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票能不能买(房票背后的逻辑)(1)

文 / 子木

经过大半年的连续刺激,大多数城市并未好转,还躺在ICU里。

今夕不同以往,有些城市已经彻底刺激无感,“房子比人都多”的事实,再也无法掩盖。

怎么办呢?还得救,大力救。

这几天讨论最多的,就是“花样救市”。

浙江温州,推出安居贷,前三年只用还利息;

广西玉林,只要买房送三份工作任你选;

河南商丘,用房子兑换农民的大蒜和麦子;

江苏连云港,只要买房就送一头200斤的土猪……

有人在网上调侃,不久的将来,开发商可能要开婚姻介绍所、月子中心,买房送相亲对象,结婚生娃一条龙服务。

一切现象都非偶然,只能说当下开发商真的着急了。

前几年,全款的往里走,贷款的门外排队,公积金靠边站;现在甭管有没有钱,先进来看看吧,活不下去了。

这些救市政策,治标不治本。

真正有用的,或许可能是近期坊间讨论最为激烈的:

“房票安置”。

郑州、开封、宜兴、南京、温州、张家港……目前全国已经有20个城市出台了相关房票的安置政策,不出意外,这个政策会成为所有三四线城市的主流。

有人说,这就是2015年货币化棚改的“另一张皮”,“核武器”来了,将对楼市产生巨大的刺激效果,全国房地产大潮再次启动。

很多人跑来问我,是否属实。

今天子木就告诉大家什么是“房票安置”,这个“核武器”到底对楼市有多大的影响,它的本质又是什么?

1

要想看懂“房票安置”,就必须搞清楚它的孪生兄弟“货币安置”。

货币安置很好理解,就是把你的房子拆了,然后给你一笔钱,你可以拿着钱去买房,或者吃喝玩乐。

这个政策过去创造了不计其数的“拆迁暴发户”,暴拉了一波房价,被人骂到现在。

而现在的房票安置,同样把房子拆了,给你的不是钱而是一张“票”,你拿着这张“票”可以去开发商那里买房抵房款,但不能搞其他的消费。

属于定向消费抵扣券。

其实这个政策早在2015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就玩过。

当地康巴什新区没人买房沦为鬼城,政府就想办法把隔壁村村民房子兑换成新区房票,用来去库存,效果还不错。

后来其他城市也在偷偷摸摸用,直到这几天才彻底火起来。

这是因为救市当红主角二线省会郑州,把这个政策揉捏了几下,当作救市法宝,光明正大地掏了出来。

有意思的是官方并没有制止,而且紧接着有大量的城市跟进效仿,俨然全国蔓延之势。

那么这里面到底藏着什么机理呢?

如果从表面上看,这个政策堪称一绝,可以达成三方共赢。

之前拆迁换的是安置房,基本对市场没有任何带动作用。

而现在政府把房子拆了,给了老百姓房票,大家就只能去市场上买商品房,这是唯一选择,要比棚改货币化更简单纯粹。

老百姓很开心,因为之前只有安置房,安置房又偏又破,没什么流通价值,而现在可以买到市内更好的商品房,满足了多样化的需求。

开发商也开心,手里的库存终于出去了,不用天天求着人们来售楼处买房了。

政府也开心,不用掏钱补偿,减轻了财政支出压力。

同时房票安置,强行创造了一波买房需求,交易上行是必然的,楼市好了,经济疏通,城市运行就回归到常态了。

如果棚改货币化政策不出,那么“房票安置”,毋庸置疑,将是接下来最好用的救市政策,没有之一。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2

当我跟一个搞金融朋友讲“房票安置”的时候,他跟我说,这难道不是一种“次级债”么,一下子点醒了我。

很多城市发布的政策,其实并没有强迫人们必须拿“房票”,而是给了多个选择:

一是安置房,二是现金补偿,三是房票安置。

只不过对房票做出了特殊的照顾,比如郑州提到,用房票买房,可以拿到额外8%的奖励。

意思是如果选择现金补偿,是100万,选择房票,价值就是108万,可兑现周期是1年,1年到期,自动回归到现金补偿。

反过来想,这就相当于政府给村民们打了一张利率8%的欠条,当然这个欠条肯定不是政府打的,而是下面的城投公司。

城投公司左手征地,右手打欠条,村民拿欠条跟开发商兑房子,城投公司把地卖掉把钱补给开发商,或者直接把地兑给开发商。

这条传导链条看似OK,但风险极高。

棚改货币化安置,直接由中央的国开行出资,有国家兜底。

而房票制度,是地方行径,如果没有开发商愿意拿地呢?城投公司征来的地出不去,这个钱窟窿谁来补?地方政府是否会出现补钱窟窿?

