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张平 潍坊报道

编者按:当时间的脚步悄然走进7月,我们才恍然发现又要到了填报志愿的时候。年年岁岁“愁”一样,岁岁年年人不同。不少家长和学生们对如何选择好的学校和专业,往往都是一筹莫展、无从下手,缺乏科学指导、未来规划……

正如有句话说的那样:世间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是我在你身边,而你却不曾发现。为此,大众网·潍坊特地推出“王牌专业在潍坊”系列报道,走进本地院校,全面介绍学校优势及王牌专业,让你可以不用远赴他乡求学,真正在家门口就读好学校、好专业。

今日推荐专业:潍坊学院·特殊教育

潍坊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是山东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学校特色专业。

每个人都有追求梦想的权利,特殊孩子是折翼的天使,特殊教育能帮他们插上逐梦的翅膀。35年来,潍坊学院特殊教育专业培养了一大批有专业知识、充满爱心的优秀教师,帮助特殊孩子自信、快乐成长,让他们不再特殊。

现在让我们跟随记者的脚步走近潍坊学院特殊教育专业。

特殊教育专业未来发展(让折翼天使不再特殊)(1)

“作为一名有36年教龄的‘老特师人’,我有幸亲历并见证了特殊教育专业从诞生发展,到迁址壮大,再到合并提升的35年光辉历程。35年来,我们几代特师人胸怀梦想、脚踏实地、砥砺前行,从建立之初培养中师,到后来招收大专,再到现在培养本科,可以说是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面对记者的访问,该院院长梁纪恒教授对特殊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发展,娓娓道来、如数家珍,并用“三大优势、两大特色、一大目标”对该专业的现状与展望进行了概括。

特殊教育专业未来发展(让折翼天使不再特殊)(2)

35年办学历史,是山东省“特殊教育的摇篮”

该校特殊教育专业的前身为始建于1985年的山东省昌乐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是全国办学时间最早、办学规模最大、办学质量最高的三所中等特殊教育师范学校之一,筚路蓝缕,为我国的特殊教育事业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在全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被誉为山东省“特殊教育的摇篮”。

悠久的办学历史,成为该专业的一大优势。35年来,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遍布全省各地,大都成为特殊教育行业的中坚力量。据统计,全省160所公立特教学校和150多所学前康复机构中,约30%的校长、60%的中层干部、大部分骨干教师为该校特殊教育专业毕业生。毕业生中涌现出贾益芹、孙彩霞、王正茂等一大批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省特级教师、省教书育人楷模、齐鲁最美教师,先后有多人次受到国家、省领导的亲切接见。2019年,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盲协主席李庆忠一行到该校调研时,对该校特殊教育专业办学取得的成就给予高度评价。

特殊教育专业未来发展(让折翼天使不再特殊)(3)

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教科研成果丰硕

雄厚的师资力量是特殊教育专业的另一优势。该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 人,硕士及以上学位15人。专业教师中有:全国特教专业教材编委会3人,山东省“国培计划”专家库推荐人选1人,山东省特殊教育“康教结合”项目评审专家2人,山东省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指导专家2人,山东省残疾儿童随班就读指导专家1人,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社会工作协会高级培训讲师2人,山东省特殊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1人、理事2人,潍坊市贫困残疾儿童康复救助项目专家2人。

特殊教育专业未来发展(让折翼天使不再特殊)(4)

特殊教育专业未来发展(让折翼天使不再特殊)(5)

近年来,专业教师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教科研成果奖近20项,其中,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一、二等奖各1项,山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级,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项;主持教科研课题60余项,其中国家级课题3项,省部级课题16项;出版学术专著、主编教材15部;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特殊教育》等权威报纸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专业核心课程《孤独症儿童心理与教育》被认定为2019年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

特殊教育专业未来发展(让折翼天使不再特殊)(6)

实验实训水平全国领先

先进完备的实训实践条件也是特殊教育专业的一大优势。该专业建有特教综合楼1座,配套建设智障儿童康复训练室、运动康复实训室、孤独症儿童康复实训室、听障儿童康复实训室、律动实训室等18个标准高、设施全、全省一流、全国领先的特殊教育专业实验实训室,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800多万元。专业所属学院与潍坊聋哑学校、潍坊盲童学校共处潍坊特教园区,资源共享。专业建有校外教学实践基地近20处,为学生的实践实习践和教师的教学研究提供了有力保障。

特殊教育专业未来发展(让折翼天使不再特殊)(7)

特殊教育专业未来发展(让折翼天使不再特殊)(8)

能力本位,适时调整课程方案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该专业不断积累探索,通过定期进行用人单位调研、动态调整课程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专业互融互通等有效举措,逐渐形成了“联合培养、突出技能、强化实践、重点培养学前特殊教育师资”的专业特色。

该院副院长王波博士表示:“本专业致力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根据专业建设和发展需要,我们每两年组织一次专题调研,结合反馈情况适时调整课程方案。2019年版的课程方案就是统筹考虑师范专业认证要求、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学生发展需要和学院同时举办学前教育专业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修订的。一是突出了专业技能课,开足或新增作业疗法、音乐疗法、运动疗法、游戏疗法、行为矫正技术、盲文、手语、手工、简笔画、音乐、律动、康复体操等技能类课程,并制定了部分技能课达标测试标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二是强化了实践实训环节,适当增加了教育见习次数和课内实验课学时,使实践学分占总学分比例达到了30.72%,其中专业课实践学分比例达到了26.72%,校外见习实习严格落实特殊教育专业课教师和一线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教师联合指导的‘双导师制’,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践环节的指导,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三是与学前教育专业加强互融互通,增加了由特殊儿童早期干预、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特殊儿童随班就读教育等课程组成的融合教育课程模块。”

特殊教育专业未来发展(让折翼天使不再特殊)(9)

特殊教育专业未来发展(让折翼天使不再特殊)(10)

全过程实践,培养就业“零适应期”学生

特殊教育专业现行课程体系秉承“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四大基本理念,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毕业要求以及办学为地方特殊教育发展服务的宗旨,建立了“通识教育 专业基础 实践能力 教学技能 能力拓展”五大课程群,并通过专业认知、课程学习、教育见习、实习支教、社团活动等多种渠道和措施,构建了入学教育(新生“见习”)、课程实训、教育见习、顶岗实习、社会服务性学习等有机结合的“全过程实践”育人模式,成为该专业培养的另一大特色。“全过程实践”育人模式,旨在着力提高特教师范生必备的教师基本素养,培养的就业“零适应期”毕业生广受用人单位青睐。

特殊教育专业未来发展(让折翼天使不再特殊)(11)

“我们不能满足于目前取得的成绩,全院广大干部职工正务实笃行守初心,凝心聚力担使命,抢抓国家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关爱残疾人事业、全面推进全纳教育等历史机遇,充分发挥‘积淀深厚的办学底蕴、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完备的实训实践条件’三大专业优势,着力加强特殊教育专业内涵建设,努力强化专业特色,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实现成功申办硕士点的目标,圆了我们几代特教人的梦想!”采访的最后,梁纪恒院长道出了该校特殊教育专业的“一大目标”,坚定的目光中充满了自信。

特殊教育专业未来发展(让折翼天使不再特殊)(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