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15、16世纪的世界历史中,不难发现,这是人类“大航海”的时代。特别是在西方,欧洲的航海家们完成了人类历史的多个第一:1487年迪亚士第一次发现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第一次发现美洲大陆、1498年达伽马代表西方第一次航行到印度、1522年麦哲伦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这些航海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为欧洲后来的殖民掠夺做好了铺垫。

古代航海怎样与外国人交流(中西方大航海的差异)(1)

当我们把时间的节点再往前推进半个世纪,会惊奇的发现:来自中国的航海家郑和已经在印度洋上航行了7个来回,后人称之为“郑和下西洋”。郑和七下西洋始于明成祖永乐三年(1405年),止于宣德八年(1433年)。郑和船队最远到达过非洲的东海岸,跨越了整个印度洋。从时间上来看,郑和船队第四次(1412-1415)航行就已经抵达了肯尼亚,比达伽马到达非洲东海岸早了80多年。

古代航海怎样与外国人交流(中西方大航海的差异)(2)

但让历史爱好者好奇的是,来自中国的航海家和庞大的舰队,为何没有对落后的非洲进行殖民掠夺?据《明史·郑和传》的统计,郑和所到达的国家和地区就多达36个,而这些小国家没有一个被当时世界第一的大明朝占领。反观西方的航海家,以哥伦布为例,当他到达了美洲后,立即插旗宣示主权。后来的欧洲大国也瓜分了非洲、美洲和亚洲印度等地,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都成了他们的殖民地。

古代航海怎样与外国人交流(中西方大航海的差异)(3)

同样是大航海,为何东西方对世界的影响区别会这么大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一、东方航海的目的与影响

首先来说说东方的航海,说的也就是“郑和下西洋”。在中国古代的航海家中,郑和无疑是知名度最高的一位。郑和本姓马,小名三宝,也作“三保”。《明史‧郑和传》载:“郑和,云南人,世所谓三保太监者也。”大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年仅11岁的郑和被选入宫中尚衣局,经过2年的训育后进入了燕王府成为朱棣的从侍。直至永乐二年(1404年),郑和已经因功升任为地位仅次于司礼监的内官监太监,四品官职。

古代航海怎样与外国人交流(中西方大航海的差异)(4)

永乐三年六月十五(1405年7月11日)郑和同副手王景弘率军28000多人,从苏州刘家河启航,开始了他的第一次下西洋。对于郑和的出海远航的原因,至今仍有争议。除了与其他国家进行交往、确立大明朝宗主国的地位之外,也有人认为朱棣是想让郑和去海外寻找建文帝的下落。因为朱棣以藩王之身登上皇位,本就是名不正言不顺。正因为建文帝下落不明,所以他才不得安心: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古代航海怎样与外国人交流(中西方大航海的差异)(5)

但不论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是什么,我们只需要根据史实,知道郑和船队做了什么就行。据《明史·郑和传》载,郑和所出使过的国家和地区共有36个,分别是:

占城、爪哇、旧港、暹罗、苏门答刺、古里、真腊、满剌加、勃泥、阿鲁、柯枝、大葛兰、小葛兰、那孤儿、西洋琐里、苏禄、木骨都束、加异勒、南巫里、甘巴里、兰山、彭亨、急兰丹、天方、忽鲁谟斯、溜山、孙刺、麻林地、刺撒、祖法儿、竹步、阿丹、慢八撒、黎代、沙里湾尼、不刺哇(排名不分先后)。

古代航海怎样与外国人交流(中西方大航海的差异)(6)

郑和船队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各地调解争端,告诫他们“循礼安分,勿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这完完全全就是正义的化身。如果有不服郑和的,“则耀武以慑之”,通过恩威并施,周边国家“凡所号令,罔敢不服从。”除了从政治和军事方面入手,郑和也注意到了宗教信仰问题。无论是佛教还是伊斯兰教,郑和都为平衡各国关系、缓解宗教矛盾,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郑和和他的船队的努力下,各个小国都获得了和平共处的大好局面。所以史载:“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

二、西方航海的目的与影响

在郑和下西洋的一个世纪之后,欧洲人终于证实了“地球是圆的”这一论断。随着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洋洲、美洲的相继发现,欧洲人开始了对这些新大陆进行了争夺。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对非洲的掠夺和亚洲、美洲的殖民越发加剧。欧洲资本家通过输出枪支武器,在非洲掳掠黑人贩卖到美洲。美洲的殖民者们通过压迫黑奴劳动,将原料再出口到欧洲。

古代航海怎样与外国人交流(中西方大航海的差异)(7)

欧洲的工厂获得原料后,进一步扩大生产,再次重复上述交易,这便是臭名昭著的“三角贸易”。那么问题来了,非洲有黑人,美洲也有土著居民印第安人,为何美洲还这么缺劳动力呢?因为自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历代殖民者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印第安人实行了种族灭绝政策。正是因为印第安人的大量减少,才使得在美洲的殖民者不得不用黑人来为自己劳动。

古代航海怎样与外国人交流(中西方大航海的差异)(8)

