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起草的总原则及具体要求 岳海翔,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公文起草环节的九个要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公文起草环节的九个要点(公文起草在内容)

公文起草环节的九个要点

公文起草的总原则及具体要求

岳海翔

公文的“起草”,也称“撰稿”“拟稿”,是公文拟制的第一道程序,也是至关重要的程序。俗话说“难能可贵的第一稿”,公文的起草环节还只是一个毛坯,这是一项非常细致的文字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思想性、业务性很强的工作,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机关的精神面貌、政策水平以及指挥或执行能力,因此,必须切实重视文稿的起草工作。

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规定,起草一般应掌握下列基本要求:

一是重要的文件应由领导人亲自撰写,一般日常文件则由秘书部门或业务部门拟稿,通常是“谁主管,谁拟稿”。《条例》明确规定:“机关负责人应当主持、指导重要公文起草工作。”这对新形势下党政机关领导同志要具有较高的公文写作水平,通晓公文的运转规则,提出了基本要求。

二是起草的总要求就是毛泽东同志在《工作方法六十条》第三十七条中指出的:“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具体地说,主要是:

(一)在内容上,要同制文机关的职权范围相一致,不可超越本机关的职权;要充分体现并符合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完整准确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相衔接;同时还要符合公务活动的客观规律;材料、情况要真实,观点要统一,重点内容要突出,要合乎保密要求。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分析问题实事求是,所提政策办法和措施切实可行。

(二)在词章上,内容要简洁,主题要突出,观点要鲜明,结构要合理,层次要清楚;遣词用句要准确,语言要庄重、平实;论理要合乎逻辑,用语要符合语法。

(三)在形式上,要符合党和国家规定的公文体式(包括文种名称、公文格式、行文关系等),文种使用要正确,并严格执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的规定,不可自造一套;坚持一文一事制度;正确地使用汉字和标点符号,使用数目字、简称词语等要规范化,不能随心所欲地另行一套;篇幅要简短,中央规定报告每次不超过千字,这就是要求公文应当言简意赅。

(四)要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充分进行论证,广泛听取意见。

(五)公文涉及其他地区或者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起草单位必须征求相关地区或者部门的意见,力求达成一致。

要想实现上述要求,公文起草者首先要努力学习政治理论,至少要懂得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常识,要懂点政治经济学,要掌握一定的有关科学社会主义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才能在起草文件时不出现政治上、原则上的失误或不周,才能自觉地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融会贯通到所起草的文件中去。

其次,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起草前,要切实领会与把握机关领导的制文意图,认真研究实际材料,明确包括制文原委、目的及中心思想在内的公文主旨“三要素”,即提炼出主旨来。之后,谋篇定局,列出提纲,明确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每个层次的中心及每个段落的段旨,还要明确在什么观点下使用哪些实际材料。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再落笔起草,正式拟稿。初稿写成后,个人至少要通阅一两遍,反复斟酌修改,要做到一丝不苟。

再次,要学习掌握本单位的业务知识。文件的起草者,如果不了解本单位的业务知识,是业务的外行,可以说他很难担负起文稿的起草工作。俗话说:“三百六十行,隔行如隔山”。要拟好文稿,起草者对本单位的业务活动、常用词语、专业知识等必须基本熟悉清楚,只有这样才能写出符合实际、针对性强、能有效地推进与指导工作的公文来。

最后,要努力掌握一定的逻辑、语法、标点知识。要想使自已起草的文稿准确顺畅、简明生动,不出现差误、不周、噜苏、冗长和呆板等问题,就要下功夫学点逻辑学及语法常识。掌握逻辑知识极其重要,它有助于增强思维能力,使起草出来的公文思路清晰,文笔敏捷,准确地表达概念、判断与进行推理,符合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

(作者系中国写作学会副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公文写作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公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