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机会重来,我可能不会对当年的“小混混”嗤之以鼻,也不会对那个哭着和我说再见的姑娘无动于衷。——那些年,我只是一名纯粹的玩家。(本文共分为上下两篇,此篇为上篇)

在国内,很多玩家都是从任天堂的FC主机开始接触家用机平台,我同样也不例外。不过由于当时的游戏卡带价格不菲,因此从小学到初中,算上自己有的和从同学那借来的,总共也就玩了几十款游戏。物以稀为贵,不论每款游戏的素质如何,我都会花掉大量的时间去体验。现在来看,当时玩游戏的心态和如今完全不同,那时候游戏的语言大多是英文或日文,不像现在很多游戏都有官方中文或是汉化版。虽然完全看不懂里面的内容是什么,但玩起来依然丝般顺滑,语言并没有成为我与游戏之间的障碍,只可惜对于游戏的剧情部分只能纯靠猜测了。

应该是一个玩家最基本的操作了(玩家说那些年我只是一名纯粹的玩家)(1)

我在同龄人当中算是接触游戏比较早的一波,92年春节,我还不到5岁,家里就给买了下面这台“小天堂”牌的游戏机。当时国内出售的大多是盗版的主机和游戏卡,不过其价格依然不菲,按照当时父母的月收入来看,这台FC游戏机的价格相比现在近3000元的PS4 Pro有之过而无不及。虽然现在看来,这台机器的游戏画面还不如目前的国产手机游戏,但相信就是这个神奇的玩物带给了数千万游戏玩家难以泯灭的回忆。

应该是一个玩家最基本的操作了(玩家说那些年我只是一名纯粹的玩家)(2)

笔者同款FC游戏机手柄(图片来自网络)

由于当时自己还太小,并不太懂游戏,基本是有什么就玩什么,像《超级玛丽》、《坦克大战》、《魂斗罗》这些家喻户晓的作品自然是我每天的必修课。上学之后,又从同学那接触到了一些难度更大的游戏,比如《忍者龙剑传》、《双截龙》、《忍者神龟》等等。几年时候,同学买了一盘“热血八合一”,周末或是上半天课的时候(记得当时我的小学每周二下午放假),我总要去同学家玩上几个小时。

应该是一个玩家最基本的操作了(玩家说那些年我只是一名纯粹的玩家)(3)

《热血篮球》(图片来自网络)

当时孩子们的社交圈子没有现在这么广泛,班里的小伙伴大多是因为爱好相同就在一块玩。我仅有的两三个“死党”也是因为同样爱好游戏,才混到了一起。经常为了一起玩不同游戏,上午来我家,下午去他家,虽然路上要花掉二三十分钟,但也并不觉得累。虽然小学的时光过的非常缓慢,但也有毕业的一天,当时大家并不懂什么是离别。毕业之后,我和当时所谓的那些“死党”们就几乎不怎么联系了,只是在初一寒假的时候见过几次面,之后很多同学便至今未见。其中有一位我比较要好的同学,小学毕业后杳无音信,等到我上了高中在家附近见过他一次,当时他打扮的流里流气,俨然一副“社会小混混”的模样,和几个同样打扮的人在一起抽烟。没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他还是认出了我,第一句话竟然是:“还上学呢?”,吓得我简单应付了两句,仓皇而逃。当时满脑子想的都是:坚决不能和他再接触了,会带坏我的。

应该是一个玩家最基本的操作了(玩家说那些年我只是一名纯粹的玩家)(4)

家里同款“三洋”彩色电视机(图片来自网络)

既然谈到了FC,就不得不提一下当时家里的显示设备了。上面这台电视和家里当时用的是同一款,那台彩电是父母结婚之前买的,小小的20寸电视在86年就花了近三千元,相当于全家几个月的收入,堪比如今的大法旗舰机型了。其实当时在有线电视出现之前,家里能接收到的电视频道是很少的,大概只有4个,而且全部要靠电视天线来接收。往往信号不好的时候需要调整天线位置或是调节接收的频段,有时往往会收到邻居家玩游戏的画面。上文也提到了,当时我玩过的FC游戏很少,但邻居家有很多游戏都是我没见过的,所以经常会用这种办法来“偷窥”别人玩游戏。现在看来,我应该可以算得上是最早一批看“直播”的玩家了吧!(PS:这台比我还大一岁的电视现在依然能够正常使用,只是颜色有些偏红。)