为此,我开始从网上检索案例,大吃一惊,已经有城市发生了这样的不幸事件。

一个襄城县的网友说,2017年他们这里就用了房票制度,当时县里没钱拆迁,就在房票上给了极大的优惠。

他的一个亲戚,2层楼加一个院子,换了2张房票 20W现金。

当时的规定是,两张房票可以兑换2套120平的安置房,也可以去买常规商品房,不过只能按照3000元每平方抵扣新房款。

当时有很多人拿着房票去买房,结果遇到最大的问题是开发商会“区别对待”。

房票买家购房条件极其苛刻,只能买一楼或者顶楼,或者用房票必须要买车位等等。

后来,更严重的事情发生了,县里的地卖不出去,给不了开发商钱,开发商干脆不认房票了。

人们的房子被拆,手里的房票也成了空头支票……

更有意思的,当初那些选择兑换拆迁房的人们也被坑了,因为承建拆迁房的开发商,提桶跑路了。

在这一切发生之后,当地的房价却因房票制度,涨了2000元每平米左右。

襄城县不是偶然事件,房地产下行的趋势很难转变,大部分开发商都命悬一线,更别说拿地。

而当土地持续流拍后,地方城投公司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钱去补窟窿,房票就无法被“刚兑”。

郑州还好,毕竟是二线大省会城市,大不了政府出面补窟窿,但其他三四线城市呢?

如果按照目前的形势继续发展壮大,多城市大规模启动房票制度,稍有不慎,整个社会信用链都要崩断破产,最后苦的还是老百姓。

这正是我所担忧的。

3

退一万步讲,如果房票制度正常施行,而且可以实现良性兑付,那么这个政策会如2015年的棚改货币化一样,楼市会出现新的大涨周期吗?

我认为几乎不可能。

2015年那波棚改货币化拉升房价,是有基础的。

1、房价的上涨预期

2、稳定的收入预期

3、较低的居民杠杆和城镇化率

现在来看,这三点没有一点是具备的。

尤其是第三点,2015年中国居民杠杆率是38%左右,2021年,这个数值已经达到了62%左右;2015年的城镇化率为56.1%,2022年的城镇化率接近65%。

房票能不能买(房票背后的逻辑)(2)

这意味着,在需求疲软的情况下,居民杠杆却持续出现飙升的状态,我们在去年就进入了“双高状态”。

而2022年的这一波疫情,导致大量居民收入缩水,整体又激化了“供过于求”的矛盾。

最重要的是,2015年三四线城市房子已经出现了高库存危机,在集中消化库存以及释放大规模购买力以后,我们再次来到高库存危机的边缘。

而且我们要注意的是,房地产“赚钱效应”已经很难出现了。

在上一轮棚改货币化政策结束后,因此爆发的城市无一例外进入阴跌周期,房价有价无市,萎靡不振。

这些年三四线炒房客被套牢,每天都在想着如何解套,这次房票制度的确可以去库存,但很难再激起炒房欲望。

整体来说,房票制度利好市场,毕竟强行制造的需求不能凭空消失。

但仅仅也就是去库存,根本无法跟当年的“基础面”相比,自然也不会有大的行情。

而且出台房票政策的城市,也彻底揭开了自己的底裤。

靠强行制造需求来去库存的城市,目前不具备投资属性。

目前为止,全国已经有20座城市出台了相关政策:

河南郑州、江苏宜兴、河南开封、江苏南京(溧水)、浙江温州、江苏张家港、浙江龙港、浙江海宁、浙江金华、湖北鄂州、浙江丽水、浙江宁波(奉化)、浙江温岭、河南许昌、福建邵武、江苏江阴、安徽界首、江苏常熟、河南信阳、四川宜宾。

接下来房票城市可能会越来越多,跟出台限跌令一样,都是不自信的表现,也是救市的无奈之举。

看清真相,就不会被碾轧,你我皆是见证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