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案例(特别策划生命可贵)(1)

写在前面

2021年11月16日上午,北部战区陆军边防某旅二营六连报话员兼值机员李波,带队在边境一线徒步巡逻时,勇救落水战友不幸牺牲。他的英雄壮举和崇高精神,充分彰显了忠诚于党、献身强军的信仰信念,积极回答了新生代官兵堪当重任的时代考卷,生动反映了革命军人英勇无畏的血性胆气和超越生死的战友情谊。自11月24日起,“北陆强军号”微信公众号连续推出《冰河救人,“00后”边防战士壮烈牺牲,追记一等功!》《烈士回家,让我轻轻地捧起您……》《烈士安息,您是家乡的骄傲、部队的荣耀!》《李波烈士,亿万网友陪你一起“回家”》《铭记烈士事迹,传承英雄精神!北部战区陆军部队官兵以多种形式学习李波烈士先进事迹》《北部战区陆军党委作出<关于开展向李波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学习贯彻北部战区陆军党委<关于开展向李波同志学习活动的决定>,全体官兵在行动!》等有关李波烈士的动态稿件,受到网友的极大关注。

英雄壮举绝非偶然,英雄精神必有其源。连日来,我们经过深入采访发掘李波烈士成长经历中的点点滴滴,写下《边关虽冷,但他热血奔涌》《身材瘦弱,但他一心向强》《生命可贵,但他舍生取义》三篇深度报道,希望给广大网友呈现一个更加立体丰满的英雄形象。今天,推出第三篇。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案例(特别策划生命可贵)(2)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案例(特别策划生命可贵)(3)

李波生前站岗执勤时的照片

李波是个“左撇子”。

被战友和牧民打捞上冰面时,他左手臂高举,已经冻僵。

军医包云峰11月16日的诊断记录显示:恢复不了仰卧位,嘴无法撬开,胸廓无弹性,按压不下去……

被救战友回忆,绝望之际,一股很大的力量将他推上冰面。

那是李波以最优发力姿势,毅然决然用尽最后一丝力气,给战友送去了生的希望!

托举定格,丰碑矗立。

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李波舍生取义,烈士名垂青史。

为什么李波能做出冰河救人之壮举?连日来,笔者采访他生前战友、家人、老师、同学和朋友,通过深入了解其训练、工作和生活情况,或许找到了答案……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案例(特别策划生命可贵)(4)

舍我其谁:抢着做好事

李波上初中时的班主任陆老师教龄20多年了,桃李满天下,很多学生记不得了,却对李波印象深刻。

那时的学校,各类设施并不完备。有次班里组织大扫除,很多同学没有劳动工具,只能干站着。李波的家离学校不过1公里,他看到这种情况,赶紧跑回家中,把全部的清扫工具拿到了学校。

“这个身材瘦小的孩子,拿着比他都高的拖把、扫帚出现在教室门口,脸上洋溢着天真的笑容,纯真、美好,让人动容。”陆老师动情地说。

李波还主动担任起教室钥匙保管任务,每天早上都会第一个去教室开门,放学后又是最后一个离开,从没出现过一次因为个人疏忽而忘带钥匙、迟到误事的情况。

“爱笑,阳光,善良,啥事都积极主动。”陆老师的评价,跟部队战友对李波的看法完全吻合。

边防哨所的后勤保障日新月异,可在做饭这件事上,依旧保持着执勤战士轮流下厨的传统,这些在父母眼中还是孩子的95后、00后战士,经过一段时间的执勤锻炼,独立完成六七人的伙食保障不在话下。可是,饭菜做熟与美味可口的距离,还是很多战士难以逾越的“鸿沟”。

变着法调剂伙食口味成了李波比较关切的问题,他经常向经营“坝坝席”的父亲请教菜品制作方法,烧得一手好菜。“可不能糊弄,战友都等着呢。”李波常说。战友们都喜欢李波下厨的日子,不仅仅是李波能够为哨所伙食点缀上川菜鲜香的亮色,更多的是,李波每次下厨都会用心做每一道菜品,让大家大饱口福。

李波所在的通信班没有副班长编制,他被大家推荐为“编外副班长”。虽说“名不副实”,但他尽心尽力履行职责。每次组织打扫卫生,他都带着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一边干活还一边督促,“大家加把劲,快点干哈……你再擦得彻底点,千万别留死角……”战友平时亲切地称呼李波“波波”,因为“波波”发音很像“婆婆”,此时便私下里叫他“婆婆嘴”,李波知道后一点也不生气,还憨憨地笑:“这才是合格的副班长嘛!”

