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龙于成龙(于成龙编剧马连伦)(1)

文丨范璐

1981年春节刚过,位于太原北瓦窑的山西省话剧院学员班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嗨,你们看春晚了吧?听朱逢博唱《橄榄树》了么?”“嗯嗯,还有王文娟唱的那个越剧啊,太有韵味了!”……此时,一贯开朗的22岁吕梁小伙儿马连伦,默默从同学们身边走开,只有他自己知道,这是个他参与不了的话题,因为他的家乡文水县苍尔会下社村,全村连一台电视机都没有!

时光的动人,在于未来总有无限可能。

2017年,当电视剧《于成龙》作为央视开年大剧成为无数观众热议的话题时,当字幕表里的编剧栏第一位出现马连伦的名字时,谁能想过一个在24岁前在家都没见过电视机的人,此时早已成为知名的职业电视人!随后的2018年10月,电视剧《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热播,他的名字再登央视,而这一年,他参与编剧的作品第N次捧回了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以及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这个深刻经历过历史、弄潮过时代的人,在风云际会的40年里书写了怎样的人生故事?他的背后又凝聚着电视人一段怎样的奋进史?在记者与编剧马连伦的几番采访中,一段改革开放40年来电视发展的影像徐徐回放……

于成龙于成龙(于成龙编剧马连伦)(2)

在于成龙诞辰400周年座谈会上

【1978年前】屡败屡战

倔强艺考路 农村娃“逃”家乡

1978年高考,对于很多人都是命运的转折,从文水高中毕业两年的马连伦也第一次坐进了高考考场,虽然结果不尽如人意,但他在志愿书上郑重填下“山西大学艺术系”的时候,他已经无比坚信,从艺是他选择的未来之路。

对于一个生活在穷乡僻壤的农村娃来说,从艺无疑是奢侈的、遥远的、需要勇气的。但少年时天赋的显现,给了他一点点微光。在那个95%的初中生都不会选择上高中的村落里,他因为文体特长,先是被公社推荐到文水中学开设的文体特长班;后又因为高中毕业文艺班向全县汇报演出时被慧眼发现,给了他一个梦的开始。

于成龙于成龙(于成龙编剧马连伦)(3)

马连伦出生的老屋

有梦是好事,但坏处是易碎,连续四次艺考的失败,打击着青年马连伦,但好在有大家闺秀出身的母亲支持,她有文化,知道知识能改变命运的道理,所以鼓励儿子想飞多高飞多高。

1979年,高中班主任为马连伦带来一个好消息,山西省话学员班首次招生,结果全国报了一两万人,马连伦考进前80,最后人家只录取了25个,男生全是180以上的帅小伙。“我考试的其他项目都没问题,就是输在了身高上。”马连伦回忆道,但他觉得不甘心,第二年继续考,据说,第二次考试有个领导看了他的其他成绩说了句:“演话剧也不能全是180以上的人吧?”他成为解放思想的幸运儿。

于成龙于成龙(于成龙编剧马连伦)(4)

读高中时的学生照

【1980—1983年】改变人生

为圆编剧梦 三年不睡午觉

1980年,在山西艺术圈里名声不小、戏称为“瓦窑人艺”的省话学员班里,马连伦成为幸运的五十分之一。也正是这个班,后来为山西话剧舞台和中国电影荧屏输送了不少人才,包括在电视剧《水浒传》中饰演晁盖、话剧《立秋》中饰演许凌翔的张治中等。

作为类似于改革开放初期试点的产物,这个学员班倾尽了很多人的心血。“我们的表演老师就是从省话抽出来的,非常有经验;文化课的老师,来自山西省委党校、山西大学、社科院、戏校等等。我们上二年级的时候,国内著名导演谢铁骊,中戏的院长徐晓钟等都来代过课,还来过很多国内名家。徐晓钟院长看完我们的汇报演出说:‘你们二年级学生比我们中戏三年级学生都学得扎实!”

于成龙于成龙(于成龙编剧马连伦)(5)

同父亲在家乡苍尔会下社村的老桥旁

有了如此好的学习条件,马连伦无比珍惜。与此同时,他也清楚地意识到:“我虽然考到了省会,但我的命运其实仍未改变。何况咱当演员的自身条件又不好,未来难道要跑一辈子龙套?”为此,马连伦开始自学编剧。

于是,在校的三年,每天中午大教室里都会出现这样的一幕:一个个子不高的男生,独自一人在这里看书,他看《西欧戏剧史》、看《拉美戏剧史》,读尼采、读叔本华……每个周末,他还跑去函授大学学习,恶补知识。现在回忆起来这段经历,马连伦仍感慨:“那三年我没睡过一个午觉,也不敢恋爱,就是不停买书、读书,后来我那儿都成了小图书馆,同学们都跑来跟我借。

与此同时,马连伦开始了工作实践。“学习的那三年,完全是融入省话的,我没有毕业就参加了石启发导演、严飞老师主演的《矿工啊矿工》,严飞是当时山西最优秀的表演艺术家,我就开始跟着做场记。后来也学着写剧本,虽然学的是表演。”

