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仅用于科普用途,为了保护患者隐私,以下内容里的相关信息已进行处理)

【基本信息】女,71岁

【疾病类型】反流性食管炎、胃多发息肉、吐酸(肝郁气滞证)

【治疗医院】重庆市中医院(三甲)

【治疗方案】内镜下行胃体多发息肉APC术、抑酸护胃、中医汤剂等治疗

【治疗周期】住院9天

【治疗效果】治疗后患者症状较之前好转

一、初识患者

患者姓龚,就暂且叫她龚婆婆吧。龚婆婆今年71岁,已经退休多年了,平时主要在家带带孙子,空闲的时候就和朋友一起逛街散步,生活过得也算是有滋有味。

但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龚婆婆,反反复复已经20多年了。原来从20多年前开始,龚婆婆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了阵发性反酸、烧心,多余于夜间休息时出现,偶有上腹部隐痛不适,不伴有恶心、呕吐、腹泻、黑便等其它不适。当时龚婆婆于当地诊所就诊,予以胃舒平后反酸、烧心等症状较之前有所缓解。但此后这些症状仍反反复复发作,龚婆婆也未予以重视,只是在感觉症状明显时间断至我科门诊口服中药治疗,但症状也没有明显的缓解。

半个月前龚婆婆无明显诱因出现反酸、烧心较之前明显加重,伴腹胀不适,并且伴有心悸、胸闷、心前区压榨痛等症状,每次可持续约10-20秒,无肩背部放射痛,自行口服“速效救心丸”后胸闷等症状可好转。龚婆婆还常伴有头昏、头痛,半夜睡一次,无意识丧失、夜寐不安。龚婆婆觉得自己的症状越来越严重了,吃东西也吃不下,1个月体重下降了约1.5kg,所以她不敢再拖,便来到了我们医院就诊,找到了我。

胃食管反流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治好(胃食管反流患者)(1)

知道了龚婆婆这次来医院的主要原因后,我继续询问她的既往经历。她50年前于当地医院诊断为“甲肝”,但是目前已经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史4年,间断治疗,现仍有腰痛反复发作。2年前明确诊断为“高血压”,既往最高血压“160/90mmHg”,现在在规律服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降压,血压控制在140-147/70-80mmHg。1年前于我院住院完善颈椎核磁共振明确为“颈椎病”。

了解了龚婆婆的既往史和现病史后,我将她以“胃-食管反流性疾病伴有食管炎、吐酸(肝郁气滞证)”收入我科住院治疗。

二、治疗过程

龚婆婆入院后,我将相关的需要做的检查开给她,让她逐一去完成。由于龚婆婆从一开始就呈现出一种情绪低落、焦虑的表现,所以我给她做了一个焦虑自评量表,结果提示她有轻度焦虑,抑郁自评量表提示无抑郁。针对龚婆婆有高血压,做无痛胃镜需要明确其动态血压,所以完善动态血压提示:1、全天舒张压平均值低于60mmHg;2、收缩压昼夜节律异常。完善动态心电图提示:

1、窦-房游走性心律,最快窦性心律111次/分,平均心室率58次/分;

2、多源室上性早搏总数291次,部分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其中成对19阵,室上速9阵,最长连发13次;

3、室性早搏总数1次;

4、R-R长间歇≥1500ms有833次(多数位于夜间),最长1765ms,发生在03-04 07:06,为窦性心动过缓或早搏后带来代偿。完善胃镜检查提示:反流性食管炎(A级),胃体多发息肉(APC),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肠镜提示:升结肠多发息肉(EMR)直乙交界息肉(EMR)。

胃食管反流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治好(胃食管反流患者)(2)

龚婆婆目前的诊断可以明确了,西医诊断为:反流性食管炎、胃多发息肉、升结肠多发息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中医诊断为:吐酸(肝郁气滞证)。针对龚婆婆的胃息肉、升结肠多发息肉及直乙交界息肉,入院后第4天在内镜下行胃体多发息肉APC 升结肠多发息肉EMR 直乙交界息肉EMR术,术中取病理组织送检,手术顺利。术后予以静滴奥美拉唑抑酸护胃及对症处理,辅以隔物灸治疗、超声药物投入治疗。中医辩证予以中药汤剂治疗。

