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地区民间传统居住建筑的建造尺度喜用六、八等吉祥数字,比如正房的檐口到门槛的高度取六尺、明间开间的面阔取六尺、房间进深宽八尺,寓意房主人的生活六六大顺、八面来财等。

正房作为院落中等级最高的建筑,在建造时的风俗讲究也是最多的。正房屋脊的高度统领院内所有建筑,占领院落最高点。为了采光需要,一般以正房高度作为院内建筑的参照,南向配房及东南向大门均要低于正房。而且正房与四周院落也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正房一般需低于后邻而高于前邻,且与左邻右舍保持相等的高度,若左右邻高于正房,则会形成“二郎担山”的格局,对房主人运势造成压迫。若违背上述的条件时,需要在正房屋脊上放置辟邪的石物件,于其上雕刻“吉星高照”,也有的会在正脊中间安放脊兽,脊兽的高度要高于前宅的正房屋脊,以求家宅安宁。

农村房子为何贴泰山石敢当(鲁西南的农村建房时有什么讲究)(1)

营造程序的风俗禁忌

鲁西南地区的民间盖房程序蕴含了丰富的民间风俗文化,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求。

看日子。传统民居建造之前要请当地看风水的师傅翻看黄历,挑选开工吉日,择定吉时动工,以防在“太岁头上动土”造成让流年不顺,忌犯太岁和三煞,避免招致飞来横祸。动土之前要进行烧纸祭拜,进香祈告,拜姜太公以求开工顺利

打夯。在鲁西南各地的土作中,打夯是必不可少的环节,由于打夯的石夯通体可达一百多公斤重,所以在打夯时需要多人参与、众人齐心协力配合。夯头上面绑上一根粗白腊杆,外系一圈粗绳子,在打夯时,中间一人把夯,周围四至八人拉夯。用力时要掌握一定的技巧,众人合力切忌用力不均,拉太低或太高都会造成拉偏伤人。在打夯过程中,鲁西南各地用欢快的夯歌作为统一节奏的口号,由中间的领夯者把控整个过程,同时也兼领唱,众人跟着他一同附和,并根据夯歌节奏及时调整打夯速度。

夯歌中蕴含了丰富的民间语言,歌词本身即是对鲁西南生产生活的反映,具有浓厚的地域民俗文化特色,比如,梁山当地的夯歌曰:“一夯下去,哼咳,二夯来,哼咳,河里涨水,哼咳,浮两沿,哼咳,水又涨来,哼咳,船又高来,哼咳,众人齐心呀,哼咳,把山摇,哼咳。菏泽地区的夯歌曰:一夯下去也么哼咳,二夯来也么哼咳,河里涨水也么哼咳,大水浮河崖也么哼咳。船又高也么哼咳,人心齐也么哼咳,把夯拉起也么哼咳,地动山摇也么哼咳。把堤夯成也么哼咳,铜墙铁壁也么哼咳,保咱田地也么哼咳,四季丰登也么哼咳。”按照鲁西南民间流传的说法,打夯时的夯歌唱得越响亮,后辈中就越不容易出哑巴。

安门窗。鲁西南地区砌墙砌到门窗洞的位置便开始着手立门、窗框,正式安装之前会举行安装仪式,如在安门时,会在其上两侧张贴“姜太公卜就吉日,诸葛亮对说安门”,中间为横书“安门大吉”。

上梁。上梁之前的仪式和规矩十分繁杂,在上梁当天房主人要先确定上梁时辰,通常情况下多数选在正午时分,然后准备供品祭拜各路神仙,完成上香、跪拜、磕头等一系列流程,并向太岁祈祷安装顺利、家宅平安。房主人用毛笔在红纸上书写吉祥语句,张贴在门框和窗框上,特别要在大梁外侧贴上“上梁大吉”、“今日上梁好,百事大吉祥”等祝语,这一步骤叫做“披红”。