应该是一个玩家最基本的操作了(玩家说那些年我只是一名纯粹的玩家)(5)

各种品牌的“学习机”风靡一时(图片来自网络)

除了上面提到的FC主机,我还催着家里买了一台学习机,但作用几乎和它的前辈一样,只有“游戏”,没有“学习”。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会和我有着类似的经历,想要投稿的玩家请发送自己的故事到邮箱:zhao.sukai@zol.com.cn这里就是你展现自我的舞台。在这里你可以将你从小学逃课上网吧,到大学寝室熬夜开黑的开心经历分享给大家,让大家看看你的游戏人生是怎样的。你与网红之间就差了一封邮件,我们将给你这个机会,来吧少年,回忆录搞起。

不知不觉就到了初中,同样是因为游戏,让我迅速从班里几十个陌生的同学里找到了自己的圈子,不过那时候再谈论起FC游戏,就显得有些落伍了。班里有位同学家里刚买了台电脑,联想的586,我去他的家里玩过一次,由于那时对电脑不是很了解,几乎没玩到什么游戏,所以兴趣不是很浓厚,殊不知十年后这台方方正正的设备将会成为我赖以生存的工具。

应该是一个玩家最基本的操作了(玩家说那些年我只是一名纯粹的玩家)(6)

世嘉MD主机(图片来自网络)

另一位同学家里的玩物明显更加符合我的口味,除了一台FC主机之外,还有一个体积更大、外观纯黑色的新型游戏机——MD。这台MD是他家人从深圳买回来的,当时买入价格在2000元左右,也是一个不小的数字。在这之前,我一直以为游戏机只有一种,只不过是外观不一样而已。没想到天外有天,除了玩了近十年的黄色卡带之外,竟然还有一种游戏机是玩黑色卡带的。

应该是一个玩家最基本的操作了(玩家说那些年我只是一名纯粹的玩家)(7)

MD游戏:《格斗四人组3》(图片来自网络)

当我第一次玩到MD游戏的时候,我被它清晰的画面和动感的音效惊呆了,可以说这是一个自称资深游戏玩家的人完全没有接触过的游戏领域。比如《格斗四人组3》这款游戏,多角色、隐藏人物、怒气系统,加上丰富的武器道具,比FC同类的《格斗三人组》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即便同样是《街头霸王》,MD的版本也要比FC版本更好玩。不过这位同学家里的游戏数量也十分有限,几个月之后,他的游戏我几乎已经玩腻了。就在这时候又是一年的春节前夕,家里又购入了一台全新的家用电器。

应该是一个玩家最基本的操作了(玩家说那些年我只是一名纯粹的玩家)(8)

VCD的仓门上印有世嘉的LOGO(图片来自网络)

当年继小霸王之后,又有一类设备风靡一时,它就是录像机的替代者,同样也是DVD的前身:VCD。而VCD由于首次采用的CD光盘作为存储介质,在容量上有了大幅提升,同期诸如“裕兴电脑VCD”、“新天利超级VCD”等设备成功将游戏机与VCD合二为一,成为了家电中的新宠儿。01年春节,家里购入了一台其他品牌,功能类似的VCD机,里面附带了9张光盘,近千个MD游戏几乎占据了我初中时代全部的娱乐时间。

应该是一个玩家最基本的操作了(玩家说那些年我只是一名纯粹的玩家)(9)

经典的MD手柄,被我用坏了N个(图片来自网络)

尤其是到了寒暑假,我总是会约上一两个小伙伴到我家里一起玩游戏,玩累了就直接睡在我家了,最后临近开学,大家再一起恶补假期作业,我通常在开学前一天要恶补到凌晨两三点,只是因为害怕由于没完成作业而被老师批评。就这样一玩就玩了两三年,距离毕业的日子越来越近了。(当时我读的是五四制,小学五年,初中四年。)当时家里有MD的那个同学买了电脑,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奔腾III级别的机器。当时MD已经渐渐无法满足我的娱乐需求了,电脑游戏似乎对我产生了更大的吸引力。

