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卧薪尝胆一词出自苏轼的《拟孙权答曹操书》中,后演变为成语。

形容人刻苦自强,忍受痛苦之后定会苦尽甘来,这句词也成为了不少人座右铭。

越王勾践是如何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1)

卧薪尝胆说的是春秋时期,吴越大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在吴国受尽种屈辱,卧薪尝胆。回国后励精图治,最终带领越国战胜吴国,完成复国大业的故事,这种精神被后人称赞,可历史真的是这样么?

要明白,当年的吴越战争是越国挑起的。越国乘吴国进攻楚国之时,发兵偷袭吴国。吴王阖闾震怒,遂率兵反击,不幸死于战场。后来阖闾的儿子夫差继位,誓报父仇。

继而才有"夫椒之战",吴国大败越国。勾践看大势已去,本来想拔剑自刎。被范蠡一顿劝慰,决心苟全性命,以图他日复国,而最终主动要求成为夫差的人质,以保证越国不被吞并。

越王勾践是如何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2)

这件事情,于情于理,于道义,吴国都没有问题。吴国算是自卫反击,越国那叫咎由自取。

被吴国囚禁的勾践费尽心机,在夫差面前装孙子装了十多年(甚至还主动吃了夫差的大便),终于得到夫差的同情和怜悯,将其遣送回国。勾践表示,愿意对夫差称臣,感激夫差的不杀之恩。而越国却在范蠡和文种两位贤臣的帮助下,逐渐积蓄力量。

最终越国再次乘着吴国出兵中原,与晋国争霸的机会,不宣而战,偷袭吴国。夫差震怒,千里回援,被勾践的越国军队以逸待劳,打得大败。从此,吴国覆灭。

越王勾践是如何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的卧薪尝胆)(3)

内心阴暗,行径卑劣的勾践,褪去外面那层伪善的羊皮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屠戮当年的有功之臣。范蠡算是极聪明的,一早就看出勾践其人绝非善类。只能共患难,不可同富贵。

所以越国复国之时,便提前开溜了。后来在齐国做生意,这就是著名的陶朱公。范蠡走的时候也劝过文种,文种不听,果然最终被勾践杀了。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历史往复,不过如此。

了解了前因后果,还会觉得越王勾践值得歌颂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