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味”在城市里淡化为空阔的街道和阑珊的灯火,春节来临,城市里的人要么就举家去外地旅游,要么就驱车回故乡的小城或久违的乡村,追寻并感受记忆深处的“年味”,让积蓄了一年的乡愁,被一杯杯美酒,化为滚烫的热泪。
但在少数民族众多的云南,每一个民族都在坚守着自己的传统,都在守护着自己的每一个节日,并用不同的民俗把每一个节日装点成欢乐的庆典,代代传承。
“过年胖三斤”,今天,过完年后变得珠圆玉润的小编就带你去参观云南的少数民族,看他们是如何“过年”的?每一个民族的“年味”有哪些不同?
1、彝族怎么过年?
彝族,作为中国的第六大少数民族,总人口有870多万人。云南的彝族共有50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楚雄、大理这两个地州,其他如昆明、红河、昭通、曲靖等地州(市)也有分布。
彝族太阳历将一年分为10个月,每月以鼠日为一个月起头,12属相循环3次,在猪日终结为月末,每月36天,一年360天,剩下5天或6天为过年日,不计算在10个月内。彝族的大年在每年夏至日,过三天,第一天为接祖日,第二天为祭祖日,第三天为送组日。小年在冬至日,只过两天,一天接祖,一天送组,闰年加祭祖日过三天。
随着民族融合,彝族也与汉族一起过春节,但仍然保留有浓郁的民族特点。春节前三天,彝族家家户户都要杀年猪,亲朋好友团聚吃“杀猪饭”;然后就是大扫除,把屋里屋外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从山上挖来一棵松树栽在门前;另外,在门头、灶前和厩门都要插上松枝,祝愿来年生活美满幸福。
“大账小账,三十晚上”,大年三十那天,要把借别人的东西全部还清。当晚,全体家庭成员不准在别人家过夜,必须要团团圆圆的在一起,辞旧迎新。
除夕之夜,不准说任何不吉利的话,也不准恶言秽语,不准打妻子或小孩。父亲或长子要率领全家人,用托盘托着酒、肉、饭、水等祭品,依次向祖宗、天地、土、水、日、月、龙、灶献祭,然后又向门、柱、水缸、畜厩、大农具一一献祭。全家入席后,还不能吃,还要将饭菜每样取一点放到门外,给无家可归的野鬼;再盛一碗饭给狗,传说第一次大洪水,庄稼全淹死了,是狗从天神那里讨回了五谷种子,所以首先要慰劳狗,等狗吃饱了,全家人才能吃年夜饭。
正月初一早上,鸡鸣天未亮,各家男子就鸣枪放炮,到水井边祭祀水神,争取第一个取回新水。天刚刚放亮,全家人起床,都要穿上新衣服迎接财神,然后做汤圆献祭各路诸神,再做一个汤圆贴在小孩脑门上,表示孩子又长了一岁。当天,妇女不做家务,做菜做饭全由家里的男人操办。而且,饭甄子无论大小,必须蒸满饭,表示年年有余。
正月初一当天,全天不准动刀斧,不出寨门,不出门做客,不准到菜园取菜,初二才能开始走亲访友,初三,女人带着孩子回娘家。
文/李坤 杨淏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