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珐琅器,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

但提到景泰蓝,很多人都知道景泰蓝是我国一种极其富有民族特色的金属工艺品。

其实景泰蓝便是珐琅器家族中的一员,即掐丝珐琅,

珐琅,在我国古代又被称为"佛朗""发蓝",因为制作工艺不同,珐琅的品种也很多,

例如掐丝珐琅,画珐琅和透明珐琅等等。而我们所说的景泰蓝就是指的"铜胎掐丝珐琅"。

之所以称作景泰蓝是因为多用蓝釉,制作精美,从景泰年间开始大量生产,所以把器物称之为景泰蓝。

景泰蓝工艺空前绝后(中华民族之国粹)(1)

掐丝珐琅的工艺并非我国本土工艺,而是在元代从阿拉伯传入我国的特殊工艺。在元代以前欧洲的一些国家的玻璃生产工艺已经取得了相当的成就。制作珐琅器工艺过程是这样的:先以石英、瓷土、长石、硼砂等一些金属矿物质为原料,粉碎后制成粉末状,熔炼后涂饰于金属胎上,最后焙烧冷却,有的珐琅器还需要镀金和磨光,既有金属的坚固性,又有玻璃的光洁性与耐蚀、耐腐、耐酸性。制作工艺非常的精美。珐琅器因为在金属胎上加工方式不同而又分别为掐丝、錾胎、透明、画珐琅等。经过明朝和清朝两代的发展,这项有着异域风情的工艺有了非凡的成就,在我国一代代匠师的钻研之下,景泰蓝成为我国工艺美术的"四大花旦"之一。

景泰蓝工艺空前绝后(中华民族之国粹)(2)

景泰蓝穿指纹冲天耳三足炉

对于藏家来说,最怕的就是打眼,而对于市场价格非常高的景泰蓝来说,市场仿造者众多,有的仿造景泰蓝可以假乱真,这给不少收藏爱好者带来困扰,为此景泰蓝收藏者必须掌握鉴别景泰蓝真伪的功夫,下面是老邢这几年自已上手了,和收藏了不少珐琅器,也看过很多景泰蓝藏品的拍卖会,关于清代至民国的景泰蓝作品。

首先了解一下景泰蓝的制作工序,分为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镀金六道工序,是一种制作工序复杂的传统手工艺品。景泰蓝制作技艺在2006年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个人有几个见解,一看胎和器型、二看图案式样、三看掐丝和珐琅釉、四看鎏金和包浆.最后看款识。下面是老邢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景泰蓝鉴定知识,供藏友们参考学习。

以下为景泰蓝的鉴定:

一:胎

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景泰蓝以传统铜胎为主,沿用清代以来的红铜胎,以胎体厚重者为上品。景泰蓝第一道制胎工艺的水平直接影响到其他各项后续工艺的质量。常见的立式胎型(瓶、罐等)的厚度可以达到2.8—3.4毫米。随着红铜价格的上涨,有一些景泰蓝的胎壁变得非常薄,上手有轻飘之感。

最简单的鉴别其胎体质量方法就是上手,同样体积的景泰蓝以重者为佳,出现“轻”“飘”之感的属下等货色。同时,也可以通过轻轻敲击器物来判断其材质,纯正红铜的响声浑厚纯正有如铜钟之音色。当然也要观察器物的内底是否灌注了铅来增加分量,这也是许多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的手段之一,特别在瓶类器物中最为常见。

景泰蓝工艺空前绝后(中华民族之国粹)(3)

