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门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本来只是外阴稍有不适或轻微白带异常,看到广告立马就去买了洗液。刚开始一用,情况马上改善了,结果时间一长,情况反而越来越严重了。

有研究表明,使用阴道洗液的女性比不使用阴道洗液的女性患盆腔感染的几率增加 73%,原因就是频繁冲洗阴道,破坏了阴道菌群平衡,无法抵御病原体侵入。

本文希望让各位对妇科洗液有正确的认识,还会介绍一下正确的清洗方法。考虑到严肃文学的未来,鼓励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们。不好意思分享,也欢迎收藏。

一、没有洗液就不能健康了?

难道古代的女性没用洗液,个个都生活得水深火热吗?其实,人体本来就有三道天然防护屏障。

第一道:如同「两扇大门」的大小阴唇

平时处于紧闭的状态,保护阴道口和尿道口,从物理上避免外界病原体的侵扰。现代女性经常穿的紧身衣裤反而会使第一道天然屏障起不到作用。

第二道:拥有 30 种常驻菌的阴道「自净工厂」

阴道里有 30 余种常驻菌群,形成了良好的平衡,「坏蛋」来了,它们会及时发现并把这些「坏蛋」赶出去。乳酸杆菌则能保持阴道的酸性环境,与别的常驻菌群共同抵御外患。

从市场的分类看,洗液按批准文号有妆字号、消字号和药字号。

1. 妆字号,完全没用

这些护理液没有任何治疗成分,跟一般的沐浴露没有太大的差别,只是标榜成分天然,并无治疗效果。

用这类洗液,还不如我常常建议的清水清洗。用这类洗液冲洗阴道,不仅起不到治疗作用,反而会破坏阴道常驻菌群形成的平衡。

2. 消字号,最好别用

消字号是卫生消毒产品使用的批号。这类产品主要是依靠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来消灭或抑制阴道内的病原体。这类洗液当中也会有一定含量的中药成分,但治疗效果并不好,不能替代药品。

而且,这类洗液杀菌和抑菌的作用是针对阴道内所有菌群的,长时间使用会破坏阴道菌群平衡。

3. 药准字号,医生说用才用

这类洗液基本都是对阴道炎有一定治疗作用。比如甲硝唑氯已定,就是针对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炎、霉菌性阴道炎。

这类洗液虽有一定治疗作用,但主要是针对患妇科疾病的女性,而且要配合阴道填塞药物或口服药物使用。最重要的是必须有医生指导,而不是自己买来用,也不能每天使用,否则会将阴道常驻菌群一同清除。没有了天然屏障,会增加感染几率。

三、洗液成分破坏原本平衡

从成分上看,洗液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植物提取物为主的护理液,没有治疗作用,一类是以中草药或消毒液为主的,有一定治疗效果。

许多洗液当中还会有一些香味剂之类的添加成分,会刺激皮肤黏膜,长期使用会使之变得脆弱、敏感,增加炎症几率。

一些广告喜欢宣传「弱酸性」的概念。诚然,弱酸性对乳酸杆菌的生长提供了条件,但每个人的 pH 值各不相同,pH 值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导致阴部干涩、瘙痒等。

针对不同的阴道炎,选择洗液也要谨慎。比如引起霉菌性阴道炎的白色念珠菌,碱性环境下不容易生长,比如引起滴虫性阴道炎的阴道毛滴虫,则对酸性环境敏感。如果不了解这些的情况下盲目使用,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加重病情。

还要补充的是,患者去医院检查之前不要擅自使用洗液,会影响检查结果,到头来受罪的还是患者。

妇科洗液使用完需要清洗吗(妇科洗液洗洗更健康)(1)

四、掌握正确的清洗方法

根据我个人的临床经验,给出如下的建议:

  1. 每天清洗 1~2 次,通常每天晚上清洗一次,如果有必要的话第二天早上再洗一次。

  2. 最好使用烧开后放置到合适温度的清水或者直接淋浴,尽量是冲洗或擦洗,如果条件不允许再考虑盆浴。

  3. 清洗的过程是先清洗双手,然后从前向后清洗外阴、大小阴唇等,最后清洗肛周。

  4. 清洗后,不建议立马穿上内衣或使用护垫,尽量在干燥后再穿。

  5. 清洗时使用的盆、毛巾等应该及时晒干收起来。

注意不要冲洗阴道。

虽然铺天盖地的广告无孔不入,事实却是洗液有时候不仅解决不了问题,反而平添烦恼。希望各位可以正确认识此类洗液,学会正确的清洗方法。

爱护自己可以,但是要爱护有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