栀子花暗香浮动的六月,绵绵雨季翩跹而至,闷热的暑气一路向北,终于在黄海之滨的海阳遇见大朵清凉。

清风徐来,碧波荡漾,那隐没在盎然绿意里的大小村居,迂回曲折的山长水远,似乎都在这一身清朗中,显现得愈发分明。以至于,人在六月天里,无端都会想念起来,这小巧精致的海滨城市,烟台海阳。

十年前,正是在这里,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的火炬燃起熊熊圣火,令这座海滨小城为世人瞩目。十年后,小城质朴如初,依然精心守护着祖祖辈辈传承下来的文化基因,守护海阳继续走向世界。

女人套路你的前奏(叫我如何不想她)(1)

女人套路你的前奏(叫我如何不想她)(2)

那一年锣鼓喧天,海潮汹涌,人们用当地最隆重的礼仪热情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夏天的风从南边的大海吹来,震天鼓声在空中久久回荡,鲜艳的戏服将生命的热诚演绎得淋漓尽致,海阳大秧歌就以这样的方式永远留在了观者心中。

如同海明威笔下的西班牙南部小镇龙达,海阳,这座滨海小城,终于因“戏”而闻名天下。作为军事教学片《地雷战》的拍摄地,海阳至今仍留存了地雷战纪念馆、地雷战遗址、五虎联防村等大量抗战人文遗址,并在电影拍摄地建起了中国北方最大的红色旅游区之一——海阳地雷战旅游景区,景区每天上演的地雷战实景演出让游客大饱眼福。此外,作为2015年电视剧《大秧歌》的拍摄地,海阳更是将大秧歌这一民间艺术宣传得淋漓尽致。

海阳大秧歌属于山东三大秧歌之一,是海阳当地的一种古老的传统民间舞蹈,据《海阳县志》记载已有560年的历史,并以粗犷奔放、热烈欢快,质朴坦率、风趣幽默的表演风格著称于世。1983年,北京舞蹈学院舞蹈系把海阳大秧歌正式列为中国汉族民间舞蹈必修教材,登上了高等学府的讲坛。2006年5月,海阳大秧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如今,秧歌在海阳早已不再是新年的专属礼物,这种舞蹈从黄土民间一路走上各式舞台,舞动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西安世园会等系列国际展会上,将海阳人的精气神带到世界各地。今天,当我们看见大秧歌在身边起舞,无论是酣畅淋漓的表演者,还是鼓掌叫好的观赏者,每一个人都不知不觉变成了延续秧歌文化常青的传承人,将热烈奔放的海阳性格融进生命的血液里,陪伴人们继续行走在烟火人间。

女人套路你的前奏(叫我如何不想她)(3)

女人套路你的前奏(叫我如何不想她)(4)

如果说有海阳大秧歌助阵的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那么对美食技艺的传承,便是当地人对寻常烟火气的执着追求,一碗面弹汤浓的郭城摔面,便可迅速解锁海阳“风味人间”。

作为海阳响当当的地道地方美食,郭城摔面不仅是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还以独特的文化底蕴,入镜过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3》。“碱是骨头,盐是筋。”独特的制作技艺使拥有300年历史的郭城摔面发展至今经久不衰,成为游人来海不得不尝的一道经典美食。如同央视另一部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对其评价的一般:“(只有)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摔面,才算真正到过海阳。”

女人套路你的前奏(叫我如何不想她)(5)

女人套路你的前奏(叫我如何不想她)(6)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海阳还有太多道不完的好故事。螳螂拳、海阳剪纸、海阳绿茶制作技艺、锡镶壶制作技艺、葫芦烙画、海阳面塑、皮雕、木雕、核雕、刻瓷等一大批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使人们在全方位立体读城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和领略着这座城市的人间烟火与深厚底蕴。

漫长的历史和近海的自然风貌赋予了海阳包罗万象的丰富性。遥想6000多年前,早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的这座城市,开始建构起浓厚的历史,沉淀、熏陶着这里的一城一土一木。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历史渊源和不屈不挠的英雄气质,故而造就了海阳人多元的文化概念,使海阳随之发展成为后世历史上远近闻名的“武术之乡”与“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随着时代更替,海阳也从久经沧桑的山海故地,摇身一变成为闻名中外的滨海名城,织就起华天锦地、马咽车阗的盛况。

女人套路你的前奏(叫我如何不想她)(7)

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行走在如此风情万种的天上人间

山海林木与碧海晴天轻盈得

仿佛触手可及

寻找远方的旅人将在这里

抵达理想的精神原乡

如此海阳,叫我如何不想她

来源:海阳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