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果戈理诞生了!”

1845年5月,一个男人手拿书稿,激动地向文学大师别林斯基喊道。

别林斯基漫不经心地接过书稿,没想到刚翻两页,他就兴奋地坐起来,读得手不释卷,一夜未眠。

读完后,别林斯基激动地喊道:“赶紧把他领到我这儿来。”

别林斯基口中的他,就是年仅24岁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那部手稿则是他的第一部小说,也是他的成名作——《穷人》

书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用55封书信,讲述了美丽善良的17岁少女瓦连卡,从落寞到绝望的悲惨人生。

以前一直觉得是生活的困境,让瓦连卡希望的微光渐渐暗淡。

可当我经过毕业求职、结婚生子,历经岁月跌宕后才明白:

贫穷不是原罪,爱错了人,才是多少人穷一辈子的根源。

1

主人公瓦连卡的不幸,始于一场懵懂无知的爱恋。

那时,她15岁。

因为父亲离世,孤苦无依的瓦连卡和妈妈投奔远亲,在那里结识了波克罗夫斯基,一位性格怪异、寡言少语的穷大学生。

得知他3岁丧母、10岁被继母赶出家门,靠接济长大的境遇后,瓦连卡的心中泛起了阵阵涟漪,眼噙泪水地向对方表白:

“我希望爱你,一心一意地和你生活,给你解忧……”

那时,瓦连卡天真地以为,爱可以温暖彼此,幸福一生,可她却忽视了对方的脾气和个性。

由于自幼饱尝创伤挫折,波克罗夫斯基性情乖张,行为怪癖。

平日里,他像幽灵般无声无息,整天坐在自己屋里不言不语,也不与人来往。

可只要外界一丁点不如他意,他就激动易怒,大发雷霆,一发不可收拾。

有时学生只是调皮捣蛋,搞恶作剧,他就不由分说大声训斥,课没上完就怒气冲冲地跑回房间。

为此,他经常失业,四处求职碰壁,生活越来越窘迫。

秋天天凉,波克罗夫斯基淋雨后,不幸得了肺结核,身无分文的他没有能力去医治,只能苦苦忍痛煎熬。

瓦连卡顶着邻居异样的眼光,彻夜不眠地照顾他、服侍他。

可波克罗夫斯基不以为然,反而脾气越来越坏,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未曾给她留下只言片语。

瓦连卡哭得肝肠寸断,觉得自己的爱在他心中微不足道。

更雪上加霜的是,亲戚竟伙同外人侮辱了她,还大肆宣扬她早已堕落风尘,与波克罗夫斯基不清不白。

母亲因此抑郁而终,还未成年的瓦连卡,就这样成了备受欺凌的孤儿。

谁能想到,一段情窦初开的爱恋,不仅没有带来幸福,还拉着她坠入了深渊。

想起作家文德说的:“性格左右爱情,决定你的爱情模式。”

偏激的人,习惯陷于“敌对心理”的旋涡,只相信自己,不能容忍一丝一毫的不同。

他们喜怒无常,捉摸不定,像个行走的炸药包,稍不注意就会把生活炸成灾难现场。

与这样的人在一起,只会让人每天都活在颤颤巍巍中,受尽磨难,甚至毁掉一生。

穷人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1)

2

恋人、母亲相继离世后,身心备受摧残的瓦连卡选择了逃离。

她不愿被流言蜚语摆布人生,更不愿生活在恶人的魔掌里,做一个人人耻笑的“皮条客”。

在人生至暗时刻,瓦连卡遇到了爱她如命的文官杰武什金。

59岁的杰武什金像父亲般疼爱呵护她,每天写信鼓励她、逗她开心。

渐渐地,瓦连卡走出了噩梦般的过去,重拾起对生活的勇气。

她迫切地想与杰武什金朝夕相处,一起迎接新的人生。

杰武什金却以各种理由推脱,避而不见,更不愿意瓦连卡接触外界,公开恋情。

因为他特别在意别人的看法,总用惶恐不安的目光打量周围,生怕被人笑话。

旁人一句无心的话,一个不经意的动作,都会在他内心激起惊涛骇浪。

为了不被议论嘲讽,他不敢见瓦连卡,只在礼拜天做弥撒时远眺两眼,聊慰相思。

为了打消瓦连卡的顾虑,他假装有钱,频繁预支薪水,送她糖果、鲜花等。

不到四个月,杰武什金变得一贫如洗。

更要命的是,房东无意中发现了这段相差42岁的忘年恋,大声嚷嚷得尽人皆知。

面对邻居的指指戳戳,瓦连卡不惧人言,鼓励他要坚强,一切都会过去。

杰武什金反倒被吓破了胆,不断脑补各种灾难后果:

