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的红高粱是真实的吗(莫言红高粱倡导下的高密)(1)

莫言的红高粱是真实的吗(莫言红高粱倡导下的高密)(2)

高粱,是我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之一。从考古发现中证明我国高粱大面积种植至少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高密与红高粱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据史料记载,红高粱是高密人民最早自觉种植的农作物之一。苏轼曾在《黍麦说》中记载:“吾昔在高密,用土米作酒”。北宋时期高密为高密县,隶属密州,苏轼曾做过密州知州,这里所说的土米就是高粱。在《高密县志·物产》中也有关于“蜀秫”的记载,“蜀秫”是高粱在本地方言中的称呼。

而后,漫长岁月里,高密的“红高粱”逐步“文化”起来,升华为高密人的一种象征,成为一种符号乃至一种品牌和流派。

红高粱成就了高密深厚的文化底蕴。据高密市柴沟镇西刘家村大汶口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在6000多年前,高密已有先民在此居住生活。几千年来,高密人民在红高粱的哺养下,一代一代生生不息,贤人名士层出不穷。

大禹封国于此,迄今已有4000多年。公元前578年至公元前500年,晏婴从这里汲取营养后走向齐国政治中心,成为一代名相。公元127年至200年,郑玄从这块土地上出发游学,然后又在这里遍注儒家经典,成为一代经学大师,对中国文化的流传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719年至1804年,清代大学士、大书法家刘墉以红高粱般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品性为中华民族留下了一道深刻的历史刻痕。

此外,还有名震清代诗坛的“三李”诗派,“画中十哲”之一的李师中,以及当代著名作家莫言、著名书画家张朋、张建中、单应桂等都是红高粱哺育的杰出代表人物。

上世纪70年代之前,高密一直大面积种植高粱。高粱自身具有抗旱、耐涝、耐盐碱、耐瘠薄、耐高温、耐冷凉等多项优点,能获得稳定而较高的产量,所以一直是高密人民的主要粮食。

莫言的红高粱是真实的吗(莫言红高粱倡导下的高密)(3)

在抗日战争期间,成片高挺茂密的高粱被抗日武装称为“青纱帐”。上世纪80年代,高密籍作家莫言创作了小说《红高粱》,成为红高粱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座重要里程碑。此后,张艺谋根据小说拍摄了电影《红高粱》。小说的出版和电影的播放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在世界影坛刮起了一阵红高粱旋风,“红高粱”也借此走向了国际文化圣坛。从小说到电影,《红高粱》这部作品,在国际上一共获得了17个金奖。

著名作家莫言在小说中描述了过去高粱种植的盛况:“八月深秋,无边无际的高粱红成汪洋的血海。高粱高密辉煌,高粱凄婉可人,高粱爱情激荡。秋风苍凉,阳光很旺,瓦蓝的天上游荡着一朵朵丰满的白云,高粱上滑动着一朵朵丰满白云的紫红色影子。”

莫言的红高粱是真实的吗(莫言红高粱倡导下的高密)(4)

而后,电视剧《红高粱》的拍摄,又使得红高粱热进一步发展起来,电视剧《红高粱》改编自中国首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的《红高粱家族》,由郑晓龙执导。该剧由周迅、朱亚文 、黄轩、宋佳伦、秦海璐、于荣光、徐光宇、解惠清、曹征领衔主演。该剧讲述了在20世纪30年代初,九儿和余占鳌在充满生命力的山东高密大地上,用生命谱写的一段关于爱与恨、征服与被征服,充满生命力的近代传奇史诗巨制。

高粱浑身是宝。种子可食,可酿酒,生产高粱饴等食品;秸秆用来烧火做饭;盖屋更是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其细秆,还可以用来做盖帘、篦子等炊具;高粱穗子除去粒子后,还可以做成各种笤帚……

莫言的红高粱是真实的吗(莫言红高粱倡导下的高密)(5)

有一种高粱,穗子低垂,籽粒熟后发黏,较一般高粱好吃,叫黏高粱,只是产量较低。人们种的目的是用它的秸秆编席。这种黏高粱,秸秆分红白两种,都细而高,有韧性。收了后,人们将它放在地窖里悉心保护好,冬闲时,将它劈成韭菜叶宽,将瓤刮去,做成席面。然后用灵巧的双手,将红白两色的席面,编织出一领领带有美丽图案的花席。

这种花席是高密的特产。过去在高密农家,炕上无不铺着这种漂亮的花席。结婚、过年,花席更是必添的一件重要东西。所以,赶年集时,你会看到,一路上会有许多人挑着一卷卷花席到集上卖。各集上还专门有一个很大的席市,买席卖席的人熙熙攘攘,络绎不绝,成为集市上一道别样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