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光三年(公元925年),闽国的创建者王审知病逝,次子王延钧继位。
不久,王审知与夫人任氏合葬在福州北郊凤池山。
后唐长兴三年(932年),王延钧认为山岗风水不利,于是把父母迁葬到永福山下。
王审知死后约五百年的时候,即大明宣德四年(1429年),福州驻军有三十个士兵溜出军营,组团盗掘了王审知墓。
《福州府志》收录了本邑学者林谨夫撰写的《发冢记》记载:“宣德四年,有种屯军三十人将王冢盗发,圹门坚甚,只从上角凿破一孔,以巨绳腰一人先下……”
王审知墓十分坚固,这伙盗贼费了很大劲凿了一个小孔,一个盗贼在腰间系上绳索,进入墓穴。
忽然间,这个盗贼没动静了,众人“呼之不应”,就以“松脂作把燃”,顺着长梯“鱼贯而入”,众人发现,先下去那位已经莫名其妙地挂了。
盗贼进入墓穴,发现里面就如同房屋一样宽敞,墙上挂着王审知的画像,供桌上摆放着金玉制作的“供炉、瓶、烛台”等器物,还有王审知和任氏的两口红色棺材。
墓室被盗墓贼劫掠一空。
不久,先进入墓穴挂掉的那个盗贼,他的妻子做了一个梦,梦见丈夫哭着告诉他,他进入之后,被大蛇咬死了,并提出盗墓所得的宝物应该给他一半。
盗贼妻子向其他盗贼说起梦中的情景,这些人不同意,这女子就向管屯百户王杰告状,王杰受了贿赂,根本不不理她。
女子就告到怀安县典史朱玉那里,这个朱玉也得到了“金镯玉带”,因此他也不管。
盗贼妻子锲而不舍,又继续上告。
宪司副使李素鲁、佥事邹穆严查此案,将盗贼一一抓获。
典史朱玉害怕了,“匿帝王物”那是大罪啊,于是就打算自杀。
后来有人劝他自首,将金镯玉带赃物上交官府,得以免罪。
当时有个叫王琨的生员,自称是王审知的后裔,要认领先祖遗物。
有司不相信,就派人查看王琨的家谱,发现上面记载王审知墓葬物品,和墓葬现场的物品完全一致。
官府凭借着这本王氏家谱,“照谱追物”,结果追出大量赃物。
官府的人把王审知画像悬挂在大堂上,看见的形象是——“方面、大耳、巨目、弓鼻、紫面、修髯,俨然可畏。”
诡异的是,画像四周都朽烂了,只有中间部分保存完好。
王审知墓葬宝物中,有一只水碗,“如橄榄然,莹如金色。”
官员们不知道是何宝物,就找来一个回回人,这位识货,他告诉大家说:“此玻璃碗也。”
可见一直到明朝时,玻璃还属于珍稀宝物。
官员决定把盗物放在府库封存,将画像及十分之一的珍宝判给了王琨,官府修复了王审知墓。
王审知在后梁天佑四年,被朱温封为闽王,在位时轻徭薄赋,与民休息,“宁做开门节度,不做关门天子”。
王审知病逝后,被后唐追谥为忠懿王,其子王延钧称帝后,追谥为昭武孝皇帝。
而事实上,王审知并没有做过皇帝,因此,他的墓葬只能称为墓或冢,不够“陵”的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