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养殖是人类最全面、最古老的,并且可能也是人类最迷人的生物学"实践”之一。
水貂自1866年起就被饲养,北美和欧洲的狐狸则分别于1879年和1930年被饲养。
“圈养的繁殖”仍然与“驯化”不同,因为在“驯化”情况下进行定向选择。在新西伯利亚进行了实验驯化,后来在不同的地方(俄罗斯、丹麦、加拿大、挪威)对貂进行了驯化。
驯养带来了更高的繁殖力,并且在驯养中经常观察到季节性繁殖(猪、羊)的转移或扩大。
从远古时代开始,几乎在典型的家养动物中观察到脑体积特别是相对脑体积的减少。在绵羊、猪、狗、猫、雪貂中为±30%(25-34%),在鸭子和豚鼠中为± 14%。
在“驯养的”水貂中,这一比例已经是20%,而其他器官(如心脏和脾脏)的大小也减小了,在其他家养动物中也观察到了这一点。
水貂受人为影响的行为变化,即从对人类的恐惧到好奇心的变化。当人类出现时,将捕获的野生貂带回畜舍。现在大多数繁殖的水貂几乎不注意人类的存在, 这可能与大脑海马体的减少有关,即在情绪行为、攻击性、注意力集中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的成分。
关于水貂是否被驯化的问题,基本上与驯化特性的外观问题有关,因此也与它的因果关系问题有关。实际上,经过15年(代)的驯服选择,家养动物的皮毛与野生动物相比,典型的颜色图案有所不同,并且白色的遗传倾向增加了。
通过对人工饲养的水貂进行集中选择和舒适繁育(即饲料补充、没有捕食、没 有竞争性伴侣选择),不太想要的基因类型(与自然适应性下降一起)和等位基因频率增加。选择的颜色变化通常会与其他变化(由于基因的多效性效应)一起出现,从而降低自然适应性。
驯养的水貂源自美国的水貂(Mustela vison),这一事实与美国的野生水貂以及欧洲的野生水貂(Mustela lutreola)形成了一个繁殖群落。它被描述为不同的物种,意味着它们可以被视为一个物种,但其中有两个野生亚种。所有这些名称都用来指“水貂”。
但是,不能将驯养的水貂与美国野貂以及可能与欧洲野貂形成一个繁殖共同体 (因此具有相同的物种)这一事实,(不能)用作证明人工圈养的水貂仍然是野生的论点。
作为结论,我们可以说,基于许多典型的驯化特征,例如皮毛颜色的变化、交配季节的延长、大脑体积和行为的减少、以及类似的变化,自古以来我们就知道的动物的特征,家养的水貂无疑是驯化动物。
水貂以其野生形式形成一个繁殖群落,从这个意义上说,驯养过程中不会形成新物种(与形成的不同品种相对),但是所有驯养动物都是这种情况,包括在 5,000 – 10,000 年前就开始驯化的物种。因此,对于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已不再有丝毫疑问,即在形态、生理、遗传和伦理学基础和研究基础上,水貂都属于养殖动物。
(作者:鲁汶大学 E. Decuypere 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