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历史上的战争(这场传说中的战争)(1)

河北涿鹿黄帝城广场

这场传说中的战争就是发生在炎黄和蚩尤之间的逐鹿之战(一说为阪泉之战)。

《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崛起时,炎帝部族呈现出衰败之势,各诸侯互相攻伐,百姓深受其害。黄帝遂习兵练武,去征讨那些不来朝贡的诸侯,各诸侯这才陆续归顺。

在“作乱”的诸侯中,蚩尤部族最为强大。传说蚩尤有 81 个弟兄,也有说是 72 个,他们个个都是铜头铁额,兽身人语,威猛剽悍。还有文献记载说蚩尤是“人身牛蹄,四目六手……耳鬓如剑戟,头有角”。

蚩尤长得奇形怪状,吃的更是令人匪夷所思,《龙鱼河图》说他“食沙石子”;《述异记》说他“食铁石”;《路史》说蚩尤就是阪泉氏,系姜姓炎帝的后人 ,所以蚩尤也被称为炎帝神农氏。实际上,蚩尤是同某代炎帝分庭抗礼的另一支炎帝裔政治势力。

蚩尤能够制造出各种上好的兵器。《史记正义》说,蚩尤“造立兵仗刀戟大弩,威振天下”,《世本》说,蚩尤用葛卢山流出的金属水,制成了剑、铠、矛、戟等 。

这些关于蚩尤的传说大多来自黄帝以后华夏正统的史料记载,无非是要把蚩尤妖魔化,实际上是以夸张的形式从反面说明蚩尤部族掌握了当时最先进的兵器制造技术,是一支能征善战的彪悍之师。

蚩尤有 81 个或 72 个弟兄的传说,折射的是蚩尤有多个部属或同盟军;蚩尤将士个个都是铜头铁额,反映的是蚩尤属下的兵士都在战争中戴有盔甲的史实;蚩尤人身牛蹄,头长利角,耳鬓如剑戟,隐含的意思是蚩尤部族作为炎帝的后裔,也同样把牛作为了他们的图腾;《龙鱼河图》说蚩尤“食沙石子”,《述异记》说蚩尤“食铁石”,都可能是指在该族群中属于东夷的一支流行的古老习俗。

从古至今历史上的战争(这场传说中的战争)(2)

河北涿鹿黄帝城中炎帝、黄帝和蚩尤三祖的塑像

古籍中关于蚩尤冢的记载基本上在今山东西部汶上、东平、巨野一带,说明这个地区极有可能曾经是蚩尤族群某个部族活动的领地。大汶口文化主体在山东境内,时间大约在公元前4300~前2500年之间。在汶泗流域诸多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现不少墓葬的墓主都有口含石球或陶球导致齿弓严重变形的现象。

蚩尤族群的日渐强大引起了炎帝的不安。炎帝遂决定把他的势力从渭河、黄河流域进一步向东向北扩张,以遏制蚩尤的发展。两支人马在今冀西北涿鹿一带狭路相逢。蚩尤不费吹灰之力便打败炎帝,并乘势扫荡了今河北、山西大部分地区,把炎帝势力赶了出去。

炎帝惊骇,只得向同族同源的黄帝求救。 黄帝出兵。于是,一场改变后世中华文明格局的战争——涿鹿之战,就此拉开战幕。

双方开战,前后经过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据说先后进行了大小战役 71 次,战火燃遍整个冀州即今山西、河北的大部分地区,真正是流血漂杵,赤地千里 。

但最惨烈且决定双方命运的一战是闻名后世的涿鹿之战。

一种说法是,大战前黄帝命应龙利用他们位处上游的有利条件,在河流上游筑土坝蓄水准备冲击蚩尤寨,以阻挡蚩尤族的进攻。但善于观测天象的蚩尤算准了战争爆发时会出现暴风雨,因而采取相应措施,一举击败了黄帝部族。后来天气放晴,黄帝在困顿下受到北斗星座的启示,才辨明方向,实施反攻,最后擒杀了蚩尤。

另一种说法是,黄帝和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预先测算了战争爆发时会有连续三日的大雾天气,于是预先做了充足的准备。黄帝部族的将士被弥漫的大雾所困,不辨东西南北。后因黄帝的军师风后造出了指南车,才辨明方向,生擒蚩尤。

