美村和石龙镇首批“门前三包”示范村。

借美丽圩镇示范点创建的契机,石龙以建设“美丽宜居蒲溪”为重点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漫步蒲溪,老城民居分布虽紧凑但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的巷道虽人来人往但整洁有序。转角处的墙体彩绘,让人眼前一亮,处处彰显百年厚重的龙舟文化和渡口文化。家门口的街角公园与焕然一新的南岸公园验证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成为了周边居民的休憩乐园,也让外来游客感受到了老城深处“五步一景,十步一画”的无穷魅力。

东莞石龙岭南名镇(美丽圩镇东莞故事⑨)(1)

石龙正奋力推进美丽圩镇建设

除蒲溪村外,同样位于旧城区的中山东社区、中山西社区、兴龙社区也在做好环境卫生治理的基础上,结合当前东莞市危房整治大形势,通过微改造,添加历史文化、非遗等新元素,打造宜居环境,奋力完成石龙美丽圩镇建设历史使命。

“三个引领”为美丽圩镇建设增香添色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沿着九龙涌一路向北,步行约400米,高大恢弘的蒲溪村牌坊映入眼帘。跨过牌坊,进入村内,行走在平坦的村道上,让人不禁称赞这里的别致与祥和。

据该村党委书记陈伟贤介绍,一直以来,蒲溪在历史文化、基础配套、党建三大系列持续引领,不断为石龙美丽圩镇建设增香添色。

渡口文化在蒲溪占有一席之地且存在逾百年,蒲溪渡口曾是连接莞穗惠的重要枢纽,也曾是石龙最热闹的码头之一。紧随渡口文化,龙舟文化在蒲溪应运而生。每逢端午节,不少蒲溪居民都会踊跃参加集体龙舟活动。历史文化与美丽圩镇建设如何有机结合,成了摆在村两委面前的一大课题。

东莞石龙岭南名镇(美丽圩镇东莞故事⑨)(2)

艺术化改造,既让老房子焕然一新,也展示了蒲溪厚重的渡口文化

“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是完成该课题的良策所在。”陈伟贤说,蒲溪对辖区主要街道两侧的墙面和沿江道路进行升级,以浮雕和彩绘的艺术化创作手法将渡口及龙舟文化呈现在墙面。同时,采用低压LED灯作为光源形成灯光效果,让蒲溪敢为人先、奋力拼搏的百年龙舟精神得以活灵活现地展示在群众面前并被代代相承。

基础配套引领方面,蒲溪配合南岸公园建设,在辖区内建成了大型停车场,增设300个停车位,有效缓解了老城社区车辆停放难及消防通道易堵塞等问题。此外,在停车场内配建了公厕及周边环境美化,大大提升了居住品质。不仅如此,蒲溪还先后投资400多万元实施富民兴村项目,升级改造了三眼井、塘坊小公园、街尾小公园、体育公园等,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条件。

东莞石龙岭南名镇(美丽圩镇东莞故事⑨)(3)

设施齐备的街角小公园在蒲溪村随处可见

党建引领方面,据了解,蒲溪除对原有党务、政务宣传栏进行更新外,还在诸多显眼位置设置公示栏,对包括美丽圩镇建设在内的中心工作予以公开。“这些能让居民深入了解政策导向并亲身感受到美丽圩镇建设是一项‘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工作。”陈伟贤说。

创新机制,激励居民及店主参与共治共管

蒲溪城镇化水平高,辖区内的商铺构成了旧城区商业主力军。日前,记者沿着该村绿化西路商业街一路走、一路逛,整条街商铺林立,人头攒动,车水马龙,繁华中不显杂乱,各商铺门前悬挂的“门前三包”责任牌引起了记者的注意。

东莞石龙岭南名镇(美丽圩镇东莞故事⑨)(4)

市民正在老街商铺前选购

据石龙镇老城区城管片长黄沛康介绍,东莞“门前三包”专项提升行动工作指引出台后,石龙城管分局迅速更新部署,进一步优化“门前三包”检查评比模式,对全镇沿街商户和单位逐步悬挂张贴新的责任公示牌,并在完善每月检查评比制度的基础上,改以授小旗的方式在“门前三包”责任牌上公告结果。其中,红旗代表优秀、蓝旗代表达标、黄旗代表不达标。

“责任牌上墙,并以点对点公示的形式定期反馈评比结果,时刻警示教育店主守秩序、知荣辱、讲文明。”黄沛康说,由于蒲溪在商户“门前三包”责任书签订、标识牌设置及环境卫生、市容秩序、停车秩序、市政设施保养、信访投诉等方面的管控成效好,今年5月31日,石龙镇首批“门前三包”示范村在蒲溪正式挂牌。“通过打造‘门前三包’示范村,树立标杆,提高店主主人翁意识,以期实现村铺共管、人铺同治的长效监管机制。”他补充道。

黄沛康还表示,城管部门会结合日常巡查及月评比结果,对自觉守好门前责任区的商户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办理审批手续。对“门前三包”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商户则加大日常督导,激励居民及店主参与共治共管,共享环境提升成果。

倒排工期,下一步重点推进“三线”整治

蒲溪村因发展较早,也留下了诸如“三线”(电力线、通信线、有线电视线)布局凌乱等历史遗留问题。石龙镇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副主任黄瑞平告诉记者,为更好推动美丽圩镇创建,现阶段,石龙已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推进“三线”整治工作,确保辖区内天际线无遮挡、更美观。

“我们给蒲溪村倒排了工期。涉及的工作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光缆捆扎整治、架空光缆下地整治、线路强弱电分离整治、箱体迁移整治等。其中,管道施工计划今年10月14日进场,10月底完成;线路捆扎及其他‘三线’整治工作计划与管道施工计划同步进行。”黄瑞平透露,蒲溪村的“三线”整治工作施工时间预计一个半月,力争今年十一月底完成。

不仅明确了工作计划,也明确了具体职责分工。据介绍,除了镇村和施工方,石龙城管还积极引导运营商全力配合进行本次“三线”整治工作。“运营商将对辖区内存量网络资源进行自查,对权属线缆进行认定、调整和连接,保证施工期间用户通讯等服务畅通无阻。”黄瑞平说。

老城社区齐发力,共建美好家园

和蒲溪村一样,中山东社区、中山西社区、兴龙社区同样是旧城区的基石,在美丽圩镇建设过程中也闯出了自己的特色。

中山东社区一方面结合当前东莞市危房整治大形势,加大危房整治力度,清拆人居聚集街区危房,在排除隐患的同时,通过微改造,开展新一轮小生态板块建设。目前已清拆危房15间,建成街头小景6处。另外还借力中山路活化利用定位方案,规划对3处文物建筑进行保护性修复,为石龙美丽圩镇建设增添点睛之笔。

东莞石龙岭南名镇(美丽圩镇东莞故事⑨)(5)

旧城区加大危房整治,持续为美丽圩镇创建增添活力

中山西社区已清拆位于长兴街等地的危房4间,规划建设了以党建、法治等为主题的小公园和以充电桩等为主导方向的便民设施。添加非遗元素,在双孖庙街口添置微型博物馆,设置社区非遗文化展览品,不仅提高了居民对非遗文化的认识,也为居民提供了一个干净舒适的休闲空间。

兴龙社区则针对居民最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楼宇焕新工程,包括楼宇外墙、平台外墙与梯间地面修葺、梯间墙面粉刷、宣传氛围营造、电线升级整改等。不仅顺应了民意,也美化了景观。

接下来,石龙城管分局将重点督促各社区整合资源,活化旧城区,为美丽圩镇创建增添活力,共建美好家园。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

校对 | 何绮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