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很多隐者厌倦了尘世里忙碌的生活,反而更喜欢在碧波荡漾的溪湖中泛舟垂钓,然后烹煮鲜美的鲈鱼和莼丝,享受快乐的生活。那些风景如画的山水,更让他们感到自己仿佛身处仙境。

不过也有一些在宦途中不断沉浮的才子,由于身处困境,心情焦虑。他们一边牵挂着远方的家人,一边又担心着自己的前途,愁闷难抑时,只好借助诗行,抒写内心的感伤。下面分享宋代的两首《临江仙》,前一首充满悲愁,后一首恬淡无忧。

宋词苏轼临江仙(宋代的两首临江仙)(1)

临江仙 · 信州作

宋代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月斜西院愈声悲。青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晁补之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也是苏门弟子之一,26岁进士及第。有一次他的父亲带着晁补之去拜见苏轼,东坡先生读了他的一篇文章,觉得此文文笔清新、说理透彻,不禁感叹自己可以搁笔了。这首词创作于作者46岁时,当时他被贬信州,心情郁闷,于是赋词抒怀。

宋词苏轼临江仙(宋代的两首临江仙)(2)

信州即江西上饶,位于鄱阳湖以东,也在长江下游地区,那里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但是作者初来乍到,却感觉很不习惯。作者在前两句介绍了自己因为无法租住民房,只能暂时住在地处荒僻的寺院,每天都与那些衰老的僧侣作伴。“相依”二字,体现了词人当时倍感孤寂和愁闷。

接下来作者继续描写自己在当地的生活画面,他在信州担任盐酒税,因为闲暇时间较多,所以每当自己感到苦闷时,就经常在竹林散步、松林捣药。上阕结尾“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化用了王维的名句,尽显作者心绪茫然、前途未卜的悲愁之意。

宋词苏轼临江仙(宋代的两首临江仙)(3)

下阕换头构思新颖,“一个幽禽缘底事,苦来醉耳边啼。”作者愁绪满怀,却并未直接感叹,而是借助一只禽鸟的的啼鸣,既惊破了夜的宁静,又委婉地表达出自己的贬谪之痛。一个“”字,抒写了悲切之情。“醉耳”则是反语,看似酣醉,其实却独自清醒。

此时月斜西院、夜深人静,可是作者却辗转未眠,荒郊野外、无人可诉,孤寂彷徨、无人知晓。结尾则是以乐景衬托哀情,青山如此美好,幽禽(指杜鹃)还在耳边劝他不如归去。作者借鸟儿的鸣叫,表达出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全文技法高超,值得称赞。

宋词苏轼临江仙(宋代的两首临江仙)(4)

临江仙 · 快活

宋代 无名氏

快活无过庄家好,竹篱茅舍清幽。春耕夏种及秋收。冬间观瑞雪,醉倒被蒙头。

门外多栽榆柳树,杨花落满溪头。绝无闲闷与闲愁。笑他名利客,役役市廛游。

宋代有很多才子虽然名不经传,但是他们的一些作品确实非常优秀。作者可能是失意潦倒的落榜书生,也可能是隐居山林的得道高士。

他们心中感触深刻,又不愿透露自己的行踪,于是便在作品里掩去姓名。这首词描写作者恬淡无忧的生活场景,读来令人忘记烦恼。

宋词苏轼临江仙(宋代的两首临江仙)(5)

作者首先用“快活”二字,表达出自己对庄稼户恬静生活的羡慕。他们住在“竹篱茅舍”,虽然条件简陋、设施简单,却远离喧嚣、隔断红尘,尽显清幽和宁静的氛围。

作者估计也是一位勤快之人,他积极参加农业生产,既能体会到春耕夏种的艰辛,也能感受到乡亲们喜获丰收的喜悦心情。

到了冬天,白雪皑皑、冰雕玉砌,才子更可悠然地赏雪,安心地大睡,根本不会有人打搅他的兴致和休息。如此快哉和悠哉的日子,也只有神仙才能享受。

宋词苏轼临江仙(宋代的两首临江仙)(6)

下阕转而描写作者的恬淡心境,门外栽种了一排排的榆柳,溪畔更有娇艳的桃李。每到暮春时节,杨花似雪、漫天飞舞,残花如雨、落满溪头。作者描绘了一幅美轮美奂的春日场景,令人如临其境,更觉陶醉其中。

作者欣赏着美景,憧憬着未来,心中没有丝毫的烦闷和忧愁,反而“笑他名利客,役役市廛游。”作者说那些为了名利而不停奔走的人们,整天在闹市中钻营和算计,他们斤斤计较,甚至睚疵必报,最后却可能苦恼不堪、叫苦不迭。全文朴实易懂,又发人深省,刻画出一幅令人向往的乡村图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