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对这场战役又做了补充:黄帝在闯出弥天大雾残喘之际,某晚偶做一梦,梦见天空忽然刮来一场大风,把大地上的尘垢吹得一干二净,又梦见有人手执一柄千钧重的弓弩,正驱赶着上万只羊前行。

黄帝醒来,叹息说:风为号令,实为执政者。垢去土,是后。天下是不是有姓风名后的人呢?千钧重的弓弩,那必得是有异力的人才能举起;驱赶着上万只羊,就是能管理好天下百姓。天下是不是有姓力名牧的人呢?黄帝按图索骥,还真在“海隅”和“大泽”分别找到了叫风后和力牧的人,当即晋风后为相,提力牧为将。

风后绘制了八阵图,力牧则研制出了战车。黄帝又得九天玄女的帮助,制作了 80 面夔皮鼓。《山海经·大荒东经》说,夔是东海中的神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黄帝用其皮蒙鼓,用雷兽之骨作鼓槌,“声闻五百里”。

黄帝军事实力明显加强,提兵再战。又经过多次拉锯战后,才在蚩尤精疲力竭时,将其斩杀。

关于涿鹿的地望,后世说法很多,在河北、山西都留有众多传说和遗俗、遗迹。一般认为是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的涿鹿一带。这里流传有很多和涿鹿之战相关的地名,如涿鹿、阪泉、蚩尤城、蚩尤屋场等。

从古至今历史上的战争(这场传说中的战争)(3)

涿鹿黄帝城广场

还有一种说法是把冀西北的涿鹿和晋南的运城通过涿鹿之战联系在了一起—— 这可能更符合史实,更为合理一些 。

被蚩尤驱逐的炎帝同被蚩尤欺凌的“诸侯”联合起来,委命黄帝率军讨伐蚩尤。于是,黄帝同北方赶来援助的力牧部将磨砺兵器,效法文昌星任命六军,以熊、罴、貔、貅为前行,以雕、碥、雁、鳊为旗帜。

士气得到鼓舞后,黄帝又命巫觋对战争进程进行占卜。巫觋说:“会成功,但有波折。”黄帝于是率领风后、邓伯温等将帅浩浩荡荡杀往涿鹿。双方三年九战,黄帝部将始终无法攻克蚩尤占领的涿鹿城。

黄帝向五胥请教,五胥建议设立东、西、南、北、中五旗五军,从四面对涿鹿城同时发起攻击。三天后,涿鹿城果然被攻破。蚩尤残部不得已仓皇南逃至冀州中部的蚩尤城。黄帝部族携胜利余威穷追猛打,最后攻占蚩尤城,并抓住蚩尤,将他肢解。蚩尤被肢解丧命之地,后人称为解。

晋南民间传说风后是运城盐湖西边的社东村人,对当地的地理环境及蚩尤的兵力部署等了若指掌。当黄帝大军杀到中冀蚩尤城下时,适逢大雾。风后号令部众一律在头侧插槐花叶作为识别敌我的标记。

蚩尤识破风后的计谋,将计就计,也命令部下全都在头侧插上槐花叶。结果两家交兵,蚩尤部大开杀戒,黄帝族溃败如泻。风后吸取教训,第二次让部下在头侧插上了外形大同小异的皂角叶。

战斗打响,正直太阳当头高照,皂角叶坚挺如初,而槐花叶则晒成了卷儿,露出了背面的白色。蚩尤部敌我不分,自相残杀,乱作一团。黄帝部的人趁机擂响战鼓,驱开战车,直冲敌营,蚩尤部在鬼哭狼嚎中一败涂地——发生在远古时期的这场战争,给当地留下了极深的烙印,以至于在晋南民间,直到新中国成立时,每年谷雨前后还有在自家门上插一枝皂角叶以辟邪的习俗,而那个驰名神州大地的千年渡口风陵渡据说就是风后去世后的陵墓。

蚩尤兵败被捉。黄帝可能想到蚩尤部下将士众多,蚩尤要是阴魂不散,死而复生,他刚到手的天下岂不又要大乱?黄帝又惊又恐,索性一咬牙,就令部下把蚩尤身首分解,分葬各处。

解这个地方就是今运城盐池一带,运城因这个惨烈的事件而在古代被称为解州。《梦溪笔谈》记载说,蚩尤轰然倒下后,血流如注,汩汩流向盐池,整个盐池因此变成了瘆人的赤红色,俗称蚩尤血。

