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经过后来一百多年的发展,它就慢慢形成了这个文官得宠,文官得宠导致宋代的文化高度发展。我想这种繁荣它是有很多证据存在的,比如我们都很清楚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当时汴梁的市井繁华的景貌,《清明上河图》这件作品,我们可以当一个纪录片来看,我们当时没有科技手段,没有录音、录像这种手段,能把当时的社会能记录下来,如果我们当时就有这种现代科技的这种手段的话,我们能把当时的记录,记录到今天,我觉得对我们今天的人,都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但是,还是有了《清明上河图》这样的画卷,从郊外一直画到城里,把整个汴梁的繁荣,鳞次栉比的店铺全部都反映出来,那么当时有客栈,有民居,有店铺,作坊,甚至有卖瓷器的专卖店,这些都是唐以前的历史上不存在的。


马未都讲哥窑与官窑的区别(马未都说收藏陶瓷)(1)


解说:当我们仔细端详这些,今天看起来十分平凡的瓷器的时候,当我们凭借着想象梦回千百年之前的大宋王朝的时候,无论是曾经繁华一时的北宋汴梁,还是偏安一隅的南宋临安,在那些昔日辉煌的宫廷大殿之中,都有过这样的瓷器,它们是宋朝皇帝们独享的皇家御用瓷器,他们便是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官窑瓷器和哥窑瓷器,但是这些我们今天看起来非常普通的瓷器,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它们成为南北两宋众多皇帝始终追逐的皇家瓷器呢?又是怎样传奇的身世,让这样一些昔日在宫廷中随处可见的皇家瓷器,成了今天收藏市场上价值连城的罕见之物,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为我们揭开这些宋代皇家御用瓷器的前世今身。

我们先认识一下官窑,这是官窑,他比汝窑透亮一些显得颜色更青绿一些,这就是我们的官窑。我们现在的官窑概念一般情况下指的都是明清官窑,带有明确纪年款的,但是官窑是从宋代就开始宫廷就有烧造的,凡是都得有人先定个调子,宋代官窑的这个调子倒不是赵匡胤宋代祖去定的,赵匡胤是武将出身,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历史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当上皇帝了,所以他一开始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治国上了,他在当皇帝之前,他虽然对读书很有兴趣,但是他对艺术感受还不是很深,比如当时有这么一个故事,就是赵匡胤平定了四川以后,把后蜀皇宫孟昶的很多宝物俘虏过来以后,就把这些东西运到了汴梁,然后有一个黄金的盆子,上面镶满了宝石,古书上记载七彩宝石都镶满了,然后赵匡胤就问,这是干吗用的,然后大臣都说这是孟昶的小便壶,然后赵匡胤就说了说,他用这个撒尿的话,他吃饭用什么呢,就是他显然对孟昶的生活的这种纸醉金迷非常不感兴趣,赵匡胤当时就说使用这种东西不亡国才怪了,所以他当时对艺术的感受实际上内心还是一种抵触或者是排斥,我想每个朝代的建国初期的皇帝的心态大致都是这样的,说完他就吩咐把那个尿壶就给摔了,鉴于南唐李后主和后蜀孟昶的这些亡国的教训了,宋朝初年的时候对艺术品是全国范围,都不是很追求,宋代经过后来一百多年的发展,它就慢慢形成了这个文官得宠,文官得宠导致宋代的文化发展,我想这种繁荣它是有很多证据存在的,比如我们都很清楚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当时汴梁的市井繁华的那个精貌,清明上河图一件作品我们可以当一个纪录片来看,我们当时是没有这种科技手段没有录音录像的这种手段,能把当时的社会能记录下来如果我们当时就有这种现代科技的这种手段的话,我们能把当时的记录,记录到今天我觉得对我们今天的人都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但是还是有了清明上河图的这样的画卷,他从郊外一直画到城里,把整个汴梁的那种繁荣,鳞次栉比的店铺全部都反映出来,那么它当时有客栈,有民居,有店铺、作坊,甚至有卖瓷器的专卖店,这些都是在唐以前的历史上都不存在的。

马未都讲哥窑与官窑的区别(马未都说收藏陶瓷)(2)

解说:当民间的瓷器烧制已经如火如荼的时候,隐藏在皇宫大内中的皇家瓷器他们又是怎样的一种模样?这样非同一般的御用官窑瓷器,它们究竟又来自于哪里呢?

