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话玄宗。”

  元稹的这首《行宫》以短短二十字的精炼,跻身《唐三百》之列。

  语少意足,有无穷之味。只言片字,便是一座盛唐。

  《唐诗别裁集》称赞此诗,“只四语,已抵一篇《长恨歌》矣。

  只是尚有些疑惑不解?诗中所提‘古行宫’在何处?白头宫女是谁?她在说玄宗什么事?

  这就要提到另一个诗人的另一首诗了,白乐天的《上阳白发歌》。

  唐诗有很多有意思的方面,不单单是其取旨高远、意韵悠长、词藻瑰丽,还在于诗背后的人物、情感、背景、故事、作者等等,读唐史不光可以读新旧唐书,还可以读诗歌。

  每一首诗都是一段历史。

  白居易的《上阳白发歌》全文如下:

 “上阳人,上阳人,红颜暗老白发新。

绿衣监使守宫门,一闭上阳多少春。

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

同时采择百馀人,零落年深残此身。

忆昔吞悲别亲族,扶入车中不教哭。

皆云入内便承恩,脸似芙蓉胸似玉。

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

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

宿空房,秋夜长,夜长无寐天不明。

耿耿残灯背壁影,萧萧暗雨打窗声。

春日迟,日迟独坐天难暮。

宫莺百啭愁厌闻,梁燕双栖老休妒。

莺归燕去长悄然,春往秋来不记年。

唯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

今日宫中年最老,大家遥赐尚书号。

小头鞵履窄衣裳,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天宝末年时世妆。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君不见昔时吕向美人赋,又不见今日上阳白发歌!”

  且沿历史长河溯源而上,时光倒退回公元809年,也是大唐元和四年,元稹与白居易两位至交好友同游洛阳,此时的洛阳历经安史兵豕之祸,早已不复神都之名。

  荒凉破败,草木城深,让二人不由唏嘘感慨。

  时恰逢游至一座老旧行宫,见其中仍有宫人居住,便投牒拜问,请入内,宫人多苍颜白发,屋室破旧,天家威严半点也无。

  二人诧异,私问之,方知此处为昔年高宗行宫,上阳宫,武周归唐、则天寿终之所,便是开元天宝年间,玄宗亦常至此宫。

  《旧唐书·宦官传》记载,开元、天宝年间,长安大内、大明、兴庆三宫,皇子十宅院,皇孙百孙院,东都大内、上阳两宫,大率宫女四万人。

  安史之乱后,“宫内人教,积久渐多。伏虑驱使之余,其数尤广。”

  所见宫女中有一人所著服饰妆容皆与众不同,窄衣鞵履小,点眉青黛长。

  非此世妆也。

  白居易询问,宫女自言乃为玄宗年间人,于天宝末年入宫,入时十六今六十,本为承欢君王恩泽,却因那时贵妃独宠,跋扈六宫,未曾见得君王便被潜配至这上阳宫,一呆就是四十四年。

  昔时脸似芙蓉胸似玉,如今白发枯萎,宫中最老,所画仍为天宝末年妆容。

  当朝天子即玄宗的曾孙德宗在位了,知道了她枯守四十年,便给了她一个女尚书的封号聊以慰藉。

  这便是元稹诗中那位白头宫女所述之事,也是白居易《上阳白发歌》的全部内容。

  《唐诗快》评价‘玄宗末岁初选入,入时十六今六十’殊可切齿,马嵬之死,不足悲也!

  《唐诗别裁》也指出“惟向深宫望明月,东西四五百回圆”二语,已见宫人之苦,而杨妃之嫉妒专宠,足以致乱矣!

  由此可见“汉皇重色思倾国”一语所言非虚,玄宗确实是个风流好色的家伙。

  《旧唐书·吕向传》记载,天宝末年,时帝岁遣使采择天下姝好,内之后宫,号‘花鸟使,吕向遂献《美人赋》以讽之。

  这些受到天子指使的花鸟使奔赴天下各州,不看门第、身份,不分贵贱,只看姿色,凡是美艳的,不管出身是什么,也不管是否婚嫁,全力虏入深宫,以供皇上受用。

  元稹在《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上阳白发人》中这样描述花鸟使满怀墨诏求嫔御的情形:

天宝年中花鸟使,撩花狎鸟含春思。

满怀墨诏求嫔御,走上高楼半酣醉。

醉酣直入卿士家,闺闱不得偷回避。

良人顾妾心死别,小女呼爷血垂泪。

十中有一得更衣,永配深宫作宫婢。

  ‘更衣’指的是宫中妃嫔的从十品,属于倒数第二级,唐代后宫妃嫔品级共分二十二个等级,最低的即正十一品名家人子,也就是《甄嬛传》里的小主。

  以前是没有秀女这个说法的,满清建立以后才出现的,汉家王朝后宫妃嫔的来源以皇亲国戚、权门贵族为主,唐朝嫔妃则分为礼聘、采选、进献三种。

  杨贵妃最早作为寿王李瑁的王妃,是被采选到,继而降旨礼聘,后来又被人进献给了玄宗,可以说是极少历经了三种方法的人。

  谁让人家漂亮呢!

  《长恨歌》中说,“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参考上阳人,当时的后宫诸妃境遇之悲惨便可想而知。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绝不只是白居易的夸大,自古妃嫔皆以子为贵,杨玉环始终没有为她的三郎诞下麟儿,却能“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李隆基能为了她,遣使千里运来荔枝,博得美人一笑。

  宋人谢叠山在《注解选唐诗》中写道,“明皇天宝间,涪州贡荔枝,到长安,色香不变,贵妃乃喜。州县以邮传疾走称上意,人马僵毙,相望于道。”

   而且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家众人地位也都水涨船高,列土封侯。

  天宝七载,加钊御史大夫,权京兆尹,赐名国忠。

  封大姨为韩国夫人,三姨为虢国夫人,八姨为秦国夫人。同日拜命,皆月给钱十万,为脂粉之资。

  然虢国不施妆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气焰一时滔天无比。

  张祜作《集灵台》讽之,称虢国“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

  杨家“出入禁门不问,京师长吏为之侧目”,出入宫掖,恩宠声焰震天下。

  每命妇入班,持盈公主等皆让不敢就位,建平、信成二公主以与妃家忤,至追内封物,驸马都尉独孤明失官。

  就是在这样的奢靡浮华之下,李隆基的盛世大唐一步步滑向深渊。

  最终在天宝十四载的冬天,北方范阳三镇叛乱,安史大军挥舞着弯刀一路攻破潼关、洛阳,直逼长安。

  李隆基逃向蜀地避难,走时仍没忘记带上他最爱的妃子,他爱这个女人如同珍爱自己的生命。

  可是马嵬一场变乱,终归让他觉得,还是自己的命比较重要。

  《长恨》一歌让千古所有人都知道,唐玄宗李隆基和杨玉环的凄美爱情,他们可以在天比翼,在地连理;可以天上人间,情比金坚;更可以天长地久,此恨绵绵。

  只是历史之下,有谁知道,大唐洛阳的上阳宫里,有一个宫女,她从十六岁等到了六十岁,整整四十四年的时间,至死都在等一个从没见过的人。

  上阳人,苦最多。

少亦苦,老亦苦,少苦老苦两如何!

锦瑟大唐的悲歌(上阳白发人盛世大唐的阴霾)(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