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死后,中宗李显继位,政权又回到李唐手中。客观地讲,在唐朝那样尚武的时代里,高宗并不是理想的承前启后的君主。他太软弱了,武则天的出现,弥补了他的不足,唐朝并未出现颓势,保持了上升的势头。武周后期,人口数达到3700多万,几乎比贞观时期翻了一番。撇开她的性别,单以政绩论,武则天是一个优秀的帝王。她对政敌,残酷无情,但是,她对老百姓是非常爱护,在税收方面,也尽量优待百姓。所以,在她统治期间,国家总体上保持稳定与繁荣,国力持续增长。

李隆基开创了一个怎样的新纪元 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一手开启开元盛世(1)

武周后的局势

武则天的下台带来了李唐的回归,但并没有带来稳定。中宗李显更象他的父亲李治,他非常软弱,比李治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唐再次陷入了权力真空带来的动荡中。

李显成为太子前,曾经在外流放了15年。在这些年里,他一直生活在恐惧中。他的母亲武则天性格残忍,且高深莫测,随时可能派人来弄死他,以至于他曾经因受不了压力企图自杀。他的老婆韦氏一直安慰他,劝他别自杀:留着性命,总会有机会。那段日子里,他的女儿安乐公主,也陪着他历经风霜。这段经历,也成了他日后纵容这娘俩的深层原因。他当时对老婆发了重誓:如果有一天我能活着回到京城,我什么都听你的。

后来,武则天重新立李显为太子,咸鱼又翻生了。李显登基后,对韦后言听计从。在这方面,李显不失为一个好丈夫,但对国家来说,他这样做并不是好事。韦后和安乐公主把持了所有的朝政,想做官的只要给安乐公主送钱,都能如愿,官场变成了集市。

李隆基开创了一个怎样的新纪元 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一手开启开元盛世(2)

韦后之乱

李显的昭容上官婉儿将武则天侄子武三思引入宫中,推荐给韦后,三人勾搭成奸,送给李显两顶绿帽子,李显却视而不见。他不但不顾皇帝的尊严,连男人的尊严也不要了。

武三思和韦后勾结,诛杀了神龙政变的功臣张柬之等人。这么一来,武氏家族又复辟了,神龙政变的成果几乎完全作废。

武氏和韦氏专权,打击李唐宗室,引起了太子李重俊的严重不满。他不是韦后亲生,一直受到韦后的压迫,安乐公主甚至要求废掉李重俊,立她为皇太女。这个事,是个男的都不能忍。李重俊知道,他不能依靠昏君老爸,决定亲自发动兵变。他率领羽林军冲到武三思家中,杀了武三思。接着,他又杀进宫中,决定杀掉韦后、安乐公主和上官婉儿。李显见太子带的人不多,就出来说,你们这些羽林军别跟着太子造反了,给我抓住他,于是,太子李重俊就这样被亲爹杀死了。

太子一死,韦后母女更加无所忌惮了。时间长了,李显也对老婆有些看法。有一次,官员燕钦融上书告韦后的状,说她干预朝政,秽乱宫廷。李显把燕钦融叫来问个究竟,韦后却叫卫士当场把燕钦融摔死了。李显脸上有些不快,这也太不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了。一直被老公宠惯了的韦后,见老公给她脸色看,非常生气。于是,她和女儿安乐公主一起,在李显的食物中下毒,李显吃了以后就一命呜呼了。

李显对老婆和女儿的无底线忍让,没有能够换来安宁,他最后自己也吞下了苦果。

李隆基开创了一个怎样的新纪元 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一手开启开元盛世(3)

绝地反击

李显死后,韦后让自己的儿子李重茂继位,自己垂帘听政,独揽大权。

到了这个地步,大唐的局势是非常危险了。韦后想学武则天,但她并没有武则天的治国之才。韦后要想称帝,还有两个障碍,就是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李旦和李显一样,性格都很软弱。但他的三儿子李隆基虽然年轻,却胆识过人。

李隆基得到密报,韦后决定发动政变,诛杀太平公主和李旦,李隆基连忙跑到姑姑太平公主家中商量。当时,朝中的关键职位上,都是韦后的亲信,京城飞骑营的兵权在韦后的侄儿手中,实力对比太过悬殊。

到这份上,两人只能冒险一搏了。李隆基派卫队突袭飞骑营,将韦后的侄儿杀死,接管了飞骑营。然后,他带着飞骑营杀进宫中。韦后和安乐公主先后被杀死,最后找到了上官婉儿,上官婉儿说,她其实是站在太平公主一边的。李隆基没有听她解释,下令将这个大美人杀了。

李隆基下令封闭长安城四门,遍搜韦氏家族的人,高过车轮者一律斩杀,血腥的屠杀一直进行到天亮才告结束。

李隆基开创了一个怎样的新纪元 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一手开启开元盛世(4)