首先是北宋官窑,宋代是在1127年的时候分为南北两宋,那么北宋的官窑是定的主调子,北宋官窑他是在北宋末年的时候就是宋徽宗时期才开始烧造,首先他是窑址不明,我们都知道这个黄河历史上多次改变河道,每次泛滥的时候都带上大量的泥沙,将旧城以及整个黄河下游淹没,这时候有很多文化古迹就淹没在这个黄河故道之下,我们推测窑址应该就在汴梁附近,但是至今没有找到,估计深度已达10米以上就是这个黄土覆盖的深度已达10米以上,我们看其他能够找到的窑址,比如南宋官窑的遗址,他就离都城非常近,最近的距离不足百米,你比如说当年紫禁城他虽然官窑都是在景德镇烧造,很明确的地方烧造,那么他有一些极特殊的商品,比如说瓷胎珐琅彩的作品他就是在故宫大内烧造,就在西华门的附近的那个地方,北宋时期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了宋徽宗时期生活变得非常的富足,那么又赶上宋徽宗这样一个皇帝,酷爱艺术,就是他的政治上的造诣我们大家都是很清楚的,是一个在中国历史上最没有造诣的皇帝,但是他艺术造诣是非常高的一个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艺术造诣最高的一个皇帝,宋徽宗他对艺术的感兴趣体现在很多具体的事物上,比如他设立了文思院,这个宋代的文思院它各种作坊,就是他分工达三千多种,我们今天不能想象把这样一个事情分成三千多种是什么样子,我们觉得好像分个几十个分类就已经分不下去了,不知道他怎么能够把一个做艺术的大作坊分成三千多过门类,那么在三千多个门类中,它反而没有见陶作,就是没有看到有烧陶瓷的地方,我们想可能一个原因就是,烧造瓷器的条件是比较恶劣的,它需要大量的煤炭,或者柴火,那么他会造成很强烈的污染,在宫廷里烧这个是很危险的,你看我们紫禁城当年烧造的珐琅彩它是很小范围,所以还能容忍,如果大规模的只好到景德镇去烧造,宋徽宗的文思院没有陶作可能的原因就是当时有一定的污染,所以回避这个污染就把陶作移到另外一个地方烧造。

马未都讲哥窑与官窑的区别(马未都说收藏陶瓷)(3)

解说:曾经烧制了相当长时间的皇家官窑,应当为大宋王朝的宫廷生产了无数的官窑瓷器,那么我们今天是不是就可以随处找到这些曾经数量众多的官窑瓷器呢?而在这些流传至今的官窑瓷器之后,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呢?

北宋的官窑呢,比较罕见,因为宋徽宗执政的时间就二十几年,又经过靖康之难以后,很多东西都毁掉了,再加上一千年的时间的淘汰,所以能留到今天的北宋的官窑是非常罕见的,我曾经见过一个,在十多年前,瀚海第一次拍卖会上我见过一个瓶子,这个瓶子最早是在扬州文物店的收藏拿出来拍卖,这个瓶子是这个样子,是方形的也叫琮式瓶,琮式瓶全世界已知的资料就三件,一件在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一件在英国大威德基金会,另外一件就是这件故宫和台北的故宫都没有收藏这样的琮式瓶,那么琮是什么呢,是一种礼器,过去古代的玉器中有很多琮,琮是礼地的,壁是礼天的,琮是外方内圆,壁是外圆内圆,当时这件琮式瓶我是坚定的认为这件东西是真的,是北宋的,那么很多专家,还有一些社会的一些其他人,都认为这一件东西可能存疑可能不真,还可能是明代烧造的,我当时就是比较执着的认为这个东西一定是真实的,就是北宋的我们能够在有生之年看到这个东西是非常不容易的,我觉得他工艺上有很多特征是我们容易忽略的,比如说它是一个内圆外方的一个瓶子,你拿起这个瓶子看的时候,你从里面看他就是圆的,外面看就是方的,但是我们南宋以后再烧造方瓶的时候,就可以烧造外方内方的瓶子了。


