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576字,看完需要4分钟)

原已写了挺多,结果电脑当机竟然没有自动保存,一字不剩,只好从头再来。

前一篇文章想来有些千篇一律,甚至感觉有点败笔,说难听点有狗尾续貂之嫌,决定以后还是不再过多着墨于新冠上了,做为吃瓜群众还是关注事态进展就好。

前两天看了篇采访许小年的文章,文里提到了他对新零售的看法,许小年说零售最重要的就两点,一是产品的性价比;二是产品及客户的体验。可能还有其他但是最重要是这两个。可能许小年着重考虑的是零售业中“货与人”的范畴,没有产品和人何来零售?而“场”如何变化也是离不开“货与人”的存在关系。想起去年刚写公众号时写的一篇新零售的一些想法,文里提到对货的定位,(谈谈新零售)

1.品牌

2.定制化产品

3.大众化产品

如果要按许小年的标准来划分的话跨度上好像有所交叉,但是我自己思考了一下,是不是可以在许小年提出的这两点上再增加一项。

就是满足感,满足感我觉得这是他提出的这两点里所没有包括的,满足感有别于体验,有些东西体验上不敢恭维,有的甚至我觉得是在山寨我大天朝的地摊货,但是却能形成时尚,他们获得的是购买了该产品后的满足感,比如许多的奢侈品,甚至是一些知名的品牌但是体验感不佳。

零售的渠道(零售的杂想)(1)

1.满足感可以对应品牌,但是不局限于品牌。

甚至可以进一步与高端市场挂钩,曾经遇到过一个挺好玩的事,一个朋友家境殷实,有次跟他一起去买东西,死活都要买最贵的,我有些疑惑,然后他说他老爹讲最贵的就是最好的,我一时错愕了,当年第一感觉TMD有钱人就是喜欢装逼,但是后来想想,也不见得有太大的错误,虽然最贵的不见得是最好的,但是至少最贵的总不会太差,也许会掺杂些瑕疵,但是几率相对低些。

有人可能会觉得没必要单独划出这块,毕竟这部分群体相对较少,但是LV的大老板都做到世界前几富去了,你觉得他赚得还少吗?

2.产品及客户体验可以对应定制化产品。

但是不局限于定制化,也能是其他的东西,而体验则可以延伸至小资群体市场,也可以说是升级消费。

最近不是很多人在抢米吗?中国最不缺的就是米,但是有些人就是觉得外国粮食禁运了,国内粮食肯定不够了,这也许是信息不对称的关系,政府每年从农民手中收购粮食,已经从粮食进口国变成了粮食净出口国了。何来缺粮?

但是如果要说缺的话,可能会缺进口大米吧,比如泰国进口的大米,口感上确实比起国内的米会好上一些,但是也不见得没有口感差不多的国内大米,这也许就是生活质量提高了人的嘴也养刁了,另一方面来说这就是消费升级的本质,也是我党提出的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好了,嘴刁只吃进口大米的赶紧抢米去,不过我觉得并不是非常必要,难道降低一些些口感就忍受不了?

零售的渠道(零售的杂想)(2)

3.性价比可以对应大众化,大众化基本是实用而平价的产品,否则很难获得大众的接受。

所以性价比基本能等同于大众市场,因为对价格越敏感的群体越是普罗大众。淘宝、拼多多能发展这么迅速不就是抓住了大众的心吗?虽然我一直认为拼多多没有性价比,就只有廉价,但是他的受众群体还是非常的多,从二八定律来说80%都是普通人。

题外话刚看到的新闻,原本以为在做全民咖啡的瑞幸好像爆雷了,这咖啡比起星巴克性价比真的没话说,其实我应该没资格说他是否有性价比,因为我到现在还没喝过一口,就可能喝不到了,赶不上时代潮流啊。把资本的气球吹爆了,传说业绩作假22亿,股价暴跌75.57%,有人说他割了一把资本主义的韭菜,利用股权质押套现,殊不知美帝能有这么好对付吗?被股民起诉估计是跑不了,说不定还得蹲牢房。

零售的渠道(零售的杂想)(3)

言归正传,只要你的产品够硬核,对人性的研究够深入,还怕产品卖不出去吗?只是卖出去的渠道有所不同而已,也就是所谓的“人货场”中的“场”。

突然联想到一个市场营销策略,4P原则:产品、价格、渠道、促销,产品与价格前面一大段篇幅都是与之相关的,产品的定位、价格的设置,高中低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渠道也就是所谓的“场”,而促销就是在产品、价格、渠道的基础上为了产品的热销而采取的手段,抓住人们从众、贪小便宜的弱点。

聊一聊“人货场”中“场”的热点,如今在风口上的猪是哪一只?当属直播卖货了吧,前两天做手机刚破产的罗锤子不也跟着上了这条船,就是能否做得更好?我们拭目以待,听说签约就赚了八千万,反正钱先进口袋了已经先赚一波。结果直播第一场就卖了1.1亿,有点可怕啊。

零售的渠道(零售的杂想)(4)

直播卖货还能做多久?风口的猪什么时候掉下来?之后还会被什么代替?其实不能说代替,每一样新的方式并没有取代旧的方式,充其量就是挤占了他们的空间,比如商店零售被卖场挤占,实体被网店挤占,网店被直播挤占,接下去有什么会继续入场抢地盘?也许5G会带动一个新的业态,会是AR/VR直播卖货吗?届时可以身临其境体验一把。

大众消费好像很喜欢看热闹现场下手,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冲动消费。

想起了小时候的打拳卖膏药,几个人边表演拳脚功夫吸引人流,边销售跌打损伤或者独门偏方,人总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还有十几年前的路演促销,先托词套路一番,引起客户的兴趣,然后来一两个表演,接着卖卖关子,借几个托最后收割成果。

甚至是电视直播卖货,什么八心八箭的钻石只要998,都是永恒的套路啊,就是要让你下手。

零售的渠道(零售的杂想)(5)

(放张当年全民大闷锅里的模仿照,当年也是神级节目)

其实直播卖货也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就是把这几个场景搬到网络上去了而已,但是面对的群体更多更广了,面对的是全国甚至全世界。

按照目前的套路下去,厂商最后也许只是花钱赚吆喝,要不就只能是花钱打广告了,最后赚得钵满盆满的反而是这些直播大咖还有就是平台。所以产品一定要走直播吗?不见得,就看你如何定位了。

其实直播真正卖的是那些冲动型消费、贪小便宜、从众的群体;精打细算的客户还是更喜欢货比三家;还有一些喜欢切身体验的,你让他看直播买东西估计有点难;至于喜欢奢侈品的那部分群体几乎很难让他自降身价参与到这波全民狂潮之中,而且那些奢侈大牌应该也不需要,甚至不屑像卖菜一般糟蹋自己的品牌吧。

时代在变,不断演化的好像就只有“场”,永远不变的是人性,而“货”只会因科技的进步以及人们的需求有所改变,作为商品的性质也是永远不会变化的,难怪许小年会说只有性价比、产品及客户体验这两点才是最重要的。

2020年从一开始打开的方式也许不能如人所愿,但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就像如今的大A,油价,甚至是其他的原料,也许在将来的某些时候你会发现,现在就是所谓的价值洼地,想要投资的可以考虑分批入场就像定投一般,仅供参考,风险自负。

零售的渠道(零售的杂想)(6)

(原油难道要开始反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