之前接触的FC或MD游戏的系统都比较简单,而很多电脑游戏在战略、剧情、玩法上要相比前者丰富很多。同期市场中也涌现出了一部分网吧的雏形:电脑房,可能有一部分人最早提供的是FC包机业务,后来就转型到PC了。房间里面摆上十台左右的电脑,没有网络,只有有限的几款游戏,包括《桌面破坏王》、《仙剑奇侠传》、《红色警戒》等等,生意算不上太好,但也为一部分人后期开设网吧积累了一大笔资金。

应该是一个玩家最基本的操作了(玩家说那些年我只是一名纯粹的玩家)(10)

《命令与征服:泰伯利亚之日》(图片来自网络)

网络的普及速度很快,似乎在一夜之间,很多电脑房摇身一变成为了网吧。房间还是那些房间,但机器更多了,老板的生意也更好了。当时几乎90%的玩家都在玩着同一款游戏——CS。周末想晚上一会,还需要拿好排队。而且计时也像现在这么规范,大多数小网吧还是靠老板用纸和笔来统计每台机器的上机时间。

应该是一个玩家最基本的操作了(玩家说那些年我只是一名纯粹的玩家)(11)

《传奇》一夜之间红遍大江南北(图片来自网络)

没过多久各类网游如洪水一般袭来——《石器时代》、《红月》、《千年》、《传奇》……网吧不再被CS一家独占,并且经营模式也更加丰富了:除了增加各类酒水食品,还为长时间游戏的玩家提供了通宵的服务。记得当时《传奇》7级之前免费,8级开始就要冲点卡了,我当时为了能多玩一会,升到8级还迟迟舍不得下线,因为30块钱一张的点卡对于初中时代的我来说是遥不可及的,一旦下线,就意味着我要告别这个角色了。没条件玩需要冲点卡的游戏,就只能玩一些休闲类作品,比如《疯狂坦克》、《泡泡堂》或是继续鏖战CS。

应该是一个玩家最基本的操作了(玩家说那些年我只是一名纯粹的玩家)(12)

红极一时的《疯狂坦克》(图片来自网络)

终于,四年的初中生活也接近了尾声,我至今还对中考结束那天的事情记忆犹新:走出考场之后,我们班的大部分男生全都聚在了一起,因为已经提前订好了那天晚上要集体去网吧通宵,所以那天的毕业现场仅仅像一次普通的放学,并没有太多离别带来的伤感。不过有位平时和我关系不错的女生特地来和我告别,我当时满脑子想的都是晚上要怎么愉快的玩耍,所以只是简单的应付了几句,然后她就骑上自行车回家了。我从她离去的背影中,隐约的看到她在用一只手不断地擦着眼泪,当时我的胸口像被人用力锤了一拳,那时我才意识到这一次的离别,对很多人来说将是永别。很多年后我们在班级的群里遇到过一次,她大学毕业之后留在了杭州,而我选择了北京。另外两个初中时代经常和我一块玩游戏的小伙伴分别定居在了日本和新加坡。

应该是一个玩家最基本的操作了(玩家说那些年我只是一名纯粹的玩家)(13)

一代经典《怪物猎人2G》(图片来自网络)

步入高中以后,时间过得飞快。除了更加丰富的PC游戏之外,我还接触到了掌机以及后来的次世代主机,关于这些内容我们下篇再表。游戏人生二十几年,得到了很多,同样也失去了很多。千言万语可以汇聚成一个例子:现在已经是凌晨两点多,我的同学可能已经第N次起床给儿子喂奶,而我还孤身一人在这“不务正业”的写着一堆关于游戏的废话。“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或许一个微小的举动就足以改变一个人一生的轨迹,如果有机会重来,我可能不会对当年的“小混混”嗤之以鼻,也不会对那个哭着和我说再见的姑娘无动于衷。——那些年,我只是一名纯粹的玩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