从古至今历史上的战争(这场传说中的战争)(4)

运城盐池边上的蚩尤村

蚩尤的头在刽子手手里穿行数百公里后,被葬在现山东省寿张县阚乡城的蚩尤冢中,他的肩胛部分被埋在几百公里之外的山东省巨野县蚩尤肩胛冢中。他的其余肢体则掩埋在紧挨着盐池的中条山北麓下,后人称之为蚩尤冢;那个他发号施令的大本营即是现在运城盐池边上的蚩尤村。

蚩尤虽然失败了,但在蚩尤部族活动过的地方和华夏民族心灵上都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在山西、河北、山东、浙江、四川、湖南等地,祭祀蚩尤的祠庙,随处可见,礼祠蚩尤之俗经久不衰。

山东东平、寿张、临朐乃至江苏沛县等地早在秦汉时期就建有蚩尤祠,礼祠蚩尤的习俗,几千年来绵延不绝。

作为蚩尤部族活动核心地域的山西中南部关于蚩尤的礼祭习俗更是不遑多让。南朝祖冲之《述异记》记载:

今冀州有乐名《蚩尤戏》。其民两两三三,头戴牛角而相抵。汉造《角抵》,盖其遗制也。太原村落间祭蚩尤神,不用牛头……汉武时,太原有蚩尤神昼见……其俗遂为立祠……

在汉族中,蚩尤后裔也应该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当年,面对着黄帝族人举起的屠刀,九黎族不知有多少人无奈之下归顺了黄帝。那是炎黄部落和蚩尤部落一个大融合的时代,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已经融合成血脉相连的一体。

但即便如此,见于史书记载的蚩尤后人还有邹、屠、阚、尤等几个明确的姓氏。东晋名士王嘉在《拾遗记》中说:

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于邹屠之地,迁恶者于有北之乡。其先以地命族,后分为邹氏、屠氏。

“邹屠之地”就是现在的鲁南一带,那里后来成为“文圣”孔子和“亚圣”孟子的故乡;“有北之乡”指北方寒冷的不毛之地。蒙古族学者陶克涛在《毡乡春秋·匈奴篇》 一书中认为,蚩尤是匈奴在传说时代的称号,系被黄帝北逐的荤粥在黄帝时代的名称,当是蚩尤部族遗裔。

——摘自李琳之:《前中国时代:公元前4000~前2300年华夏大地场景》,因阅读流畅需要,删去了注释部分。

从古至今历史上的战争(这场传说中的战争)(5)

商务印书馆,2021年9月

本书利用最新考古学研究成果,并辅之以文献学、民俗学、人类学、地理学、生物学等研究方法,一定程度上揭开了半坡、后岗一期、西阴、大汶口、红山、凌家滩、良渚、屈家岭和龙山等诸多考古学文化族属之谜,梳理出了公元前4000~前2300年华夏、东夷和南蛮三大集团成长、发展、壮大,以及相互之间交往、冲突和融合的发展脉络,揭示了炎、黄、蚩尤及其之后颛顼至帝尧各族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首次系统地还原了早期中国诞生之前这1700年中国大地上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还原了中华文明滥觞、形成和发展的璀璨历程。

作者简介

李琳之,历史学者,出版有《中华祖脉》《家国往事》《祖先,祖先》等十余部著作。其中,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前中国时代:公元前4000~前2300年华夏大地场景》《元中国时代:公元前2300~前1800年华夏大地场景》和由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晚夏殷商八百年:大历史视野下的早中国时代》三部著作,构成了其从公元前4000至前1046年一个完整的上古史体系,是国内外第一套用考古学结合文献学揭示出黄帝至周初历史发展脉络的系列图书。

《晚夏殷商八百年》自2022年6月出版后,先后入选了长安街读书会2022年6月第5期好书、百道网2022年7月好书、中国出版集团2022年第4期好书,以及中国社会科学网“社科好书”、今日头条好书等推荐榜单。

从古至今历史上的战争(这场传说中的战争)(6)

李琳之著,研究出版社,2022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