他们会出卖你,泄露你的全部私生活。

他们一定会用讽刺的笔调描写我们。

完蛋了,活在世上真是丢脸……

在杰武什金自艾自怨的念叨中,瓦连卡也逐渐陷入自我怀疑。

她本可以找一份工作谋生,却因患得患失,顾虑重重,不敢走出房门半步。

她本可以做针线活养活自己,又因捕风捉影,寝食不安,精力日渐消弭。

很快瓦连卡病倒了,面颊和眼睛深凹,脸色白得像手帕。

非常认同一句话:“感情中最可怕的不是无爱,而是内耗。”

每个人的婚姻,既是风花雪月的情场,更是心理成长的道场。

一旦被内耗支配人生,你就只能任由自我沉沦。

感情中的内耗,就像一剂慢性毒药,会一点点蚕食爱意,让你疲惫,让你腐朽。

穷人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2)

3

  • 和错的人在一起,婚姻就是一生的坟墓。

兜兜转转一年多后,瓦连卡再次陷入生活困境。

她重病在床,无法做针线活,只能靠卖衣服和帽子苦撑。

走投无路之际,曾经强占她的外省地主贝科夫找上门来,请求瓦连卡原谅他,并向瓦连卡求婚。

您亲戚是个非常下流的女人,她把您给毁了。

至于我,在这件事上也有些卑鄙,不过这也不足为奇。

您是一个善良、富有情感、有学问的姑娘,我有责任恢复您的名誉。

在我那,您可以要啥有啥,把所有的地主太太都比下去……

或许是描绘的未来太过于美好,或许是受够了贫穷的磨难,瓦连卡忘却了贝科夫曾经的恶行,不假思索地答应了。

她说:“如果有人能使我摆脱耻辱,恢复清白的名声,使我将来不再遭受贫困和不幸,除了他就没有别人了。”

幸福仿佛触手可及,现实却无比残酷。

真正走进贝科夫的生活,瓦连卡才发现,他不仅朝三暮四,还自私暴躁。

搬进新居后,贝科夫几天不见人影,到处鬼混,瓦连卡却再也没有外出的自由。

曾经许诺的盛大婚礼,也成了一场空欢喜。

贝科夫嫌贵、太花钱,不仅取消了舞会和宴客,就连婚礼戴的珍珠宝石耳环也一笔勾销。

最扎心的是,贝科夫娶她不是因为爱,而是为了继承遗产。

因为贝科夫的姑母时日不多,他只有结婚才能得到遗产继承权。

之所以选择瓦连卡,只因她是孤儿,潦倒困顿,体弱多病,而且无人援助。

此时,追悔莫及的瓦连卡想要回头,却发现早已无路可退。

狠心的贝科夫将她安置在外省一片光秃秃的草原里,周遭是无尽的荒凉。

“如今悔恨将何益,肠断千休与万休。”

婚姻中最悲哀的,不是穷,不是苦,而是跟错的人在一起。

因为一步踏错,步步都是错。

当你误入歧途,身陷泥沼,就只能在日复一日的荒芜中蹉跎一生。

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说,“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决定,其实是跟什么人结婚。”

和错的人在一起,婚姻就是荒冢,往后的每一天,都在加速你的衰老和死亡。

有拳打脚踢的暴力、有面目全非的狰狞,刺得心灵千疮百孔;

有痛苦不堪的煎熬、有血肉模糊的分离,扰得生活兵荒马乱。

哪怕你一生不愁吃穿,不会遭受折磨,也会少了阳光与自由,痛失爱和幸福。

穷人陀思妥耶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3)

瓦连卡的不幸遭遇,依旧在生活中轮番上演。

正如哲学家阿兰·德波顿说:

“和错误的人结婚,是我们任何一个人都容易犯的错误,而这也可能是人一辈子最昂贵的一个错误。”

选择跟谁结婚,不只是选择一个人,更是选择了余生的活法。

选对了,才能彼此成就,活出1 1>2的丰满人生。

选错了,路越走越窄,生活也越过越不幸。

点个赞吧 ,愿你在爱与被爱中,安然过好这一生。

作者:洞见·心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