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封的记忆

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活动室(记忆中的乡村文娱活动)(1)

作者:王发祥

小时的山村老家,物资匮乏信息闭塞,基本没有文化娱乐活动,半年甚至一两年,才由乡文化站工作人员,挑着硕大笨重的发电机、放映机,带着一部电影胶片,在全乡每个生产大队轮流播放外。其余时间村民们只能在花钱少,乃至不花钱的前提下,自发地组织娱乐。于是谁家娶媳儿、乃至老了人,都是十里八村最新鲜,最轰动,最热闹的事了....

那年,秋播忙罢进入初冬农闲时节,由本村德望高重的长者出面,

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活动室(记忆中的乡村文娱活动)(2)

经队长首肯,请来一场皮影戏,好家伙,全村轰动,几乎是家家待客户户迎宾。

下午四五点钟,小队房碾麦埸就陆陆续续有提板凳、拎椅子的身影,一帮小屁孩儿抱几块土坯或大点的石头,放在“舞台”正前方,“抢占地理优势”。

皮影戏班子演员、乐师、戏师、灯光舞美、舞台设计等,仅三人组成!舞台由两张小方桌拼凑。用竹篾绷紧一块长约一米,宽六七十公分左右白布构成银屏。银屏两边用黑色长布围裹成帷幕。隔成一个与台下有所区分的筒宜小棚子,棚顶上挂几盏马灯,利用灯光照射透过白布反射出影像。

帷幕内,戏师傅双手挥动着小木棍连着的,用牛皮仔细裁剪粘连,分头、手、身子和足部,各部位都能上下移动,高约六七厘米的小人儿,小人儿分别有文臣、武将、才子佳人等不一而足。

初冬时节天黑得早,傍晚五六点钟天就打麻影了,平时空旷岑寂的碾麦埸顿时喧闹了,崎岖的乡间小路上,外村观众拿着手电筒或秃了稍的大竹扫帚,正三三两两陋续赶来,提着椅子找一个离“舞台”较近的地方坐下。在开戏之前和左右邻坐、熟人谝着家常,唠着传闻的糗事儿,时而夹杂着极富乡村特色的荤段子,招来一阵开心奔放的哄笑。

碾麦场外一缕亮光一晃,人群喧腾了。人

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活动室(记忆中的乡村文娱活动)(3)

们纷纷站立起来,抻长脖子、扭转身体,小声议论“来了,来了,可算来了......”

戏师傅在队长陪同下,背着手慢悠悠地走在前面,身后边俩徒弟,一人挑着两只古朴硕大的竹制箱子,一人举着手电灯照眀,走近埸地人们自动向后退让,自然地闪出一个夹道欢迎示态,径直走到“舞台”幕布里面!

小孩子人来疯儿,跟屁虫般也想进入后幕看个究竟,被戏师傅和徒弟轰了出来,胆大点的“吸溜”一下挂到嘴边的鼻涕,抬手用袖头一蹭,瞅人不注意,猫着腰从大人腿空里钻进围幕。

一阵嘈杂的准备之后,“银屏”后灯光骤然一亮,锣鼓唢呐铿锵切切响起,台下观众顿时鸦雀无声,男人们嘴里噙着烟袋儿,伸直脑袋、竖起耳朵、瞪大眼睛,瞅着灯光照射下白得发亮的“银屏”。

悠扬的唱腔中,屏幕上出现一位粗手大脚的“丫环”,扶着婀娜多姿的“小姐”,在憋着嗓子模仿女子声息男子唱腔中移动而出,隐隐看得出四五枝小木棍儿移动的模糊影子。

荧幕后面,戏师傅口中念着戏词双手舞动小人儿,根据剧情展开,不停地变换着放在银屏前小方桌上的皮影人物,口中唱念,手上作打。

小桌上摆放着几十种人物,几十种人物上粘连着近百枝小木棍,全由戏师一人,有条不紊地随着剧情变化而变换。

徒弟也脚手不闲紧随剧情,敲击锣鼓和两腿间小木桩上放置的小镲,另一徒弟身边摆放着京胡、笛子、唢呐、笏板等乐器。三人唱念作打,配合得严丝合缝,使人不由得发出: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明其一处地感叹。

剧情大多是奸臣陷害忠臣,忠良之后经过种种磨难,终于为国除害为家申冤。演得最多、也最受乡民欢迎的,当属孝子烈女等千百年口头相传,村民喜闻乐见,教人相孝相善的民间故事.......

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活动室(记忆中的乡村文娱活动)(4)

台下观众也随着剧情,时而摇头叹息,时而啧啧称赞,不时与邻坐悄声将剧中人物,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加以对比评议,时而在戏师方言戏谑中还以笑骂“个龟孙戏师傅,又在骂我们哩...”.。

地处秦楚交界之地,唱腔中既有楚曲的婉转缠绵,又不失秦腔的粗旷豪放。戏师说念道白时都是方言,不时调侃笑骂一下观众,如“天上大雁飞呀,看戏的老汉爱扒灰.........”引起看戏的老人们一阵哄笑和善意的回骂......台上台下互动,气氛融洽和煦,笑声不断。

物质文化生活极为丰裕的今天遥忆当年,“皮影戏”被国家发掘保护,并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莫的大善举!它所承载的是华夏农耕文明传承和延续。千百年来的大山深处的先民们,在那个特定的年代带给人们多少憧憬、梦想、欢乐和追忆!.....

不知不觉已到午夜,戏曲即将进入尾声时,台下己是乱嘈嘈一片。呼儿叫女声,客人对主家道谢声,还板凳送椅子的,一片噪杂...只有上年纪的老人们,仍津津有味地坐等曲终时,才意犹未尽地扛着椅子叨着烟袋儿离埸。

远处,崎岖的乡间小道上,隐隐约约传来青年人嘻嘻哈哈吵闹声,点燃旧扫帚照明的火光若隐若现,渐行渐远,慢慢消失在初冬的旷野里,记忆中....

我们家乡的传统文化活动室(记忆中的乡村文娱活动)(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