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出真知,谁要是违背了这条真理,谁就注定要在科学面前跌上一跤,哲学大师亚里士多德也不能例外。

亚里土多德曾做出这样一个著名论断:两个铁球,其中一个是另重量的10倍。如果两个铁球在同一高度同时落下,那么重的铁球落地速度必然是轻的铁球的10倍。这话并不难理解:重的物体当然比轻的物体先着地,这还用问吗?而且这话是大师说的,人们对此深信。十七八岁的毛头小伙子偏不信这一套,招来人们一阵又不疑。而一阵的冷嘲热讽。

伽利略重要事迹(历史人物伽利略)(1)

这个毛头小伙子就是18岁的伽利略,在1590年的一天,他当众宣布自己要检验一下圣哲的话,地点就选在著名的比萨斜塔。这天天气格外晴朗,好像老天也要见证一下这个历史时刻。消息传出,人们奔走相告。时过不久,比萨斜塔周围便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人,就像今天的重大赛事要开场一样。

伽利略带着他的助手,信心十足地步入斜塔,然后快步走上塔的最高层。他环视四周,人们的面孔有的充满惊奇,有的则略带嘲讽,还有的漠然以待。伽利略不慌不忙将器具一一取出。这些器具包括一沙漏(用于计时),一个铁盒,底部可以自动打开,还有两个分别重为10千克和1千克的铁球。伽利略的助手将这两个铁球装入盒子,然后将盒子水平端起,探身到栏杆的外侧。最后由伽利略在众目睽睽之下按动按钮,盒子的底部打开,两个铁球同时从盒中脱落,自由落向地面。这时成千上万的人全都屏住呼吸,目光随着铁球向下移动在铁球从铁盒落到地面的短暂间隔中,人群异常安静,地上连掉一根针都能听到。短暂的十几秒钟过去了,只听“咚”的一声,两个铁球同时砸到了地面上,时间不差分毫。平静的人群立即沸腾了,有的人对着塔上的伽利略欢呼,有的人惊得合不拢嘴,那副神情分明在说“原来亚里士多德也有错的时候!”伽利略则浑身轻松,心满意足地微笑着。

伽利略重要事迹(历史人物伽利略)(2)

自由落体实验在人们的一片沸腾声结束了,亚里士多德的“落体运动法则”不攻自破。可敬的伽利略并没有为这点小小成绩(在他看来,这仅仅是一点小小的成绩)而飘飘然,从塔上下来,他就投入到新的科学研究中。

凭着这种追求真理、尊重实践的科学精神,伽利略又接连做出系列的重大发现。1608年,有一位荷兰的光学家,无意之中将两张玻璃片组合起来,竟能将远处的景物看得好像就在眼前一样。这项惊人的发现立刻吸引了伽利略的注意。根据他的推想,望远镜的两个透镜必须一个是凸透镜,一个是凹透镜。于是,他成功地制造了一个能放大两三倍的望远镜。之后,伽利略经过一次又一次改进,最后制造出一架可以放大32倍的望远镜。他将望远镜送给威尼斯的市议会,市议会对他的成就非常赞赏,对这位杰出的物理学家刮目相看,立刻决议增加他的薪水,并且承认其地位为终身职业,这是许多教授梦寐以求的。

伽利略重要事迹(历史人物伽利略)(3)

在一个晴朗的夜里,伽利略用望远镜去观察月亮。那个时候,人们依照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及《圣经》的教义,认为月亮是完美无缺的,表面是完全光滑的银白色。可是伽利略通过这支简陋的望远镜,发现月亮和地球一样,有高山也有深谷,既不平滑,也不光洁。他又用这架望远镜去看银河,发现银河竟是由无数的小星球组合而成的,因为有的星球离开地球太远,若不借助望远镜,便无法看真切。

伽利略重要事迹(历史人物伽利略)(4)

次,伽利略在教堂里祈祷完之后,就坐在长凳上看远处的景物。他的视野中浮过雪白的大理石柱、美丽的祭坛……突然,教堂的执事进来破坏了沉静的氛围,原来他来点教堂的灯,这种灯是用长绳系在天花板上的。当这位执事点灯时,不小心碰动了它。借助惯性,吊灯就一左一右地摆个不停。这时,伽利略的注意力又转移到灯上,目光随着吊灯左右摆动。突然,伽利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尽管吊灯摆动的幅度越来越小,但完成摆动周期所花的时间始终未变,当时他测定时间是靠脉搏的频率。伽利略由此发现了钟摆的等时性原理。除了这些发现,伽利略还著有《论运动》《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关于两种新科学的对话》等科学专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