明 景泰蓝捧盒

二:器型

景泰蓝的常见器型,基本以花瓶、罐、尊、炉、盒、碗为主,图案式样,缠枝花卉纹、折枝花卉纹、菊纹、兰草纹、灵芝纹、卷草纹、福字纹、回纹、锦纹、几何等等..人物纹的比较少见有些直接从青铜器、陶瓷器引申借用。如鼎、爵、尊、卣等直接来自于青铜器,而梅瓶、观音瓶、盖碗等造型借用于陶瓷器。还有各种异型器,如模仿鸟类、兽类造型的也并不鲜见。因此,景泰蓝在造型上与其他工艺门类没有太大的区别,审美特征也较为相似。只是由于材质的特殊性,经常会在器身加以耳子、链子、穗子等装饰物来显示其华美和富丽堂皇。另外,景泰蓝的尺寸按惯例是依照英寸作为标准来标注的。按照1英寸等于2.54厘米来推算,一只常见的11英寸的梅瓶的高度约为28厘米。

景泰蓝工艺空前绝后(中华民族之国粹)(4)

清 景泰蓝六方花鸟瓶

三:掐丝

景泰蓝的纹饰及图案的大体框架是靠掐丝来完成的。一件好的作品要根据图案的需求采用不同粗细的扁丝来完成。现代景泰蓝制品由于采用机器轧丝,所以扁丝一般粗细均匀。依照图纸中的纹样进行“掰花”,是最能体现艺人水平的工序,因此也是检验景泰蓝工艺高低的重要途径。掐丝细密、圆润、整齐是判断其优劣的标准。但也有用机器冲压制作底纹如万字纹、云纹等情况的存在,但景泰蓝精品大部分图案还是完全依赖于手工完成。清代景泰蓝掐丝细密、圆润、整齐,珐琅釉多是用进口天然矿、石、半宝石加工提炼而成,珍贵异常.有天蓝、宝蓝、红、粉红、绿、黑、白、黄、紫等等几十种。

景泰蓝工艺空前绝后(中华民族之国粹)(5)

景泰蓝掐丝宝石瓷杯(明代风格) (一组)

景泰蓝工艺空前绝后(中华民族之国粹)(6)

四:釉

景泰蓝表面的珐琅釉多是用进口天然矿石、半宝石加工提炼而成,珍贵异常。一件好的景泰蓝,需要经过十几次反复上釉才能完成。釉色是否清晰明快,发色鲜艳,层次分明是目测的最基本标准。上品的润色自然统一,劣品多用劣等珐琅填釉,甚至有不少制假者不用昂贵的珐琅,而用其他的彩料代替,此类景泰蓝经常会有大面积的串色和沙眼情况出现。所谓砂眼,是由于气体或杂质在景泰蓝表面形成的小孔。在明清两代的景泰蓝工艺品中,由于技术落后,砂眼密布非常多见。而以今天的技术水平,完全可以把砂眼降低到寥若晨星般的程度。

景泰蓝工艺空前绝后(中华民族之国粹)(7)

五:鎏金

景泰蓝制作的最后一道鎏金值得一提,鎏金是将金和水银合成金汞齐,涂在器物表面,然后加热使水银蒸发,金就附着在器面不脱.清晚至民国期时鎏金薄点由于镀金工艺耗金量比较大,有一些无良者会在此工序上做手脚,用其他金属代替黄金,那样出来的颜色发涩,整体的金色也就不能像真正的黄金那样能给人以纯正耀眼的感觉。

景泰蓝工艺空前绝后(中华民族之国粹)(8)