菏泽地区上梁时要准备浇梁酒,稳梁的木匠师傅边向梁上浇酒边说吉祥的祝语,称为“讨口彩”。浇完上梁酒,在鞭炮声中工匠将梁架拉上墙,完成上梁仪式。另外,讲究的人家会在脊檩上交叠放置两双筷子,在上面的筷子上栓一根红绳,红绳上竖着挂上五枚铜钱,再在底下挂上一块红布,故取“快快得财”之意。

在建房期间,主家要三次宴请,开工、上梁、完工均要设酒席,其中上梁酒尤为重要。在上梁当天,主人要准备丰盛的酒席款待上梁的工匠,并对工匠登高涉险表示感谢,当地俗称“请客”。主人不但要设宴请客,还要给工匠们包红包或者发些烟茶等彩头儿。

农村房子为何贴泰山石敢当(鲁西南的农村建房时有什么讲究)(2)

打膳。过去鲁西南地区在建筑完成缮顶后进行宴请,称为“打膳”。缮顶相当于现代建筑的封顶工作,是上梁完成后的又一重要环节,传统建筑的缮顶具体指的是苫草或挂瓦。打膳当天,房主要置办隆重酒宴招待亲友并感谢工匠,亲朋好友会带着礼品前来道贺,还要燃放鞭炮来庆祝新房的落成。

乔迁。在新房全部建造完成还要晾上一段时间,房主人将根据黄历择吉日迁居。搬入新房时要燃放鞭炮,主人要从大门转到院子里每个角落。在菏泽及周边地区,一般将主家在新房建成并入住后的第一次设宴相待称作“温锅”。亲朋好友在这一天要带着礼物恭祝主人乔迁之喜,所选礼物需有特殊的寓意,如送蒸馍用的“面头”寓意“蒸蒸日上”,送鲤鱼象征“年年有余”

居住。正房的明间一般当做客厅,作为招待宾客的场所,不能乱放床具,尤其不能将床放在正中间的位置,在过去中间位置是摆放放置“灵床”的方位,非常不吉利。正房的居住空间一般按家庭长幼次序进行安排,年长者居住在东侧次间,西侧次间由晚辈居住。传说居住时如果不按规矩颠倒上下尊卑,后代将会生出逆子。

门窗用料

在木料选择上,鲁西南地区各地有不成文的规定。最常见的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头不顶桑,脚不踏槐”的说法,民间常常会将事物的谐音与风水联系在一起,例如桑同“丧”,槐同“坏”,若以桑为大梁,以槐为门坎,谐音的组合就会联想成“家破人亡”。选择木料过程中还常倾向于用木料本身的谐音获取吉祥寓意,例如在曲阜葫芦套村,房屋脊檩喜用枣木,梁头喜用榆木,房门喜用杏木,窗户喜用香椿木。枣谐音“早”,脊谐音“积”,愉谐音“余”,梁谐音“粮”,杏谐音“幸”,树谐音“福”,串起来则为“早积余粮幸”。

辟邪构件

在鲁西南地区,若两户人家大门相对,要设置影壁破煞,鲁西南的影壁有两种常见形式,一种是位于院门内,建在大门的正面,独立于厢房,平面呈“一”字形,另一种紧靠山墙砌筑或影壁直接与山墙连为一体,称之为“座山影壁”;另外,如果宅院大门正对道路要冲或旁边有庙宇建筑时,要在宅院外墙墙角嵌入一块“泰山石敢当”石碣,用来镇压凶邪,祈求平安。

农村房子为何贴泰山石敢当(鲁西南的农村建房时有什么讲究)(3)

打欂

欂是用秫秸或苇子外加茼经子编成的一种编织构件,民间将其制作过程俗成称为“打箔”。秫秸做的箔称秫秸欂,苇子打成的箔称苇欂,在水泥预制件没有普及的年代,鲁西南地区将其作为屋面基层材料使用,或铺在炕上当做床垫使用。鲁西南民间有儿歌曰:“干秫秸,剁了柞,麻经子,两边挂,打成欂子上房架,盖成一口新屋子,小妮里边学说话,学的啥活?秫秸不剁秫秸柞,麻经子不往两边挂,打欂不上房子架。”

感恩相遇,承蒙厚爱,我是小周周,喜欢请关注,咱们下一篇文章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