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穷极无聊的时候,做过“能长生不老、容颜不衰”的美梦。相信很多人都会认为,一旦具备这样的能力,绝对比中大奖更幸运。

其实,偶有类似的妄念也没什么可难为情。想当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些叱咤风云的人物,也都有过这种不着边际的想法。不然,他们为何热衷臣民匍匐拜倒在脚下,山呼“万岁、万万岁”。还有孔夫子,他老人家也不会站在河边感慨,“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可见,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圣贤先哲,都害怕时光的流逝对生命的侵蚀。人在向死而生的历程中,对青春的眷恋,对衰老的无奈,都源于对不可逆回的时间的恐惧。所以,人们才会想象自己如果能够不再变老,将是件多么惬意的事情。

然而,在《时光尽头的恋人》这部影片中,主人公艾德琳·鲍曼(布莱克·莱弗利饰)对此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流逝的光阴和枯萎的爱情(时光尽头的恋人)(1)

作为一位天生丽质、面容娇好的女性,婚姻家庭生活美的人生赢家。突然有天,她又得到了人们梦寐以求的永生超能力。却发现,在无限延长的岁月中,自己被困在了对“失去”情绪的极端厌恶中,逐渐丧失了爱与被爱的能力。尽管生命长度被延伸,但生命却没有了温度,变得死气沉沉。


所谓“永生”,不过是困在时间里情感冰封

因为一场车祸,被闪电击中的艾德琳,却因祸得“福”,获得了永生的超能力。

其实,导致这场车祸的真正原因,是她的挚爱突然离世的另一场意外。心理层面的打击反映于身体之上,一种表意化的技术手段夸张了艾德琳遭遇情感世界崩塌的事实。

流逝的光阴和枯萎的爱情(时光尽头的恋人)(2)

当深爱自己丈夫因意外离世,当陪伴自己生活的爱犬一代又一代病逝...每到情感寄托离自己而去,艾德琳长生不老的心,都无形中又会被裹上一层坚硬的外壳,直至凝固成坚硬的磐石。

在黄易的小说《大唐双龙传》中,邪王石之轩也因为痛失深爱的圣女碧秀心后,将而自己封印在邪帝舍利的异次元空间之中。即便是杀人不眨眼的魔王,也有情感脆弱的一面,也有变为坏人的成因。

为爱成痴,因爱成狂。佛家有云:成佛成魔,皆在一念之间。然而这执念引发的心魔,最是难除。

事实上,这类情况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很多人在情感受到伤害后,都可能对情感世界丧失信心。要么对他人,要么对自己。他们会因为情感受挫而选择自我封闭,从此谈情色变。

流逝的光阴和枯萎的爱情(时光尽头的恋人)(3)

按照现代心理学的解释,自我封闭心理实质上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由于个人的情感遭受挫折,引起各种焦虑。一些人抗挫折能力较差,使得焦虑越积越多,只能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回避环境,降低挫折感。

在艾德琳的认识中,因为自己能够长生,自己爱的事物却会不断失去。这种情感上风险已经大过正收益。于是,她逐渐形成了“回避性人格”。

问题在于,沉浸在这种负面情绪的时间过长,人难免会变得冰冷。他们会怀疑一切,人生也呈现出无所谓的状态。极端者,甚至会沉迷于酗酒等某些让人消沉的事物,变得无法自拔。

对于个体而言,重新建立对爱的信仰,过程无疑艰难异常。因爱之者深,则受伤的程度愈剧,治愈的周期就越长。大部分男女都是如此。

因为,人始终都是情感动物。


逃避最大的危害,是阻碍自己变得更好

艾德琳原本以为自己或许就这样孤独的过下去,直至遇到了改变她命运轨迹的那个人--埃利斯。

影片中,艾德琳因为生存时间长久,掌握了大量社会知识,也积累了太多男女间的情感经验。对于登徒浪子,她根本不屑一顾。然而,面对情感真挚的埃利斯,她的内心却变得犹豫不安。但她做出的习惯性反应,依然是逃避。

实话实说,逃避虽然能够达到自我保护的目的。然而对于个体成长,并没有任何建设性作用。

流逝的光阴和枯萎的爱情(时光尽头的恋人)(4)

我经常在网上看到很多姿态高冷的男女,气定神闲的说自己不需要爱情,不需要与爱人相伴共度一生。更有甚者,把自己独自一人生活的情景拍成视频,全网印证这种生活方式的确凿。