马未都讲哥窑与官窑的区别(马未都说收藏陶瓷)(4)

陶瓷的工艺上拉圆是非常容易的,一拉就成形了,搁在那个轮盘上,只要随着轮盘一转就拉成圆的是非常容易的,但是做方的就需要,要有模具要把它一点一点拼接起来,在北宋的时候工艺可能还不够那么先进,所以他先拉成一个圆的,然后他再单作四个三角粘在上面,最后挂上釉去烧。那么从工艺角度上来讲,就能看出这个东西是比较久远的一个艺术品,那么这在当时很多人不认为这个,觉得这个后人为什么不能仿了,我们知道仿一个有价值的东西一定要有一个主观的愿望,主观的愿望是什么呢就是说我要为什么,比如说我就想造假,历史上确实有这种人,就是想造假造出来这个假呢,期市,显示我个人的一个成就,没有其他更多的目的,那么另外一种目的,绝大部分造假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就是说我要造一个东西,一定要盈利,不能盈利我就不能造这个东西,那么他造的时候他有一个问题,就是成本问题,如果你造假的成本高于真品的成本的时候,这个造假就不会存在,这个原因就导致了我们造假的集中都在收藏热的时期,就是我们说过的北宋、晚明、康乾盛世、晚清到民国初年以及现在,我们历史上所有的造假品都在这五个时期,宋代的官窑在宋代是没有人造假的,没有必要,当时没有这个市场,那么到了明代的时候呢,明代人的收藏,晚明时期的收藏他追逐的对象不是宋瓷,所以也几乎没见这个造假,那么到了清代的时候,康乾盛世的时候,尤其是到了雍正的时候,雍正对宋官窑是非常感兴趣的,所以当时摹制了很多,清代的摹制当时因为是宫廷的主要摹制他就不追求完全的像,他就追求一个形似,大致的意思到了就可以了所以雍正时期大量的仿官窑的器物就写着大清雍正年制,他就说我本朝喜欢这种审美风格所以我就做成这样,他跟完全欺市的造假是有本质上的区别的。

马未都讲哥窑与官窑的区别(马未都说收藏陶瓷)(5)


那么从这些地方推断,这个东西的古拙肯定是在明以前,那么明代以前没有人有动机造这个假的时候,那么我就认为这个东西一定是真实的,动机是不存在的动机是造假的一个主要的要考虑的因素,后来这件东西就拍卖了,这件东西现在一个大收藏家手里。那么我们从这一件事可以感悟到是什么呢,就是很多时候他的真理其实在少数人手里,他不在多数人手里,当你少数人真正知道了他得的底细的时候,或者按照我们的俗话说,你的道行深的时候,你就可以知道,你可以鉴定的认为,这个东西是真实的,你就可以知道这个事物的真实面貌,那么问题出在,我们经常会碰到一些人,手里拿着一个大瞎活,拿着一个假的,但是他坚定的认为这个东西是真的,这是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最多的人,他如果自己没有这个本事的时候,如果他这么去认为,他就出了问题了,所以我觉得收藏当中很重要的一点,你自己如果要有把握,你就坚定的这样认为,认为真理在你少数人的手里,当你没有把握的时候,你不应该这样执迷不悟的去认为这个东西就是真实的。

解说:当北宋末年的官窑瓷器成为今天价值连城的宝贝的时候,我们很想问,逃亡江南的南宋王朝是否还会出现官窑呢?在经历了无数战火动荡和流离失所之后,那些极其罕见的皇家御用官窑瓷器,还会再度出现在南宋的皇宫中吗?而在这其中究竟又曾有过怎样不同寻常的故事呢?