太平公主之死

韦后被杀后,相王李旦登上帝位,是为睿宗。

李隆基发动的政变,并不保证他能成为太子,因为他并不是长子,立为太子不合规矩。但是,李旦的大儿子李成器是一个非常知趣的人,他以李隆基兵变有功为由,再三要求将太子位让给弟弟李隆基,李旦于是同意了。就这样,李隆基当上了太子。

李隆基当上了太子后,局势并未稳定下来,和李隆基一起发动兵变的太平公主出来搞事了。李旦对当皇帝没太大兴趣,他把政务都交给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处理。太平公主和她老妈武则天一样,都是有野心的人,也想当女皇帝。她觉得李隆基不太好掌控,于是,想把李隆基干掉,换一个好掌控的人来当太子。这么一来,两个人的矛盾很难调和了。

太平公主跟李旦说,李隆基这个人急着当皇帝,想谋反夺位。谁知李旦这人很豁达,我正好不想当了,三儿想当,我让给他。(李旦和李显真是兄弟俩,性格一模一样啊。)于是,李旦就禅位给李隆基,是为玄宗。

太平公主被李旦气笑了,她只好想别的办法。她派人对玄宗李隆基的食物下毒,没有得逞。玄宗知悉后当机立断,斩杀了太平公主在朝中的亲信,并将这位亲姑姑赐死。

李隆基开创了一个怎样的新纪元 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一手开启开元盛世(5)

开元盛世

从李治、李显到李旦,大唐的后继之君一个比一个软弱。但是,天佑大唐,武则天选择了回归唐朝。而在韦后之乱后,又出现了一个真正的雄才大略的后继者:玄宗。玄宗的出现拯救了大唐,而且,他将大唐送上新的巅峰:开元之治。开元盛世是真正的大唐盛世,远远超过贞观时期。贞观之治虽然很有名,但是刚刚经历多年战乱,国力尚未恢复。而开元年间,唐朝的实力达到了真正的巅峰,人口达到五千多万,为贞观初年的五倍。

与贞观之治一样,开元之治是人才井喷的结果。从姚崇、宋璟到张九龄,贤相辈出,人才济济。李隆基知人善任,他寻找有德才兼备的人作宰相,并用人不疑。这些贤相们得以放手工作,大显身手,大唐的国力在这些人的努力工作下蒸蒸日上。

玄宗以兵变起家,所以,对战争非常热衷,他和太宗一样,不拘一格,大胆任用胡人将领:高丽人高仙芝,突厥人哥舒翰等等。

玄宗先后平定东突厥和西突厥的叛乱,又对吐蕃发起反击。高仙芝率一万人从安西四镇翻过葱岭,大败吐蕃军队,平定了吐蕃后方的小勃律(现今的克什米尔地区)。

高仙芝的安西军在怛罗斯之战和阿拉伯军发生一场遭遇战,因葛逻禄人临阵倒戈而失败。安西军团劳师远袭,而阿拉伯人主场作战,兵力充足,高仙芝的失败不是偶然的。作为一次边境冲突,此战并未影响大唐在西域和中亚的统治地位。

大唐的经济非常繁荣,曲辕犁的发明,使农业技术得到很大提高,生产力迅速发展。玄宗还大修水利,改变了农民长期靠天吃饭的局面。

大唐的文化也到达了顶峰,李白、王维、孟浩然是开元年间的杰出诗人,大唐的盛世给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他们的诗歌也为大唐增添了许多的色彩。没有唐诗,大唐的荣耀将失去它应有的光芒,唐诗也是大唐盛世留给我们后世子孙的永恒的礼物。

大唐的商业也非常发达,长安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际大都市。在长安的市场上,随处可见波斯人、大食人、回鹘人、突厥人、日本人等各国商人。

在这些外国人中,日本人是很特殊的一群。他们来到大唐,把大唐的一切文化和制度原封不动起搬了回去。有些日本人一直自认为是大唐文化的传承者,这个也许是事实。日本的文化到处都有唐朝的烙印,例如,和服和唐装极为相似,日本随处可见的唐式建筑。至于日本的佛教,也是在唐朝传入,到现在仍保持着唐朝时期的传统。

李隆基开创了一个怎样的新纪元 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一手开启开元盛世(6)

结语

在大唐危在旦夕之时,二十五岁的年轻人李隆基,在力量极为悬殊的情形下绝地反击,铲除韦后。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个年轻人以前并没有政治经验,没有兵权,父亲软弱不可依靠,只有一个不太可靠的姑姑太平公主作为盟友。但是,李隆基在运气的帮助下获得了成功,并重现了他曾祖父李世民的壮举。

在治理国家方面,他甚至超过了李世民。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大唐的国力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增长,比之于贞观时期,开元时期的大唐显然更为繁荣昌盛,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巅峰。而这一切,都有赖于当年那个二十五岁的年轻人的勇气和果敢。

李隆基开创了一个怎样的新纪元 二十五岁的年轻人一手开启开元盛世(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