不懈的努力终于没有白费,1983年马连伦在毕业后直接跟配到省话编导室,成为一名专职编剧。

【1986年-2000年】笔耕不辍

进军电视圈 成“飞天”专业户

1985年,之前一直感觉在太原飘摇无根的马连伦结婚了。在太原北郊新城公社新城村,10元月租的简陋房间,是他和妻子新生活的开始。

“记得那个出租屋没顶子,我就自己糊了好几天,还从老家拿了木材,请木工做了一套家具。”置办好一切后,马连伦感到了巨大的幸福,“一个农村孩子终于在大城市里有了工作、事业、家庭、爱情。”生活上的幸福,鼓舞着他的工作,仿若新生。

于成龙于成龙(于成龙编剧马连伦)(6)

马连伦旅行结婚时同妻子在杭州西湖留念

1986年,对于马连伦是个极其特殊的年份。这一年,他以场记的身份参与了省话的一部电视剧的拍摄,这就是在山西电视剧史上留名的作品《葛掌柜》,讲了忻州的一个个体商户的故事,12集拍摄好几个月。“导演是史启发,编剧是卢润泽、黄冲,主演厉害了,李保田。这部戏后来拿到中国电视剧飞天奖。”这个奖令所有人兴奋,虽然还不是主创,但预示着马连伦与“飞天奖”的缘分就此开始。

可是,就在事业上开始展现出顺意姿态的时候,同一年,却发生了一件令马连伦完全意想不到的事,他和妻子婚后的第一个孩子,出生后三天夭折……悲痛瞬间袭来。那时,“瓦窑人艺”的两个兄弟陪着马连伦度过了人生最难熬的时光,他也从那时起把“兄弟情”刻进血脉里。多年后,我们在《于成龙》的故事里,看到陪伴于大人一生的两个异姓兄弟:周瑞和、柳晋阳。谁知道,他写的是不是他自己?

于成龙于成龙(于成龙编剧马连伦)(7)

《于成龙》剧照

苦难最能见证一个人的真性情,虽然打击是一生的,但马连伦还是决定把这段悲痛压在心里,并化作笔端的动力。之后的四年里,他编剧的话剧小品一次次获得好评。也迎来了宝贝女儿的出世。

1990年,马连伦的电视剧编剧处女作《豆花》问世。“这个本子我用了18天写完,之前深入生活两个月,反映汾阳一个女民办教师胡新娥的故事。我还是制片主任, 后来这部剧中央台播出,一举获得第十二届“飞天奖”。“记得很清楚,这部剧是在深圳领奖,颁奖晚会是中央电视台陈铎、杨澜主持的,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坐飞机,很有纪念意义。在深圳真切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气息,一种铺天盖地的新时代到来的感觉,满街流行歌曲、高楼大厦,朝气蓬勃。”

于成龙于成龙(于成龙编剧马连伦)(8)

92年在深圳领电视剧《豆花》飞天奖

有了这个强势开头,马连伦的脚步再也没停下来,之后1993年,他编剧的专题片《共产党员向你保证》,一举获得中组部专题片二等奖。1994年,由他任编剧、制片主任的电视剧《刘胡兰》再次登陆央视,也再获十五届“飞天奖”。1995年,马连伦编剧的话剧《孔繁森》引爆全国,不仅演进了中南海,还受邀全国巡演。1996年,他编导了电视剧《我的奶奶》,一举摘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再获“飞天奖”。1997年,他作为原著编剧的电视剧《山坡羊》,又获得“飞天奖”……他的创作才华得到充分展现。也就是1997年那一年,已经捧回七八个国家级奖项的马连伦,从原先住的小平房,住进省话福利分配的单元楼。

“这些机会都是话剧院给我的,也是时代给我的,改革开放初期欣欣向荣,不是那个时代,也不会很快出头。”2000年,由他担任制片人的电视剧《小站》成为他在山西省话的最后一部作品。

【2002—2018年】远走高飞

自由电视人 开拓全新人生

2002年,在山西省文化厅做了两年多创作室主任的马连伦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人到中年,什么都有了,又很稳定,何必呢?”很多人都劝。

其实,这个决定马连伦也琢磨了很久,当别人看到稳定的时候,他却感觉到职业发展的巨大瓶颈,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2000年之后山西的电视发展进入低潮期。

马连伦还是走了,直奔北京,最初与张纪中合作,之后又加入孟凡耀(《乔家大院》总制片人)团队,而今作为自由电视人。这些年他依旧创作精力旺盛,除了当过《吕梁英雄传》制片主任,大部分精力都在编剧上,这也就有了后来大家熟知的《于成龙》和《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

于成龙于成龙(于成龙编剧马连伦)(9)

《右玉和她的县委书记们》剧照

知名度高了,身价也直线上升,2007年为了陪在榆次居住的母亲,马连伦在当地买了第一套商品房,100平方米,而后又两次迁居,越住越宽敞。

而今住在200平方米的新家里,当阳光从巨大的飘窗里射进来的时候,马连伦仍然会想起,那个在新城村没顶的出租屋里,冻得瑟瑟发抖还坚持拿笔写字的青年,那些想买书又时刻囊中羞涩的日子……一转身,他看到自家书柜里一面墙的中华书局的《二十四史》,淡然微笑。

责编 | 马天舒

主编 | 刘江平

E N D

往日精彩内容

影视宣传、转载联系 ◇ bianjubang002

编剧经纪、剧本经纪业务联系 ◇gangqinshi01

已同步入驻以下平台

今日头条 | 搜狐自媒体 | 百家号 | 微博 | 豆瓣

| 知乎 | 简书 | 一点资讯 | 企鹅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