早年间,欧洲的奴隶贸易还是民间活动。但随着惊人的利润驱使,各国政府也开始支持奴隶贸易。以英国为例,在1562年,英国有位叫约翰·霍金斯的爵士。他把奴隶从塞拉里昂运到海地,再从海地换取兽皮和糖,一轮交易下来,他一跃成了当地首富。在他宣布第二次航行后,伊丽莎白女王和枢密院官员纷纷对他进行投资。霍金斯也没有让他们失望,以满满的一船白银成为了当时的英国首富。

古代航海怎样与外国人交流(中西方大航海的差异)(9)

在大西洋塞内加尔海域有一个岛屿名叫戈雷岛,该岛197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警示世人的世界文化遗产”。究其原因,是因为从15世纪到19世纪,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等国家,先后将其占领后,把它变成了西非最大的奴隶转运站。据联合国统计,在这4个世纪中,通过戈雷岛被转卖的黑奴至少2000万人左右,其中有500万黑奴死于途中,占比高达25%。

古代航海怎样与外国人交流(中西方大航海的差异)(10)

西方在发现新大陆、开辟新航线之后,给非洲、美洲、亚洲的原住民来带了巨大的灾难。仅非洲一地,在长达四个世纪的奴隶贸易中,人口损失就高达2.1亿人,且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年。至于美洲的印第安人,在经过16世纪到19世纪的种族灭绝政策和大屠杀后,印第安人由原本的8000万锐减至400万。原本生活在今美国境内的1000万印第安人,如今更是只剩下了不到20万!

三、总结分析

同样是走向海洋,为何明朝时的中国造福了沿线的国家和地区,而欧洲却给亚非美带去了灾难呢?究其原因,可以从地理、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

从地理因素上来讲,明朝永乐年间幅员辽阔,各种自然资源丰富,不需要在海外通过掠夺获取其他资源。而西欧国家,无论是先走向海洋的西班牙、葡萄牙,还是后来居上的英国、法国等,都是面积不大的国家。这些国家,在面积上和中国的一个省差不多。正是因为自然资源的匮乏,他们不得不将目光转向海外。相较于公平合理的贸易手段,他们更加喜欢通过掠夺迅速完成原始积累。

古代航海怎样与外国人交流(中西方大航海的差异)(11)

在经济上,支撑中国古代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是小农经济。直到明朝中后期,中国才首次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在郑和下西洋的时代,明朝依旧是传统的农耕经济。在小农经济下,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中国人对于商品的需求小,国家对于扩大生产和开辟海外市场的热情自然也就不够高涨。而欧洲则截然不同,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工厂里生产出来的商品需要通过开辟海外市场来倾销。

古代航海怎样与外国人交流(中西方大航海的差异)(12)

在文化上,贯穿中国封建统治的儒家思想。儒家提倡“仁政”,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国家层面也是如此。除此之外,自西周开始的“华夷”之分,也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中国”来说,东边的是夷、西边的是戎、北边的是狄、南边的则是蛮。对于他们,中国的帝王都有一种由内而外的鄙视心理。以乾隆皇帝为例,东南亚一小国请求并入大清版图,但乾隆嫌弃人家,白送都不愿要。

古代航海怎样与外国人交流(中西方大航海的差异)(13)

乾隆皇帝的这种态度可以说是中国皇帝的一个典型代表,对于“蛮夷”们的土地,白送都不愿意要,怎么可能自己主动去抢呢?但西方则不然,在他们的文化观念里,能够开疆拓土的就是英雄。在政治上,无论是亚洲还是全世界,古代中国长期一家独大,没有什么潜在的竞争对手。有威胁的匈奴被打跑了,有竞争力的高句丽被灭国了。而欧洲则不然。因为国家众多,所以他们之间的竞争也非常激烈。

古代航海怎样与外国人交流(中西方大航海的差异)(14)

但欧洲的地盘就这么大,想要扩充实力,就必须向海外发展。以美国为例,华盛顿打独立战争时,就很好的运用了法国同英国的矛盾。在整个独立战争期间,与英军作战的主力都是法军,而不是美军。美洲除加拿大和美国,其余的称为“拉丁美洲”。这是因为这些国家都说拉丁语,当年也是被葡萄牙和西班牙殖民的地方。准确来说,除了巴西是葡萄牙的殖民地,拉美其他地方都是西班牙的。

古代航海怎样与外国人交流(中西方大航海的差异)(15)

​出身阿根廷的足球名将梅西,在西班牙踢球时可以无障碍和西班牙人沟通,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由此也可以看出,欧洲国家之间的竞争激烈。总之,欧洲人之所以在大航海之后开始殖民掠夺,是因为自身发展的需要。与同时期的中国相比,他们处于一个较低的阶段,发展愿望强烈。而中国则因为处在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自身的各方面发展处于饱和状态,所以不需要掠夺弱者

参考资料:

《明史·郑和传》

《不列颠哥伦比亚掌故》

《饮冰室合集》

《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

《郑和下西洋》

《血腥的资本积累》

《非洲通史》

《万恶的黑奴贸易》

《印第安人史话》

原创声明:本文为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抄袭!

免责声明: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