宋高宗赵构是南宋的第一个皇帝,他当时抵达杭州的时候,就是他中兴渡江的时候,他是21岁,21岁已经是成年人了对年轻时候的那种富足生活有了极深的印象,他到了杭州以后还是非常怀念自己过去的生活,怀念北宋那种奢靡的生活,宋代林升当时对杭州有这样一段诗的描写,他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赵构是试图把杭州建成像汴梁一样的城市,体现当时大宋王朝的一种精神,那么从陶瓷烧造上讲,南方的条件比北方相对来说这个时期是优越的,那么当时他有越窑,有龙泉,有秘色这样的瓷做底子,所以他想官窑,上手很快,所以在南宋初年很快就把官窑像模像样的做出来了尽管他跟北宋官窑有所区别,但是他大体的样子做出来了,当时北宋的时候,金人把北宋的所有的名贵的东西都一股脑的运到东北去了,这里包括了当时的官窑,所以南宋当时恢复它这种祭祀的时候,很多礼器不存在,当时如果用金属器做,比如说用金银器铜器国家的财政也不允许,所以就迫使陶瓷迅速的进入这个市场。


马未都讲哥窑与官窑的区别(马未都说收藏陶瓷)(6)

我很多年前在上海的一个大户人家里看到过官窑,他家里是历史上是大官,后来历代都是文人,我知道消息以后,去他那儿去看,一去看东西琳琅满目,当然有很多东西是一般的,但也有很多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我当时看到的就有官窑,有哥窑,然后我就试图跟他贴近想买他的东西,那买他的东西问题是,他很多东西,他想卖的,我不太想买,我想买的他又不想卖,因为他每一件东西的故事不一样,因为他每一件东西的背景不一样,也就牵扯到他个人的感情不一样,他个人感情不一样的时候有的东西他就不愿意卖,比如他有一个官窑小洗子,还有一个哥窑的小瓶,然后他拿出来给我看,他说这是我们家最重要的传家宝,上来就跟我说,你知道宋代五大名窑吧,那时候人不像今天,大家都是说得都是头头是道,谁都可以说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可当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的,大部分人都不知道五大名窑是什么,他知道,他跟我说,你看,这是官窑,这是哥窑,那么我们就想买他这两件东西,他说这两件我是不卖的,别的我是可以卖的,我就没有买成,我就走了,后来以后每次到上海出差,都要到他们家去聊聊天,喝喝茶,然后跟他去磨,最后他同意我,你可以买一个,这两件东西你可以挑一个东西,我卖给你,但是我不能都卖给你,这对我来说是非常难的,因为我们在那个时候想碰到像官窑哥窑重要的藏品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件事,我非常想一次把两件东西都买到,我就跟他磨,他说不行,我已经违背了我的初衷,我原来的意思就是说,我一件都不卖你,我今天已经开了口子让你挑一件,你不能再得寸进尺我想是啊,我不能得寸进尺,所以我的问题就出现了,我要两个里头选择一个,这时候有一个问题,就是我选择哪一个,我觉得哪一个,我拿起这个的时候我就觉得那个好,当我拿起那个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好然后我心里就很痛苦,我这时候意识到一个人生的一个问题,人生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不是在选择,是在放弃,我现在要放弃一个,我要这样想,就想得比较通,我当时想选择是很困难的,因为两个都好,但是问题是我现在一定要放弃一个,就跟你同时喜欢两个女孩,你一定要放弃一个,你才能结婚,不是说你在这两个里挑选一个,你一定要放弃一个,那我就按着一个常规的思路想,按着顺序应该是汝、官、哥、钧、定,汝窑咱就不想了,官窑和哥窑同时实现,那我按着顺序我就先买官窑吧,我就把这个官窑买了,现在还在观复博物馆里展出,随时都可以看到,我觉得人生的在收藏当中,很容易碰到很多具体的问题,如果你多想一层人生就有所得,比如说我说的当你发现有矛盾有冲突的时候,你一定想方设法放弃一个,这样你人生才能迈出一步。

马未都讲哥窑与官窑的区别(马未都说收藏陶瓷)(7)

解说:在今天的收藏市场上我们是否还可以找到这些曾经尊贵无比的官窑瓷器呢?历经了千百年沧桑的它们,今天究竟又都栖身何处呢?