景泰蓝鎏金熏香炉

六:包浆

珐琅器在制作完成后,釉面有强烈的釉光感,镀金处呈黄亮色。但是珐琅器经过了百年的岁月,受到空气的氧化、辐射、灰尘等污染以及人为擦洗,加之终日爱不释手地把玩,珐琅器釉面光泽会逐渐变旧失亮,日积月累形成的皮壳,我们称之为包浆。如你有藏品困于出手,想找正规公司进行参拍,可与福羲邢女士沟通,一五七 六六一九 八四七二。不成交不收费。根据上手过得清珐琅器的感觉对比,有年头的珐琅器都历经数百年沧桑,民国至今的珐琅器也有近百年的时间,釉面的旧色是由空气中的微尘和腐蚀物侵蚀及氧化作用,逐渐自然形成的。特别是鎏金地子的老器旧金色是熟黄色。所以,区别老珐琅器与高仿器的皮壳的新老要一看老光是否自然;二看包浆是否一体;三看手感有无生涩之感。新作珐琅器的釉面新光多用细砂纸或研磨砂、研磨膏揩磨,先研去贼光,再用酸与高锰酸钾、松香水等或其他混合溶液强化咬蚀处理。所咬蚀旧色比较容易辨别,仔细看上去,一是不正,因为化学药物与釉面蚀新反应是速成的,色泽不自然,用棉球蘸酒精、丙酮类溶剂易擦除,露出新釉光;二是不均匀,同一部位有明显的深浅不一,这是因为药物刷涂不均所致;三是手摸生涩,有的故意在耳、足等嵌物接缝处,残留污垢,特别是脏垢,如用指甲即可抠下。

景泰蓝工艺空前绝后(中华民族之国粹)(9)

清 景泰蓝双耳三足香炉 (一件)

七:款识

景泰蓝作品或是名贵的珐琅彩作品上的“款识”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的鉴定依据,通常一个简单的款制就能直接的将一件景泰蓝古物直接断代,下面老邢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些景泰蓝款识小知识。

明代的景泰蓝作品款识大多书写在器物底部或边沿,常见的有“大明景泰年制”、“景泰年制”、“大明景泰”和“万历年制”等。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明朝景泰年间,当时的御前珐琅作将元代,明早期的非常漂亮的器物改型,并加上“景泰年制”款。

宣德的款识有以下几种:

1.阴刻双线“宣德年制”楷书竖写款。

2.阴刻双线“宣德年制”楷书横写款。

3.阴刻双线“大明宣德年制”楷书竖款。

4.方框掐丝填红釉“宣德年造”篆书款。

其后是落“景泰年制”款的掐丝珐琅器,故宫收藏有100多件,这类器物存世量较大,其款字款识也风格多样。似乎景泰时期的珐琅器就是这一品种发展的最辉煌时期,历史上“景泰蓝”的美誉也由此而来。

还有一些落“景泰年制”款的珐琅器,是后世慕名仿制和改款的器具。景泰的款识计有三种:

1.凸起镀金双龙环抱镌阳文“大明景泰年制”楷书款。

2.方框镌剔地阳文“景泰年制”楷书款。

3.阴刻“大明景泰年制”楷书横款。

景泰以后的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四朝未见有纪年款的掐丝珐琅器传世。

其后,落“大明嘉靖年制”款的掐丝珐琅器目前也只一件,是个出土的掐丝珐琅龙凤纹盘,珐琅釉和鎏金土蚀严重,这是上世纪60年代从民间征集的,现藏于故宫。 万历朝的掐丝珐琅器款识有两种:

1.长方栏掐丝填红釉“大明万历年造”楷书款。

2. 长方框錾双线填红釉“大明万历年制”楷书款。

后至明末也有一些掐丝珐琅器物修配和制作后落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景泰年制、景泰年制等寄托款。但器物本身差距已很明显,与本朝器无任何可比性。

清代景泰蓝作品大多是阴刻的款识。另外就是在前朝无款的景泰蓝器物上打上前朝的款识或其他朝代的款典型的是清朝嘉庆以后至民国的几十年,由于内忧外患,本朝生产的景泰蓝极少,宫廷珐琅作几乎无事可做,大多处在收拾前朝遗物上,如重新鎏金,上蜡封砂眼,重新打款等。由于康熙雍正朝的景泰蓝几乎无款,乾隆朝也有部分景泰蓝无款。

除了看铜胎,看特征,包浆和款识这些之外,我们的收藏家还可以从景泰蓝的整体意境去判断真伪,一般老景泰蓝色彩华丽,造型稳重,做工细腻流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