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讲了

如何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在工作和生活中做智慧的决策。

决策思维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决策的智慧学习记录)(1)

做决策的两个基本知识

做决策的两大基本知识:一是要知道做决策的依据不是理由而是结果;二是对不同的决策进行对比判断时,要换算成价值来进行投入与收益的比较。

做决策时的注意事项

决策时要注意不能忽略了机会成本,也不能总惦记着沉没成本。

做出高质量决策的思考方法

可以用寻找第三种选择、16倍法则和临界值方法,帮助做出更好的决定。最后要记得,不道德的决策可以一时得利,但是终将害人害己。

决策思维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决策的智慧学习记录)(2)

《决策的智慧》的基础原理

做决策的基本知识?

1,做决定时,结果比理由重要。

因为人们想到的理由,很可能不全面,有反面的、不支持行动的理由,会被忽略掉,结果做出错误的决定。

2,做决策需要具备,换算成价值。

如果各个选项不能直接比较,就把这些选项能带来的价值进行量化,通过比较价值来做出判断,价值量化的过程往往可以用金钱来表示。

做决策的误区有哪些?

1,忘了考虑“机会成本”。

做决策的时候计算机会成本,能对决策质量进行更好的思考和判断。

2,多计算了“沉没成本”。

面对新机会,舍不得过去的付出,把沉没成本当做成本来做决策了。

不要考虑不能改变的沉没成本,要面向未来,发现什么是真正值得去做的事情。

学会计算机会成本有什么好处?

这会让人们考虑问题更全面。有时候,一个决定如果不考虑机会成本,孤立地看,可能很好或很糟糕,但是一旦把机会成本考虑进去之后,就会发现这个决策未必正确。

什么是沉没成本?

人们过去做的决定所产生的成本,如果现在或以后都无法改变了,那这个成本就是沉没成本。

做决策时的具体方法?

1,寻找第三条路。

在做决策时,常会被眼前已有的选项限制了思维,认为答案就只能在给出的选项里产生。

2,16倍法则。

16倍法则就是,每天的选择有很多,这些选择带来的收益差别极大,可能有16倍之多。我们做选择的时候,应当优先选择那些有16倍收益的方案。

3,临界值法。

指的是人们面临不同的选择时,可以逆向思维,先思考,这些方案实现预期目标的成本是多少。然后,把不同方案实现同一个目标的成本进行比较,从而做出决定。

怎样更好地找到第三条路?

做那个不断问自己还有没有其他办法的人。“嘿,为什么不能这样?”

先仔细思考:目前台面上的解决方案有哪些,然后告诉自己,除此之外,还有第三条路,再多想一想,多问几个问题,往往会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做决策要考虑道德

不道德的决策,虽然可以在一次情况下获利,但是每做一次就会损失一次信任,这样下去,选择会越来越少,一旦人们都发现某个人缺乏道德时,所有的成功道路都将关闭。

其他同类书籍
  1. 《微观动机与宏观行为》

决策思维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决策的智慧学习记录)(3)

决策思维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决策的智慧学习记录)(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