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电影,大多以食物为引,主题都是爱情、亲情、友情,情感旁枝斜出穿插其间,影片就显得摇曳多姿,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关于美食调养心态的电影?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关于美食调养心态的电影(影评美食电影)

关于美食调养心态的电影

美食电影,大多以食物为引,主题都是爱情、亲情、友情,情感旁枝斜出穿插其间,影片就显得摇曳多姿。

李安导演的《饮食男女》,看片名就知道影片的主题是:饮食和男女。两个多小时声色光影熬煮,未婚先孕,大龄剩女,老少恋,各种材料拿捏,出来了活色生香的大餐,从而激活人的思想。影片呈现新旧观念的冲突,美食的暗喻在其中起到很大作用。比如朱爸张罗的那一桌饭菜,松鼠鱼、焖鱼翅、扣肉、蟹黄小笼等等,确定大厨朱爸是坚守传统的人。而高龄的朱爸之所以能赢得小他一辈锦荣的心,是因为他能每天变着花样给锦荣的孩子做便当,并默默吃掉她做的巨难吃的东西。

这份关爱和包容支撑起的好男人形象,对经历过失败婚姻的锦荣,没有更好的了。张爱玲说,到达男人的心通过胃。其实不论想要赢得谁的心,都可以通过胃,被征服的胃,都能使心为之熨帖。影片结尾,出现大肚子的锦荣,那张安详温润的面容,可见满屏的幸福。

16年后拍摄的《饮食男女2》,片中的唐爸因为老年痴呆逼近,让他不得不随时做笔记记录做菜配方,家中到处贴满便利贴。但是,他却能毫无违和地想起50年前的往事,能一眼认出年少时的恋人萍儿,记得为萍儿做的一道堪比红楼梦中“茄鲞”般繁琐的素味茄子。还清晰记得他和萍儿围着咕噜咕噜翻滚的陶罐,一起吃焖茄子。老年的萍儿已不识得眼前人,但当她夹起一筷子茄子吃,舌尖触到食物的一瞬,就打通了少年时光。

电影里唐爸做的这道素味茄子,导演赋予了它双重意义,既暗隐这段跨越50年的纯净爱情,又能贯通记忆。而观众一点也不觉得突兀,反而觉得是在情理之中。儿时的一道美食,会纠缠人一辈子,这种经历我们不陌生,何况还是和相爱的人一起做来吃的。昨日风景昨日爱恋,剥茧抽丝般,撕扯出心头阵阵悸动。

美食虽沉默,却常常能观照内心,成为生发故事的好载体。

美国影片《朱莉与茱莉亚》中,对工作极度灰心找不到存在感的朱莉,一年时间做数百道菜,并把做菜的感悟上传到博客,如此竟然人生翻篇成了作家。茱莉亚·罗伯茨主演的《美食,祈祷和恋爱》中,我们看到美食还能滋养灵魂。

而《蜗牛食堂》中的伦子,则开创了高冷老板娘的新形象。她开的餐厅每天只接待一桌客人,菜还得让伦子定,客人还要说上一个“非吃不可”的理由。而失恋、失业继而失语的伦子,虽然有生人勿近的气场,可她就是有本事,让吃到美食的人流下热泪、放下心结。而电影《巧克力情人》中,主人公蒂塔的厨师角色,简直近巫近神,她做的辣烧火鸡能让每个人莫名其妙的欢乐,她的牛尾汤能治愈沉默症,简直将食物的魔力推向了极致。

观看美食电影,是白雪皑皑的冬天,最治愈的事。

作者:清风戏衣 来源:扬子晚报 编辑:华明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