“李波这个兵闲不住,眼里有活儿,手里有招儿,出了名的‘爱管闲事’,只要有公差勤务,总能看到他的影子,而且是干得最起劲的那个。”连长包明明如是评价。去年7月,李波到旅通信集训队报到,这个“优良传统”得到了“继承和发扬”。

“我是代表连队集训,到了之后要好好干,不能给连队丢脸!”一到宿舍,李波就赶紧整理背囊。“卫生间有点脏,我去把他收拾出来。其他战友来了之后就可以直接用了。”洒消毒水、洗刷地面、倾倒垃圾、整理工具……不到半个小时,就把卫生间打扫得干干净净。

去年机关进行网络线路改造时,李波拿的工具最多,干得最认真积极。面对泥泞潮湿、夹带着阵阵恶臭的地道,其他人有点胆怯,李波第一个跳了出来:“我个子比较小,钻地道正合适,让我去吧!”没有丝毫犹豫就钻了进去,一干就是3个多小时,圆满完成了线路架设任务。从地道出来以后,他身上“又泥又味”,但没有一点抱怨,竟然还对着战友笑起来。大家不禁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案例(特别策划生命可贵)(5)

舍己为人:真情暖人心

草原天地间,风过有痕,雁过留声。李波将温情和大爱定格在了边关,刻进了战友的心里,成为凛冬里的一轮暖阳。

去年4月上旬,内地早已春暖花开,而北疆的呼伦贝尔大草原依然白雪皑皑,夜间温度仍然在零下十几摄氏度。

为保证执勤点夜间不间断供暖,每名哨兵下岗后都要向锅炉补充两桶燃煤,这是边防连队一个不成文的传统。

夜里12点,刺骨的寒风让刚下岗的李波和黎艺辉不禁打了个寒战。“你赶紧回宿舍去吧,我去加个煤。”李波看到黎艺辉肚子不舒服,便下达“遣返令”。“外面冷,你也赶紧回来!”黎艺辉一边溜进宿舍,一边还不忘叮嘱他。

“加一桶煤也就五六分钟,这会儿也该回来了,这小子干啥呢?”半个小时过去了,见李波还没回来,黎艺辉披上衣服就往煤房走。“你咋还在加煤呢?加这么多干啥?”微弱的月光下,只见李波满脸挂满冰霜,嘴里呼着热气,一锹一锹往煤箱里加煤。“再加两桶,煤箱就满了,后边的兄弟就不用再出来挨冻了。”李波跺了跺脚继续干。提起加煤的事,黎艺辉总是心生感动。

“李波心里装着战友,但唯独没有他自己。”寒冷的冬夜,李波每晚坚持给大家的水杯加满热水;夜间执勤返回,李波提前把大家的拖鞋放好,把被子铺好;每次下岗之后,李波都要给那个爱踢被子的列兵塞好被角;战友向他请教,李波总是倾囊相授,反复追问“授课效果”;战友生病,李波总要拎着一大包吃的去看望慰问……

事情虽小,却彰显“暖男”品质。李波就是这样一个人,怀着最开始的梦想,做着最平凡的琐事,急连队之所急、想连队之所想,时刻将战友举过头顶、永远将战友放在心中。

无论走在哪里、哪个岗位、何种时候,他的内心始终充满爱。连队通信维修工具不够用,他自掏腰包从网上“淘”,还笑着说:“给自家买东西不用报销。”当兵2年多,他攒下4万多元钱寄给父母,补贴家用。对连队、战友和亲人特别慷慨的他,反倒对自己十分吝啬,看中了一双鞋子却迟迟不下手。李波才是个21岁的孩子,也想要年轻人的潮牌玩物,可他更知道父母的辛苦。

把驻地当故乡,把牧民当亲人。李波记录的学习注记里,“人民的利益必须放在第一位”“人民大于一切”“造福人民是共产党的根本”“努力学习焦裕禄精神”……工整的字迹赫然在目。

驻地渔牧民较多、居住分散偏远,李波和战友经常借巡逻执勤到他们家中,送上口罩、消毒水等防疫药品;边民有困难,他和战友也热心帮助解决。

今年4月,李波与战友到牧民格日勒大娘家中帮忙抓羊配种,上千只羊抓了一整天,忙到最后精疲力尽,还被一只羊一脚踢到了脸上。面对战友的关心,他却说:“没事没事!千万别和大娘说。她要知道我受伤了,下次有困难也不敢和咱们讲了。”

“你们是草原的孩子。”格日勒大娘非常喜欢这群孩子,彼此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军民情谊。得知李波壮烈牺牲,大娘几度哽咽:“边防官兵付出得太多,拿生命保卫着我们神圣的土地。李波永远值得我们怀念!”