从官窑的收藏可能性讲,北宋官窑收藏的可能性是非常低的,因为一千年以来北宋官窑一直是在至高无上的这样一个地位,所以北宋官窑大部分都进了世界级的博物馆,一进博物馆我们就知道流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了,那么北宋的官窑洗子有没有卖过呢,卖过,我们看这样的一个作品这个官窑洗在1989年香港苏富比拍卖的时候,成交价是2200万港币,你注意这个时间,将近20年前,值2200万港币,当时是中国瓷器的世界纪录,这个记录保持了很久,当时人的审美,二十年代以前的人的审美是对艳俗的藏品,还不是很重视,重视的一定是这种高古的,所以这个宋瓷在当时的记录都非常的高,后来到九十年代,进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因为大量的新藏家出现,新的藏家的审美是由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简单的审美就是怎么看着漂亮我就愿意多花钱,那么在宋官窑这样的高等级审美的藏品面前,新藏家都不太愿意出钱,所以后来的记录都被明清的这些粉彩、五彩、斗彩不停的在刷新,我想早晚有一天,可能不需要很长的时间,人们的审美会回归于本来的面目宋代的官窑一定会重新确定他江湖老大的地位,我们现在对宋代的官窑做个小结,他从形制上面分,第一点,南宋官窑北宋官窑漏洞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但是南宋的这个特征比北宋明显,主要是瓷器到了南宋的时候,釉就没有北宋那么厚了,釉一厚你的尤其紫口的特征就不明显了所谓的紫口铁足是指什么呢,是指口部,你看由于釉薄露出紫色的这个胎骨,铁足是圈足的露胎的部分,呈现铁褐色的颜色,所以古人把它归纳为叫紫口铁足。第二个特征就是南北宋的官窑都有开片,他规律不一,我们很难确定开片什么样是南宋什么样是北宋,他规律是不一的。第三,北宋的官窑厚重,南宋的官窑轻薄,这个跟南北地域的人的性格是有关的,我们都知道北方人的一般的性格都比较粗犷,南方人都比较纤秀,那么北方人跟南方人到一起,注重点有时候不同,所以在瓷器烧造当中,北宋的瓷器一般来说胎都烧得厚重一些,南宋都轻薄一些,所以在分别南北宋的时候,仅胎体这一条就可以准确的分出南北宋的差距,我们理解这样的社会背景,对瓷器鉴定是有好处的,宋代的这种官窑,尤其是这种青色的官窑,到了元代就戞然而止,一下就停住了,因为他跟社会的背景发生了冲突,就是为什么我们宋代的官窑到了清代才开始有皇宫主动的去临摹,就是因为他时代的背景的变化。

马未都讲哥窑与官窑的区别(马未都说收藏陶瓷)(8)

解说:同样作为宋代皇家御用瓷器的哥窑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窑中最为神秘的一种,那么在他的身上究竟有着怎样不解的谜团,而这样一种非同凡响的皇家瓷器,究竟它又与刚才所说的官窑瓷器有着哪些不同呢?我们又该如何分辨呢?

