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旧事①:宫中有要市②外物,令官吏主之,与人为市,随给其直③。贞元末,以宦者为使,抑买④人物,稍不如本估⑤。末年不复行文书⑥,置“白望” ⑦数百人于两市⑧,并要闹⑨坊,阅⑩人所卖物,但称“宫市”,即敛手⑪付与,真伪不复可辨,无敢问所从来。其论价之高下者,率用百钱物买人直数千钱物,仍索进奉门户⑫并脚价钱。将物诣市,至有空手而归者。名为“宫市”,而实夺之。(选自《韩昌黎集·宫市》)

文言文劝说知识点归纳总结(文言短文精讲系列之一百八十九)(1)

【注释】

①旧事:以前的惯例。

②市:买,置办。

③直:通“值”。

④抑买:压低价钱购买。

⑤本估:原本的价钱。

⑥行文书:出示文书证明。

⑦白望:使人于市中左右望,白取其物,不偿本价。

⑧两市:长安东、西两市。

⑨要闹:指繁华地带。

⑩阅:看到。

⑪敛手:放下。

⑫进奉门户:指卖主将货物送入宫中的时候,每过一道宫门都向守门人交纳的钱。

【评析】

张养浩在他的元曲名作中说了大实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总归都是百姓苦,几千年的封建历史走不出这个怪圈,社会安定了,老百姓没有战乱之苦,遇上丰年日子会好过一些,但只是好过一些而已。

为什么受苦受难的总是百姓?这就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造成的。古代的有识之士并非没有看到封建专治的君主制度的危害,可是历史的局限性就是这样,他们接受的君臣父子那一套不允许他们做出更加深刻的思考,进而做出行动。结果,把国家的兴亡寄托在君王的身上,如果是位明君,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少遭殃。如果是为昏君,那国家混乱,百姓也只有受罪的份。

总之,没有人敢说皇帝的错,有错也是大臣办事不力。正是由于封建君王唯我独尊,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力,让人不寒而栗,面对专治,培养了太多奴颜婢膝的小人,不过就是为了混一口更好的饭而已。这些人,对上阿谀奉承,对下傲慢,仗势欺人,百姓苦不堪言。韩愈作为耿直之臣,心怀国家,不能不对这些小人损害国家利益的行为做出批判。

这些宫中的宦官,打着皇帝的旗号胡作非为,无法无天。强买百姓货物,甚至白拿,这简直是公然的抢劫了。试想,这样的人不就是国家的蛀虫吗?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利益。他们以公谋私,想尽一切办法,尽一切可能,从百姓手中剥夺榨取利益,完全不顾百姓的死活,已经严重地成为百姓的对立面。

韩愈的头脑是清醒的,他看到了这其中蕴含的巨大政治危机,刻画了这帮小人可恶的嘴脸,老百姓可就受苦了。白居易的那首《卖炭翁》,就是受到宫市迫害的下层百姓的生动写照,这其中揭示的尖锐的阶级对立和贫富差距,不正是唐朝败亡的某种暗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