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父母爱情》里面的安杰和安欣年轻的时候,她们总是看不上哥嫂的现实和功利,她们沉浸在风花雪月的幻想里,一切都以自己的感受为先。然而经过了生活的洗礼,安杰和安欣后来一定会明白哥嫂现实背后的善意。而安泰夫妇为现实利益至上的做法,才是最通透之处,这一点想必大部分过来人都明白。

安杰在没有嫁给江德福之前,她幻想着能有一位风度翩翩,学富五车的才子来娶她,然后她穿上洁白的婚纱,对方穿着白西装打着红领带,然后深情款款地走向她,对她说“Miss An,I love you”,那样的场景的确浪漫,就像是从影视剧里,或者从小说里复刻出来的场景一样的。安杰以为自己的婚礼是这样的,也应该是这样的。然而谁知道却是江德福,一个没有文化的大老粗,别说英文版的“我爱你”听不懂了,就连中文版的“我爱你”,他都说不出口。

父母爱情里的安杰安欣是什么文化(后来的安杰和安欣)(1)

而安欣虽然跟丈夫欧阳懿结婚后分居两地,但是两个人经常鸿雁传情,想必信中诉尽了相思之情,说尽了风花雪月,他们看似在分居,其实是在搞浪漫的异地恋,沉浸在爱情滋养中的安欣,在针对小妹安杰的相亲事情上,她坚定地以小妹安杰的个人感受为准,她支持妹妹安杰追寻爱情。若是喜欢,那便嫁,若是不喜欢,千万不要勉强自己。

父母爱情里的安杰安欣是什么文化(后来的安杰和安欣)(2)

所以她们姐妹俩对哥嫂一个劲儿地巴结江德福的样子十分不齿,她们背地里甚至多次嘲笑哥嫂的现实和功利,觉得他们太俗气了,觉得他们不懂浪漫的爱情。这样的心态像不像年轻时候的我们对父母的嫌弃,可是她们忘了,她们的哥嫂也曾年轻过,哥哥安泰是安家的长子,过去也算是豪门公子哥,而嫂子是地主家的小姐,也是有文化的人,他们何尝不懂“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他们又何尝不懂“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他们不是不懂,而是在懂了爱情后,又懂了生活后,最后明白了该如何取舍。

父母爱情里的安杰安欣是什么文化(后来的安杰和安欣)(3)

安家是资本家,在旧社会的时候他们是高高在上的,是被大家仰望的存在,后来安家的父亲带着小老婆和几乎全部的资产跑路了,安泰是安家的长子,自然要承担起家里的重担。一家人都系在安泰的身上,他如何能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呢?

安泰也曾在风花雪月里浸润过,安泰的妻子也是如此,只是一味地追寻风花雪月的浪漫,能糊口吗?能保得一家人平安顺遂吗?安泰在外人面前的小心翼翼,点头哈腰,难道他天生如此吗?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而在安家,扮演这个负重前行的就是安泰,而懂得安泰不容易的,也只有妻子。

父母爱情里的安杰安欣是什么文化(后来的安杰和安欣)(4)

江德福的身份值得安杰嫁,况且江德福还那么喜欢安杰,嫁给这样一个男人,不仅安杰未来的生活会很好过,安家也会沾光,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安杰坐在吉普车里,而跟她出身相似的葛美霞却在挑粪。一心追着爱情而去的姐姐安欣,正在黑山岛受苦受罪。此时的安杰或许会明白哥嫂的苦心,在现实生活面前,其实选择物质利益才是明智的,何况江德福还那么喜欢她。

父母爱情里的安杰安欣是什么文化(后来的安杰和安欣)(5)

而安欣一心嫁给爱情,后来又毅然跟着落难的丈夫欧阳懿到了黑山岛,带着两个女儿在黑山岛上受苦十余年,生活的困苦早已经将她当初坚守的爱情磨得面目全非。平反后的欧阳懿没有表现出对安欣有多感恩和珍惜,老年后的欧阳懿居然还搞起了网恋,这就是当初风花雪月的结果吗?

父母爱情里的安杰安欣是什么文化(后来的安杰和安欣)(6)

现实中其实也是如此,年轻的时候我们追寻爱情,有多少人满足于有情饮水饱,然而后来面对现实的鞭打时,有多少人不会后悔当初的选择呢?年轻的时候我们都在埋怨父母现实,都在埋怨父母功利,其实他们才最有发言权,或许年轻的时候他们吃过这样的亏,所以才不忍子女再吃一次这样的亏。小编倒不觉得在婚恋中现实功利一点,有什么不好,毕竟爱情是需要物质支撑的,爱情在贫瘠的土地里能开出什么花呢?那么你们支持安杰哥嫂的婚恋观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