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可夫斯基写给孩儿们的钢琴作品(一个儿时的钢琴梦)(1)

钢琴的梦想

无意间,我看到了这架钢琴。

目光被胡桃木琴面精美的木纹吸引着,不愿离开。我打开琴盖,简单试弹了一下,优美的音质立刻荡在整个大厅。我于是毫不犹豫地走向了收款台。

销售女孩于是在一个标签写上“Sold(已售出)”,走去贴在了琴上,回来便对我说:“55 pounds, please, Thank you. (请付55英镑。谢谢!)”

我很久前曾有过拥有钢琴的梦想,但没想到,此时用55镑便能实现。(55镑约合人民币550元。在英国生活,对一英镑的感觉便是一元钱。)

柴可夫斯基写给孩儿们的钢琴作品(一个儿时的钢琴梦)(2)

仅从外观我无从知道这架立式钢琴的生产年代。钢琴的生产年代和编号一般都在琴内,只有卸掉琴板才能看到。凭感觉,钢琴似乎是上个世纪6-70年代的产品。是否为古董,连店里的销售人员也无从知晓。我原本去这家慈善店看看有无可选的老式家具,但最后淘到的宝贝,连我也感到意外。

钢琴的音质优良,但音律失准,同时有两个琴键击音不良。很显然,这架钢琴已经有很久没有使用和养护过了。我需要做的,便是拆开钢琴将琴键的联动机构修好,再请调音师将音律调准。

当我将钢琴抬进餐厅的时候,妈的眼睛便离不开钢琴了。很久前,我曾为女儿买来一台电子琴。父亲对音乐无师自通,于是这架放在北航的电子琴便成了爸的玩物。父亲在世的时候曾教过妈一些简谱,也用这电子琴教过妈一些曲子。妈于是也会在键盘上叮叮当当,按出几个妹妹坐船头的“拉网小调”。如今有了一架真正的钢琴,我在花园干活时,不时听见老妈在屋里一展“大师”风采。只是那些熟悉的乐曲,由这失音变调的钢琴唱出时,让人有些哭笑不得。

柴可夫斯基写给孩儿们的钢琴作品(一个儿时的钢琴梦)(3)

在我这一代人的生活里,对于钢琴的感念几乎都开始于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克莱德曼在世界音乐舞台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在于对中国的影响。他将传统的钢琴音乐,用通俗音乐的方式展现给了当时正处于文化饥渴的中国。当古典音乐之美第一次拨动人们的心弦,麻木在泯灭人性统治的人们恍间意识到,这些触心的音韵,竟能幽现出自己隐秘深抑的情感。

我至今记得第一次听到古典音乐的时刻。那是李谷一的一曲《乡恋》成为“颓废肮脏”禁歌的年代。在深夜,似有若无间,躺在床上昏昏欲睡的我恍惚听到隔壁有一种莫名的音韵传来。我有些好奇,便将耳朵贴在冰冷的水泥墙上。

额滴苍天,天下竟有如此天籁!那夜,很久很久,我就这样贴墙听着,用一尺多厚的水泥墙耳机,听完了隔壁“有钱人”“砖头”录音机上偷偷播放的一曲音乐磁带。

柴可夫斯基写给孩儿们的钢琴作品(一个儿时的钢琴梦)(4)

回忆,竟是这样苦苦的甜美。我不知有多少人曾经历过这般时刻,但对于我,音乐便是这样,自己那些藏在心底的莫名的情感,在不经意间,被这些音韵淡淡幽出。我并不拒绝那些充满词话的歌声,但更钟情那些无言的音曲。那些简单的,幻化的音韵,用无尽的思绪,用无控的感触,为自己和留在记忆里的人,记忆,思念,牵扯,缠绵……

此时,在寂静的深夜,在一曲钢琴的陪伴下,那些往事都化作了背景,让自己在心底守望着只有自己知道的记忆。我想,很多事都是这样,在人生的某个时刻,不经意的一瞥,竟成为一片难忘的风景。在这样的音乐面前,很多记忆都是流动的,会虚幻出只有如此音韵才能唤起的思念,难控自己不去回望。

我依旧记得那个时刻,夕阳下的我陪伴着心爱女孩。我握着她软软的手,看着纤秀的手指,对她说:“这双手太可惜了,你应该去学一门乐器。”

柴可夫斯基写给孩儿们的钢琴作品(一个儿时的钢琴梦)(5)

如今,在色调有些幽暗的餐厅里,这架能带给我很多幻想的钢琴,静静地等待着被情感的手指触动。我希望着,希望着在这暖暖的色调之下,我能轻缓一曲思念,委婉一段深情;更希望能有一曲幽幻情感的音韵,在那双纤雅的指下,轻灵间滴落,溪水般流出……

选自《民工的博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