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经济学?

为什么说经济学基础知识是职场人士的必备技能?

在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本科生和研究生经济学课程20余年的井堀利宏,一直致力于让学生们理解经济上的知识,并告诉他们如何在工作中学以致用。

我们学习经济学的目的是什么呢?井堀利宏觉得,经济学与经营管理学不同,其研究的是整个国际的经济活动。经济学研究的不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消费者的经济活动和水平,而是使用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来预测一个国家的经济动向。

那我们为什么要了解整个国家的经济动向呢? 这是因为政策、国际形势、经济繁荣或萧条等会大大改变企业和消费者经济活动的立场。

通过细分市场和对特定领域制定策略进行市场研究,对于提高企业利润也非常重要。政府的财政金融政策和国际形势变化会导致国际交易的变化,也会很容易引起微观经济波动。

经济学是职场人士最起码的必备知识素养,有没有学过经济学其实差别很大。

职场财务知识分享(经济学基础30天入门)(1)

ISBN:978-7-5046-9131-6

作者:[日]井堀利宏 著 于蓉蓉 译

定价:49.00元

出版时间:2021.9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井堀利宏在《30天学习经济学》一书中,介绍了商务人士必须掌握的经济学基础。作者分别从微观经济学及宏观经济学两个方面进行解说,从“什么是经济学”开始说到目前“经济的诸多问题”,书中将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经济原理,通过漫画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此外,本书新奇之处在于,为了帮助读者理解经济新闻中所讲经济学知识及现象,读者每天阅读本书后可以在图书上配备的进度管理表上检查自己的理解度。每天15分钟就能完成一个项目,30天就能高效掌握经济学入门知识,是一本好玩的经济学读物。

浅谈经济学史

尽管“经济学”在现代社会中是必不可少的,但它并没有多久远的历史,最古老的经济学理论源于被称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于1776 年发表的《国富论》。此后,许多学者才开始研究经济学的这些基本概念。

而在1890年,阿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 Marshall,1842—1924)的《经济学原理》将价格理论发展为局部均衡理论,这对实际经济政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到了19世纪后半叶,经济学发展成一般均衡理论。里昂·瓦尔拉斯(Léon Walras,1834—1910)在他的《纯粹经济学要义》中提出,交换理论、生产理论、资本形成理论、流通理论是相互依存的,这为微观经济学构建了理论模型基础。

0世纪,微观经济学成为许多经济学家的研究主题,包括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fredo Pareto,1848—1923)、约翰希克斯(John Hicks,1904—1989)、肯尼思·J. 阿罗(Kenneth J. Arrow,1921—2017)和罗拉尔·德布鲁(Gerard Debreu,1927—2004),并确立了可以进行精确分析的分类。而宏观经济学起源于1936年,凯恩斯在19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期间发表的《通论》,成为美国经济重建的推动力。此后,此类研究继续进行,成了经济学的基础分类。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小组“芝加哥学派”的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1912—2006)证明了微观经济学在政策上是有效的,而“新古典派经济学”强调凯恩斯学派所忽略的微观最优行动。20世纪80年代,经济学领域出现了“博弈论”,这也成了现代经济学中必不可少的分析方法。

职场财务知识分享(经济学基础30天入门)(2)

消费的两极化是如何发生的?

如今在日本,零售商的业绩已经出现了两极分化,大企业的利润大幅下降,而一些公司的营业利润却大大增加。产生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存在冲突的消费者需求,例如“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和“更注重质量的消费者”等。

这种两极化代表了消费者的两极化。换句话来说,收入和资产增加的富人对奢侈品的需求增加,而收入和资产没有增加的人对廉价商品的消费会增加。当然,由于喜欢低价的消费者众多,应该有可能通过降低价格来吸引顾客,但是按照行业来看,售卖食品和衣物的综合百货商店往往会遇到困难。这些商店通过批量订购降低了成本,并在全国范围内实现了低价售卖。但是,随着消费者的品位变得越来越零碎化、成熟化和老龄化,他们的需求更加多样化,所以可能不再选择这类百货商店进行消费。

职场财务知识分享(经济学基础30天入门)(3)

许多消费者不仅重视价格低廉,而且还重视商品质量,即使商品价格有点贵,只要他们对质量满意,也会购买。这也导致收入没有增长的个人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两极分化,购买价格稍贵但具有吸引力的商品的选择限制了其他商品的购买(排他效应),“因为想要攒钱买喜欢的商品,所以其他商品只买必需品。”

需求的多样化极大地扩大了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因此想要对所有日本人提供有吸引力的高价商品是很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能够瞄准并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公司才能盈利。

什么是代表家庭利益的“消费者剩余”?在什么是信息不对称?什么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日本人为什么摆脱不了过劳?本书将基本且常用的经济学常识做成了每天用15分钟就能学会的小专题,可以帮助我们带着问题解读经济学。

插图×术语解释×专栏内容,帮助更多经济学小白理解专业知识

职场财务知识分享(经济学基础30天入门)(4)

职场财务知识分享(经济学基础30天入门)(5)

职场财务知识分享(经济学基础30天入门)(6)

权威日语翻译

为了方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编辑邀请了曾为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先生做过口译和笔译的于蓉蓉来做本书翻译。于蓉蓉是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学术编辑,在日本留学7年,取得东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翻译过多种图书,为东盟博览会分会场做过口译。

简单易懂的经济学常识,快打开这本书,速速学习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