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小二记

稍稍懂一点历史,说起唐朝,必定会说武则天。没办法,就她一个人女人当了皇帝。遗世独立在男人皇帝堆里,那是亮眼的。

武媚娘和武则天有着怎样的关系(她既不叫武则天)(1)

若问一个问题,武则天叫什么?那有什么好说的,明摆着,武则天姓武,名则天。多么简单。

尽管武则天符合现代的命名习惯,而且好听。但女皇武氏生前的名字不叫武则天,这是后人所给予的。广而流传,故而称武则天。如康熙、乾隆一般。

公元705年,武则天病重,张柬之等人趁机发动神龙政变,杀死张易之、张昌宗二兄弟,迫使这位垂垂老矣的女人退位。李显复位,江山重新回归老李家,李显给母亲武氏上尊号“则天大圣皇帝”。

武媚娘和武则天有着怎样的关系(她既不叫武则天)(2)

也就在这一年,武则天崩,遗嘱:

令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

“则天大圣皇后”便是武则天的谥号,几经波折,更改,最终在唐玄宗朝定论。开元四年,改为“则天皇后”,天宝八年,又加谥成“则天顺圣皇后”。

不过,《新唐书》、《旧唐书》,以及《资治通鉴》作本纪,都是称呼“则天皇后”。

这便是“则天”的由来。

武媚娘和武则天有着怎样的关系(她既不叫武则天)(3)

“则天”二字来自《论语》,说:

惟天为大,惟尧则之

以天为法,效法于天帝法则。并且,改唐为周,就是在则天门上宣布进行的。意思寓意明显,则天较为大气,十分的符合女皇武氏。

开元四年,史官重新修撰《则天实录》,唐玄宗同意用“则天”二字来称呼这位略有叛逆的李家媳妇,已是盖棺论定。不过,武则天这一称谓在后来的岁月时代中并没被人认可。近代,女性地位提升,武则天的评价渐渐升高,才流行称的武氏为“武则天”。

武媚娘和武则天有着怎样的关系(她既不叫武则天)(4)

武则天不是武氏的名字,说白了,这是人们约定成俗的一种对女皇的称谓,如雍正一般。那武瞾是她的名字么?

答案是“yes”。

称帝前夕,武则天堂外甥宗秦客向武则天进献所改造的十二个新字。公元689年十一月八日,武则天自名为“瞾”。

武瞾便成了武则天终身的名字。

武媚娘和武则天有着怎样的关系(她既不叫武则天)(5)

有意思的是《太平御览》中直言“则天皇后武氏讳明空”。这也不是无的放矢,《唐大诏令集》中便说,在十一月一日,武氏颁布《改元载初敕》,宣称:

朕宜以“明空”为名

前后七天的差别,可能新字还未定下,经过反复确认,宗秦客递上给武氏,武氏见到十二字的第一字“瞾”,所以改名。明空明显颇有消极色彩,不符合这时的政治场景。瞾字寓意日月当空,普照大地,光芒万丈。意义非凡!

武则天为什么以“明空”为名,难道之前的她没有吗?

有人说她叫“武媚娘”。注意了,武则天十四岁进宫,李世民因她外表妩媚,联想到当时盛行的一首《舞媚娘》曲子,所以赐号“武媚”。后来,名为《武媚娘》的曲子又兴起(天后世,歌《武媚娘》)。

武媚娘和武则天有着怎样的关系(她既不叫武则天)(6)

因此,武媚娘不是武则天的名。她不但有名,还有字。字是补充解释名的。如清河公主名敬,字德贤。按《集古录目唐郑国夫人武氏碑》的记载,武则天的姐姐韩国夫人,名顺,字(缺个字)则。

明空会不会是武则天的字?古代就有“以字行”的先例

《旧唐书》记载:

孙处约者……寻避中宫讳,改名茂道

韦思谦……本名仁约,字韦思,以音类则天父讳,故称宇焉

孙处约和韦思谦两人,因为避讳,所以改名字。从孙处约的改名,武则天有可能名“处”或“约”,但当时丞相郝处俊未曾避讳,不但没有,反倒是激烈反对高宗让天后武氏摄政。

所以,武氏名约。那韦仁约音和武氏父亲名讳类同,作何解释?

武媚娘和武则天有着怎样的关系(她既不叫武则天)(7)

武士彟像

武士彟长兄武士棱,名稷,以字行。以字行的意思是以字行于世,也就是以字代替名。如蒋介石,名中正,字介石。我们称他蒋介石,便是“以字行”,再比如西楚霸王项羽,名籍,字羽。

《新唐书》里说,武士彟字信。

显然,武士彟,名信,字士彟。

故而武则天名约。明空二字恰恰补充解释名。也不排除这是武则天感业寺出家的可能。但武则天字明空说的过去。要知道武则天的母亲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

武媚娘和武则天有着怎样的关系(她既不叫武则天)(8)

综上所述,女皇武氏名约,字明空。也曾有过赐名“武媚”,又有过外号“武才人”、“武昭仪”。后来,短暂的以“明空”为名。最终,取名“武瞾”,并终身使用。

每天带来精彩历史内容,我是史小二记,欢迎您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