请原谅,我很难看出他们内心的快乐。我认为,如果一个人真的做好了独自过一生的准备,他(她)应该不会去养什么小动物,更不会鼓捣一堆视频挂在网上供众人点评。

一个人在欲盖弥彰的时候,往往是内心最虚弱的时候。一个拼命向外界展示自己单身生活过的多么惬意的人,在我看来,他们的内心正倍受孤单的煎熬。

有时候,人们因为害怕失去,于是决定不去拥有。却没有真正意识到,在拥有的时候珍惜,在失去的时候放手,才能真正超越内心的执念。在承认时间推移的同时,磨砺出接受变化的成熟内心。

我们每个人都要离开这个世界,相爱相伴的人亦不例外。难道,就因为终有一天我们会离开,就干脆斩断情丝,不再尝试爱与被爱的任何可能?

这不是智慧,因为回避人性本来的行为从来都谈不上智慧。这不是正念中的“拿起与放下”。恰恰相反,这是拿不起也放不下,所以干脆不拿不碰。

流逝的光阴和枯萎的爱情(时光尽头的恋人)(5)

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体系中,个体有与他人建立诸如朋友、爱人、伴侣等情感联系或关系的要求。即归属和爱的需要层次,属于八个需要层次的第三层阶。

人可以孤单的活一阵,和可以孤独的活一世,是跨越时间维度的两个概念。在我看来,人不应该因为受过伤而夸大自己对另一种生活方式的想象。要知道,维系两个人相处的情感你把握不好,支撑一个人生活的心理建设恐怕你同样搞不定。

那些坚定的独身主义者,无论男女,都不应该忽略这样一个事实:如果人生缺少了情感世界的滋养,匮乏彼此呵护的亲密关系,生命之河将变得干涸,失去汹涌翻滚的力量。

逃避对人最大的影响,莫过于在这种心理机制中沉溺的愈久,就愈会丧失突破自我的勇气和能力。问题积累的越多,越不想去解决。长此以往,便只能在一个相对较低的层次中生存,无法全面展示自己的价值。

幸运的是,在影片的结尾,艾德琳最终战胜了畏惧失去的心理恐惧,懂得爱的更高层次表达,重新联结起自己与他人的感情通路,也重获衰老的能力。

流逝的光阴和枯萎的爱情(时光尽头的恋人)(6)


人活着,终究要向前看

与艾德琳相对应的,是威廉对待情感的态度。他没有永远年轻的超能力,更遭受过恋人不告而别的沉重打击。然而,他还是重新从这段生活的阴霾中走出来,重新振作起来,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爱人相伴度过了40年。

当然,也有情真意切的网友回应,“这能说明什么问题,这只能说明男人都是见一个爱一个,属于见异思迁、对待爱情极不专一的‘下半身动物’。"

流逝的光阴和枯萎的爱情(时光尽头的恋人)(7)

对此,我想说的是,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为女性立“功德牌坊”有违人性,是一种道德绑架。那么今天,就不要再以同样的眼光,看待处于相同遭遇的男女。

更何况,威廉只是将对艾德琳的爱,藏在了自己内心最私密的位置。那并不是遗忘,而是珍藏。无论是再见到艾德琳那场尴尬的会面,还是被命名为“黛拉”的彗星,都足以说明一切。

在这部影片中,最两个动人的场景,一个是威廉妻子因为吃醋而闹小脾气,威廉随即与之和解。另一场,是威廉劝说艾德琳不要因为自己的超能力而继续逃避,让儿子受当年自己曾经受过的失去爱人的煎熬。

在我看来,当自己的另一半因为种种原因失去、再也找不回的时候,重新遵从爱的指引追寻新生活的行为,非但不算是对爱的背叛,恰恰依然是对爱的实践。上述这两个场景,正是对这一认识的最佳诠释。

诚然,人总是从生存走向死亡。在这个过程中,生命的意义在于寻找到让自身变得强大的力量。威廉没有艾德琳那样的超能力,但他更自信也更从容,因为他能从失去爱人的打击中走出,重新获得人生的圆满。

流逝的光阴和枯萎的爱情(时光尽头的恋人)(8)

正如电视剧《利刃出击》中,谭亚敏在开释夏冬时说的那句话,“人活着总要向前看,放下该放下的,感情不能总是在回忆中度过。”

人生不过百年,千万别因为可能无法天长地久,就坚决避开曾经拥有。因为曾经拥有,也是对生命的感动和尊重。

(文中图片为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