术后病理活检结果回示:(直乙交界)管状腺瘤;(胃体)胃底腺息肉。

三、患者在治疗中的注意事项

1、术后适当禁食6-8小时,如果没有特殊不适,可适当吃些流食,如米汤、牛奶等;24小时后可改为半流食饮食,如面条、米粥等;术后三天内的饮食都应以软烂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同时要注意患者的营养补充,帮助促进身体恢复;不要吃辛辣、冷的食物,避免手术创面出血。

胃食管反流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治好(胃食管反流患者)(3)

2、术后2-3天尽量卧床休息,一周内尽量少活动,否则容易造成伤口裂开、出血。

3、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睡前3小时尽量不要进食。

4、如果有不适,应尽快通知医生。

四、患者的治疗效果

龚婆婆在住院期间,经过治疗后,她的反酸、烧心症状较之前有明显好转,没有明显的腹痛,进流质饮食,大小便正常。在经过我的心理疏导后,龚婆婆也逐渐变得没那么焦虑和情绪低落了。在住院后第9天,龚婆婆已经达到了出院指标,我为她安排了出院。

出院时龚婆婆精神很好,没有特殊的不适。为了进一步的巩固治疗,我给她开了中药和西药。西药有雷贝拉唑肠溶胶囊、铝碳酸镁咀嚼片;中药有:丹参、檀香、陈皮、法半夏、蜜枇杷叶、旋覆花包煎、醋香附、麸炒枳壳、酒川芎、蒲公英、广藿香后下、人参片、茯苓、麸炒白术、盐益智仁、石菖蒲、合欢皮,共7副,每副,每日1剂,每日3次,煎服,饮片。

胃食管反流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治好(胃食管反流患者)(4)

五、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1、日常生活中腰带宽松要适度,避免持重物及弯腰、拾物等动作,保持大便通畅,饭后建议直立或进行散步等运动,但不宜过于剧烈。

2、一日三餐要合理安排,避免过饱或过饥,到了吃饭时间要按时吃饭。饮食要均衡搭配,吃东西要细嚼慢咽,尽量采取少吃多餐的方式进食,睡前两个小时不要吃东西,平时要多吃蔬果补充维生素和纤维素。

3、避免应用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及引起胃排空延缓的药物,如硝酸甘油、钙通道阻滞剂等。

胃食管反流需要多长时间才能治好(胃食管反流患者)(5)

4、平时应注意减少引起腹内压增高的因素,如肥胖、便秘、腰带过紧等。

5、平时应避免进食使食管括约肌压力降低的食物,如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

6、定期进行随访复查,患者应严格遵医嘱到医院进行复查。

六、医生感悟

反流性食管炎是由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炎症性病变,内镜下表现为食管黏膜的破损,即食管糜烂和(或)食管溃疡,是我国高发疾病之一。

生活中人们的生活工作压力都比较大,而且饮食没有规律性,这样的情况下很容易导致反流性食道炎疾病的发生,所以对于这样的疾病,人们一定要在生活中做好积极的预防,假如已经患有反流性食管炎,则要及时做好治疗。

反流性食道炎是因为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俗称“烧心病”,因为正常情况下胃酸只存在于胃中,当反流到食管时,会灼烧或刺激食管而产生“烧心感”。此症状常发生于饭后,因为食管括约肌张力减弱或胃内压力高于食管而引起。胃内容物长期反复刺激食管黏膜,尤其是食管下段黏膜而引起炎症,该病经常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或食道裂孔疝等病并存,但也可单独存在。根据症状不同,分别属于中医“吞酸”、“吐酸”、“噎证”、“胸痹”等病证。我们的龚婆婆此次发病就是属于吐酸(肝郁气滞证),主要临床表现为反酸、烧心,为典型的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表现,同时龚婆婆也合并了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

那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呢?首先内科治疗,内科治疗的目的是减轻反流及减少胃分泌物的刺激及腐蚀,包括物理治疗及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可用制酸剂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的活性;胃排空延长可用胃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伊托必利等;H2受体拮抗药或质子泵抑制药可减少胃酸及蛋白酶分泌;抑酸药物与促动力药物联合应用对部分患者可提高疗效。其次外科治疗,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修补疝裂孔、抗反流纠正食管狭窄。还可以用中医的针灸治疗。针对龚婆婆的病情,因为其年龄较大,且合并较多基础疾病,所以不考虑手术治疗,而选用内科药物治疗,其治疗效果也十分显著,出院时龚婆婆的反酸、烧心症状已经较前明显的缓解了。

姓名:杨小军

单位:重庆市中医院

科室:消化内科

职称:主任医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