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方言最新(衡水方言冷知识)(1)

衡水市距北京200多公里,衡水话的发音大体上接近于普通话。由于经济、文化交流的需求,生活习俗的延袭,亦或是水土影响的关系,使得衡水市下辖的县、市、区的语言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浓烈的韵味。

衡水话或者说衡水方言土语大体可分为三大块:一是与山东话相近的大运河岸边的故城、景县、阜城加上枣强,武邑一带的方言;二是滹沱河两岸的与石家庄、保定毗邻的深州、武强、饶阳、安平一带的方言;三是带本地特色的流行于衡水湖畔的桃城、冀州方言。

东边五县的方言,直来直去,颇显生硬。与普通话相比较,主要是声母zh、ch、sh和z、c、s互相混淆,单音字e、an、en、ang、ao、ou、ai直发腭音,尤在称呼人名时最后一字儿话韵较重。例如:指头——滋头、三胖儿——三怕儿、兰儿——来儿、抄写——操写。

北方四县的方言接近保定、石家庄口音,慢条斯理,稍绕小弯。从发音上讲,第一个字与第二个字之间稍有间隔,并且第一个字多读平声,单音字e、an、en、ang、ao、ou、ai前习惯加"n",如"俺是安平的"中的"俺"、"安"发音都为nan。

衡水方言最新(衡水方言冷知识)(2)

在这一带,“行不行”、“能不能”、“可不可以”等都是用“沾与不沾”来表示的。如果是特指的话,习惯上在所指的人和事物前加"这不"的口头语,念为"借不"。据传说,当年外出耍手艺的人较多,当听到"张好马尾箩哟"和"劁猪吼"的吆喝声,人们同其唠嗑谈到生意不错时,总是回答:"不家,耐(碍)不着哈个"。意思是说"不是的,谈不上生意好赖。"

衡水方言最新(衡水方言冷知识)(3)

说起桃城、冀州话,那是 典型的衡水话,委婉低沉,简便快捷。当年马季、赵炎等笑星来衡水演出,说了一段相声,一开始就抖了两个"包袱":一个是说衡水人对马季情有独钟,连卖香油麻汁的老乡也吆喝"香油马季";另一个是说冀州有个北褚宜村,是个集镇,一位老太太赶集买了一头小猪,还不大会吃食,撅了个青秫秸,一打一吱吱。老太太的表述却为:赶了个北曲宜集,买了个小拘不七习,撅了个青徐节,一打一几几。引起人们哄堂大笑。

衡水方言最新(衡水方言冷知识)(4)

以上所说的三大块只是粗略的划分,它们之间又互相交叉,且互为关联。如对"什么"一词的表述上,东边为"嘛行子",北边为"哈个",桃城区为"侯马",而冀州为"嘛儿来"。其余是主要表现在声母r、i(y)、l,三者之间区分不尽明显。下面看看衡水人说话常用语:

昨天——夜拉可

昨天晚上——夜拉哄上

前天——前日可

中午——晌伙

晚上——黑老

一段路——一轱辘道

做什么去——揍嘛切

到现在——打总子

惹着人——也脚人

去——砌

干嘛——卖儿也

我——喃(nan)三声

怎么了——咋儿来

什么——蛮儿来

那么——捏么

惬意——阳晕

干脆——头信

竟然——打总

也许——母地

敢情——感兴

到处跑——遥达里跑

你来自衡水哪里?

下方评论大胆秀出你的方言!

来源:衡水广播电视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