哥窑是与官窑类同的一个窑口,而且非常接近,他也有紫口铁足的特征也开片,那么他有多接近呢,我们看一下图片,哥窑和官窑的接近程度在有时候连专家都分不清,有时候区分它确实是一个很困难的时候,哥窑是中国古代陶瓷尤其是五大名窑中疑团最多的窑,它为什么呢,是因为它史书上记载都不太详,哥窑的窑址至今不明,那么有人他的窑址在杭州,有人说在河南,有人说在景德镇,还有人说在龙泉,就是窑址不明,到现在没有真正挖出这个窑址来对比,那么传说中,哥窑是这么出现的,嘉靖四十五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稿中称》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名故也,章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他说的是哥窑和龙泉窑都在今天的浙江龙泉县在浙南地区,南宋时候他认为有兄弟两个,老大叫章生一,老二叫章生二各主一窑烧造,哥哥烧的就叫哥窑,弟弟烧的叫龙泉,这是嘉靖时期的一种说法。哥窑有什么特征呢,第一个特征,就是金色铁线,这是它的典型特征,我们看一下片子就知道了,所谓金丝是细碎的开片,呈黄色,铁线是黑色的开片呈黑色,那么金丝铁线在古代还有中说法文武片,指的是开片的大小,因为一般到金丝这块开片都比较细小,到铁线都是大块的,金丝铁线他这个特征实际上是陶瓷烧造中的一种缺陷美,他陶瓷烧造当中由于胎和釉的膨胀系数不同,所以他出窑以后他釉就会开裂,他会怎么开裂呢如果你们看过出窑,你会觉得非常神奇,刚一出窑这个声音都听得见,这个瓶子在炸裂,霹雳啪啦在那儿炸,能炸多长时间呢?能炸两年,我买过一个新的哥窑瓶子搁在家里,夜深人静的时候,有时候就听见嘣一声,嘣一声,一直要持续一两年的时间,这是很多人不能想象的,那么他为什么呈现金丝铁线就是我刚才说的他要炸两年,刚出窑以后,等他冷却了以后,他大的开片,所谓的文武片有大开片,这时候就直接搁入了,黑色的过去是炭黑水里,现在直接搁墨汁里就可以,然后你拿出来以后,这个瓶子就变成了是黑开片,非常清晰,很细的开片由于它的间隙过小,颜色是进不去的,所以就搁在那儿,时间长了气体进去了以后,氧化成黄的,所以他这么呈现了金丝铁线,他是时间造成的。哥窑的第二个特征是紫口铁足,我们说了官窑也有这个特征,但哥窑也要,曹昭的《格古要论》中说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紫口铁足。曹昭是松江人,松江就是现在的上海,曹昭的《格古要论》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古董的文献,他是在明初就写了,我们刚才讲哥窑的开片官窑也有开片,哥窑有紫口铁足,官窑也有紫口铁足,那么这个历史上是不是这两个东西是一种东西呢,有一种认为说确实是这样的,因为在南方的吴语发音中,北方人听起来官哥部分的,所以有人认为它本身就是一种瓷,就是宋代的官窑,因为略有差异,被人为的分成两种官哥两种窑口。

马未都讲哥窑与官窑的区别(马未都说收藏陶瓷)(9)

第二个疑问就是学者认为,哥窑不创烧于宋,创烧于宋,只是仿宋官而已,那么换句话说他认为哥窑是元代人仿宋代的人的东西,因为哥窑最早的记载就在于元末明初这个证据是这么来的,元末孔奇《静斋至正直记》他说,乙未冬,在杭州时,市哥哥洞窑器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今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他说的什么意思呢,说乙未冬是指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他在杭州的时候,在市场上买了这么一个香鼎,是一个哥哥洞窑的,他当时不叫哥窑,是两个字,哥哥洞窑,说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你看着挺新的但是觉得还是像旧的一样,你看到的人就感到很疑惑,闹不清楚,碰到一个老头叫王德翁,他说什么,他说最近哥哥窑烧得特别像古官窑,说你不得不细辨,你得好好看,那么从这个信息中告诉我们,就是说他认为元代的晚期,出现了这种仿品,但是我个人不这样认为,我认为哥窑还是宋代的,不是元代的,原因我觉得有这么几点,第一点是造型,就是我们看到的,哥窑跟官窑的造型没有大的区别,没有看到一种极特殊的哥窑超过了历史的局限,比如他是元代的特征,造型特征,但是它是哥窑没有碰到,碰到的哥窑都是跟宋代的造型是很一致的。第二,釉色,釉色不符合元人的审美观,哥窑和官窑的这种釉色都不符合元人的审美观,背景也不一样,元人是尚白尚蓝,元代的背景他喜欢那个金戈铁马,驰骋千里的这种感觉,他并不喜欢宋代人小桥流水的这种感觉,所以从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中判断我们觉得元代来复制宋代的哥窑可能性是非常小的。

马未都讲哥窑与官窑的区别(马未都说收藏陶瓷)(10)


解说:当时间过去了几百年,我们今年是否还可以在收藏市场上找到这些哥窑的影子,如果有,它们的真假又是如何呢?而在这真真假假的背后究竟又有着怎样的传奇故事?