爱人者人恒爱之。11月26日,是李波烈士魂归故里的日子,岳池县人民政府为李波举办了庄重而肃穆的安葬仪式。25日,在听到这个确切消息后,李波的同学、也是要好的朋友李海涛,脑袋“嗡”的一下炸了锅,来不及多想直接买了从广州返回岳池的机票。上千元的机票对于他这个刚去外地打工的孩子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可是作为李波的好兄弟,他觉得必须返回老家送他最后一程。“李波的父母就是我的亲爹娘!他们老了我会尽全力照顾!”他红着眼圈说。

人生不易且行且珍惜案例(特别策划生命可贵)(6)

舍命救人:英名传天下

11月25日下午,国防部举行例行记者会。一名记者请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进一步介绍李波烈士有关情况。

吴谦大校讲述了李波舍命救人的事迹,对战友的牺牲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致以诚挚慰问。

吴谦大校深情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昨天,满洲里市广大市民自发走上街头,为李波同志送行。一个人,感动一座城。在这个寒冷的冬天,总有一些英雄让我们心怀温暖,总有一种精神令我们荡气回肠。广大官兵将以李波同志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投身强军征程,用我们的接续奋斗作为对英雄的最好告慰。”

国防部的新闻发布会,再加上网络新媒体以及传统媒体的迅速传播,让李波烈士的事迹家喻户晓。

忠勇冠河山,英名天下传。一时间,网友留言无数,感情真挚,令人“破防”——

“这就是我军英勇无畏、舍己救人的崇高精神!”

“你把清澈的爱,献给了祖国和战友,敬礼!”

“每个时代都有英雄。无论在什么时代,没有人有资格说,危险不该归我,苦难不该归我,奉献不该归我,牺牲不该归我。请问,假使不该归你,那它该归谁呢?因此,当我们安全地行走在街上,幸福地生活在世上,合理地拿到工作报酬……是不是应该为这群义无反顾的军人群众骄傲和自豪呢?”

“不止一次听说过90后、00后的年轻人是‘垮了的一代人’,如今的90后、00后正成为社会、军队的主要力量,一样懂得牺牲奉献,一样可以战无不胜,一样可以守护万家灯火!致敬英雄!”

……

其实,关于生死,李波母亲与儿子有过一次对话。

2019年8月,李波二次报名参军,终于如愿以偿。儿行千里母担忧,更何况李波去的是一个偏远艰苦的地方,她忍不住心疼儿子。

“波娃,当兵可能要上战场的,怕(死)不怕?”

“不怕,我还巴不得上战场呢!”

时年19岁的李波有这样坚定的回答,母亲并不意外。她知道,李波年幼时,玩具中的绝大部分都是玩具枪,常常端着枪模仿着军人冲锋的样子;跟其他孩子喜欢看动漫片不一样,李波热衷于观看战争片、抗战片……

巡逻执勤,处处充满凶险;戍边卫国,时时都要警惕。这,岂不就是上战场?!

愿将此生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记得年初,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的事迹在全国广为传颂的时候,曾有网友留言说:“黄昏将至,我吃着白米饭,喝着快乐水,想不通这些身强力壮的士兵为什么会死。我在深夜惊醒,突然想起,他们是为我而死。”

同样的,李波是为戍边而死,为祖国而死,也是为我们每个人而死,死得光荣,死得伟大!

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世界上有两件东西能够深深地震撼人们的心灵:一件是我们心中崇拜的道德准则,另一件是我们头顶浩瀚灿烂的星空。

在有迹可循的军史中,40多年来,有9位边防军人的生命与额尔古纳河这条古老的河流融为一体,他们是苏盛轼、铁钢、麦大舒、阿尔斯楞、石国祥、李长庚、骆超强、杜宏,再就是李波。

李波用平凡的肉体,托起了伟大的传承,与他们一起,践行“舍生取义”这个人们心中崇拜的道德准则,成为浩瀚宇宙中灿烂的繁星,深深地震撼着人们的心灵。

他们会活在人们心中,生动而永远……


来源:北陆强军号;作者:赵胜利 齐龙 刘孝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