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汉末三国历史,我们总是有着说不完的故事,尤其是最近热播的《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再一次的掀起了《三国热》。在这部剧之中,我们常常看到一幕,曹魏皇帝曹叡和司马懿的政治博弈,司马懿功劳巨大,是曹叡的左膀右臂,尤其是在曹氏家族人才断层的情况下,但是曹叡也非常忌讳司马懿,常常有意无意的敲打司马懿。那么曹叡明明忌讳司马懿,为什么还让司马懿成为托孤之臣?

曹叡临死之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曹叡明明忌讳司马懿)(1)

曹丕临死之前,其实已经给曹叡留下四大辅臣,分别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征东大将军曹休、抚军大将军司马懿。曹真和曹休这两位曹氏宗亲,是曹氏家族第二代领军人物,都非常杰出,尤其是曹真,成功了击败诸葛亮2次北伐,可惜,也不是长寿之人,曹休在石亭之战惨败后,羞愧而死,曹真在主动伐蜀后,不久病逝,从此曹魏朝廷唯独留下司马懿这位文武双全的铺臣。

司马懿接班之后,长期统军在外,抵御西蜀的进攻,灭孟达,又远征平定辽东,对曹魏的安稳有着巨大的贡献。他不但功劳显著,更善于隐藏自己,为人十分低调,谦和,时常打消曹叡的疑心。曹叡也是一代有作为的帝君,无奈跟其父亲曹丕一样,英年早逝,在临死之前,曹叡也遇到了难题,谁成为托孤之臣,更合适。

曹叡临死之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曹叡明明忌讳司马懿)(2)

按道理,司马懿作为功劳显著,有位高权重的大将军,是最合适不过了。但是不管司马懿怎样低调、怎样谦和,他毕竟不姓曹,也不姓夏侯,曹叡始终忌讳司马懿,更何况养子曹芳年幼,尤其祖父曹操那句“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自然不会让自己的君权旁落,即使出现君权旁落的情况,曹叡也宁愿它旁落到宗室大臣手中,而不是姓司马的人手中。

曹叡临死之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曹叡明明忌讳司马懿)(3)

因此,曹叡死前,立曹芳为太子,并列出了顾命大臣的人选:燕王曹宇、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三国志.魏书·程郭董刘蒋刘传》:“其年,帝寝疾,欲以燕王宇为大将军,及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共辅政”

这五个人,大将军曹宇是曹叡的皇叔,而且和曹叡关系极好,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肇是曹休的儿子,夏侯献是夏侯渊的孙子,而秦朗虽然不是宗室,却是曹操的养子,也跟宗室差不多。 可见,曹叡一开始选的辅政大臣全部是自家人!

曹叡临死之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曹叡明明忌讳司马懿)(4)

但是在关键时刻,曹叡忽略了一个细节,那就是自己病重的情况,以及自己的亲信刘放和孙资。这两人是曹魏老牌秘书。早在魏国建国初期,两人就同时担任了曹丕的秘书郎,后来这两人同时转为左右丞。黄初初年,秘书被改成了中书,于是刘放被任命为中书监,而孙资被任命为中书令,各加给事中。曹叡令刘放、孙资掌权多年,朝中内外大事,很多事情都由刘放、孙资告诉曹叡,对于局势的分析,曹叡绝对信任他们。

曹叡临死之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曹叡明明忌讳司马懿)(5)

更致命的,就是刘放和孙资与司马懿的关系非常好,加上刘放和孙资与夏侯献、曹肇是政敌,所以在刘放和孙资的心目中,是希望司马懿担任辅政大臣的。由于燕王曹宇固辞大将军之位,曹叡还搞不清楚情况,不知道曹宇何意。经过刘放、孙资主张让太尉司马懿回来主持大局,又借机对曹叡说曹肇、夏侯献反对让司马懿回朝,以此离间曹肇和曹叡。

曹叡临死之前为什么不杀司马懿(曹叡明明忌讳司马懿)(6)

就这样,在曹叡只剩一口气了,人也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经过权衡,让一个皇族成员,曹爽,和一个贵族代表,司马懿,共同辅政,其他的辅臣都被贬官外出。历史的命运就这样落在了司马懿身上。

文献出处:《三国志》,《晋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