哥窑的存世量还是必须大的,因为明代的早期有仿制烧造,就是宣德时期,尤其到了雍正乾隆时期大量的烧造,所以我们现在碰到的哥窑,大致都是清代仿制的,我在早年买过一个,那时候北京的市场还不像这么完备,在现在的北京的古玩城,当时还是铁丝网围着的那种木板房,我记得很清楚,我转了一圈,什么都没有买到,然后有一个妇女抱着孩子就冲出来跟我说,说马先生我这个瓶子你还是要了吧,因为我刚才看了一眼,我没要,我嫌贵,他说我便宜你一点,你也多出一点,你就要了吧,我们在这儿生活挺不容易的,然后我在那种情况下,我就买了这个哥窑瓶,我买了以后呢,后来的问题跟我想象的就不太一样了,我那听去逛市场的时候是借了别人的一个书包,然后当时对艺术品的那种珍视的程度不像今天,今天买什么都很郑重的包装起来,当时都很随意,那一张报纸一裹,就搁在书包里,搁在书包里的时候,等我走出来了这个商店,走到马路边上的时候,准备上车的时候就觉得肩膀上一松,然后那个东西就是那个书包就掉地上了,怎么掉地上的,那个书包的背带,由于书包不是我的,我不知道他背带中的缺陷,他原来是一种半圆的铁环,那种书包它褪出来了,所以它就掉在了地上,那么尽管不高,但是我清晰的听出了声响,那个声响是一个很不吉祥的声响,但是不是很惨烈,然后我就坐在马路牙子上,也不敢打开看,就坐那儿垂头丧气,我记得有一个人过来跟我说,哎呀,打开看看打开看看,然后我就捏着那个报纸就听着声响了,酥的。


马未都讲哥窑与官窑的区别(马未都说收藏陶瓷)(11)


哥窑很有意思,在强振动下,我那个恰到好处的振动使它没有碎,但是他酥,我就小心翼翼的搁在我们家的那个柜子上,多少年我都不敢碰它,每回拿的时候就觉得这个东西要散了,嘎达嘎达响,那从这一点上,我们就应该知道,一个东西得来是不易的,那件东西据我,算一算两百五十年以上了让我不小心破损了,所以说,你得来不易,你一定要小心,我后来做了很多假设,我今天说跟一个笑话似的,可我当时一头大汗坐在马路边上,你把这样一个东西,你当时多包几张报纸,你当时如果不拿别人的书包,你当时如果拿一个盒装着,你有很多的假设,你当时抱在怀里都不可能出现这个问题,可是他就恰恰所有的假设都没有做,他就不幸的把这个东西给伤害了,所以这件事对我后来又很大的好处,后来我每当买了一个东西的时候,我都特别小心,生怕在我手中有个意外,教训是个人的经验是大家的,宋代的五大名窑中,汝、官、哥、钧、定,钧定两窑跟前面三个,汝、官、哥有点不一样,从釉色上讲有一些不一样,我们下一讲就讲钧窑和定窑,谢谢大家!

来源:百家讲坛文字资料


声明:以上观点不代表本账号观点与立场,转发仅此分享供大家交流学习,如有侵权,请联系,立即删除!

品瓷中国,致力于传播国内外传统文化和陶瓷文化,全方位报道传统文化和陶瓷行业最新资讯和动态。关注头条号“品瓷中国”,学不一样的陶瓷文化知识,了解最新陶瓷行业资讯!私信联系投稿事宜! ~点赞收藏 转发评论

马未都讲哥窑与官窑的区别(马未都说收藏陶瓷)(12)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正品名窑瓷器,请点击“了解更多” 搜索公众号:碗姐说瓷

云上瓷都,是中国陶瓷垂直领域的综合性服务平台,专注陶瓷团购与定制,实现用户、窑厂、政策互联互通。微信小程序“云上瓷都”,是一个工具,旨在连接全国陶瓷厂家和用户,一键发布陶瓷产品、需求、项目、简历信息,有定制需求的用户可发布"需求信息",精准匹配3000家窑厂,解决用户与厂家信息不对称问题。中国是世界的瓷都,全世界的陶瓷源自中国。云上瓷都,不仅是中国的,也将是全球的。

马未都讲哥窑与官窑的区别(马未都说收藏陶瓷)(13)

小程序"云上瓷都"专注陶瓷团购与定制,解决用户与厂家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用户匹配精准窑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