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很多红 色经典,里面的战斗故事和事迹也比较多,大都描写人 民对敌的抗争,大都是“正面战场”的描写。

而本书《林家铺子》描写现实生活的状况,属于侧面烘托,相当于“敌后战场”,从侧面表现了普通百姓的水深火热,展现了那个旧时代统 治下的种种悲剧。深重的苦难也自然孕育出革 命的必然性。

作为中国现当代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茅盾有着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林家铺子》也是他短篇作品中优秀的代表作。

正因问如此,“林家铺子”也作为了全书的书名。该书其实是茅盾的作品选,收录了《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小说以及《白杨礼赞》等文章共34篇。本书评篇幅有限,重点评析《林家铺子》。

小说的篇幅不长,故事的内容和主线也相对简单,江南杭嘉湖地区一个小店铺的林老板,在时局动荡、经济萧条的社会背景下,苦苦挣扎, 在"三 座大山"压迫下,狭缝求生,但最终在黑暗势力的盘剥下最终破产。

林家铺子原名是什么(林家铺子旧时代的缩影)(1)

虽然是短篇小说,但是故事的人物刻画得相当丰满、立体。比如熟谙生意经,刻苦耐劳的林先生。上海人来要账时,想尽办法为其收集账款,这些体现了他守时守信的一面,同时他也是一个剥削者,剥削比他更低一级的人。在后面选择逃跑时并没有顾忌比自己更艰苦的人的生活,放下欠款独自逃跑了。

还有,林太太,是这个货铺的老板娘,她非常疼爱女儿,他舍不得林小姐受半点委屈,而对朴局长的“求婚”,她最后却将女儿许配给寿生,表现了旧社会妇女“宁愿粗食布衣为人妻,不愿锦衣玉食为人妾”的高贵的传统心理。

店铺里的伙计寿生,精明能干,忠诚,是林老板的左右手,当林家铺子面临关闭之际,他对当时的反 动统 治集团没有任何幻想,劝林老板出走。

林小姐虽然有些大小姐的弱点和脾气,而当林太太将她许配给寿生时,“她的泪痕中含着一丝笑意”,全然没有攀龙附凤的等级概念。

整体上,《林家铺子》是一篇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的小说,它通过描写一二八事 变前后上海附近的一个小市镇林家百货小商店由挣扎到倒闭的故事,成功的塑造了林老板、林太太、林小姐和寿生等一系列具有时代共性和人物个性的鲜明形象,揭露了那个年代,那个令无数人无法安生立命的黑 暗社 会。

正如茅盾自己说过,“文学是为表现人生而作的,文学家所欲表现的人生,绝不是一人一家的人生,乃是一社会一民族的人生。” 《林家铺子》便呈现出了以林家铺子倒闭为缩影的时代的社会的悲剧。整篇小说由林家铺子生存和挣扎的跌跌撞撞为主线,勾勒出一幅旧社 会时期的缩影图。

小说也非常善于运用对吧的手法,林先生比如去王老板家要货时毫无情面,和对会长时的态度简直是两个完全相反的态度,体现其欺软怕硬的一面。

情节的跌宕起伏、环环相扣、一波多折。善用伏笔和悬念。比如开头运用设悬念的方式开场,以林小姐生气、林大娘不寻常的举动开始,开门见山地阐述了小说背景、社 会矛盾。通过一些极反常态的举动增添了小说的情节悬念性,引人入胜地推动读者继续阅读。

此外细节描写生动、构思明确、视觉形象清晰,主题突出。小说中无论是对人物刻画还是景物描写,都写得很成功。

而且小说写作内容富有多样性,语言丰富多样,多采用对话式,突出人物性格特征。

作者通过一间小店窥探旧社会生活的艰难。在这样一个经济崩溃、民 族危 亡席卷整个中国,人心惶恐不安的严重时刻,《林家铺子》将人们关心的生活现象和其中的矛盾斗争加以艺术的概括,揭露产生这一切的社会根源,起到了使人们惊醒、感奋的战 斗作用。足见作者文学功力、思想力之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