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秋分节气之日,此时全球昼夜时间相等,而秋分之后北半球将昼短夜长,气温也会有所下滑。不过秋分对于农民而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日子,每到秋分前后,庄稼迎来了成熟、丰收,大家也要忙着收获粮食,抓紧将小麦等种植下去。

早在18年之时,国家就将秋分定为农民丰收节,这足以可见秋分对农民的意义,也能看出国家对秋分节气的重视。

民以食为天,每到秋分前后,北方的玉米、大豆、花生等作物迎来了收获,而南方水稻也进入成熟期,南北农民都会紧张忙碌着。

秋分天气现象(60年一遇冷冬来袭)(1)

对于农民来说,自然是希望粮食能够迎来丰收,这样就不需要担心饿着肚子。尽管如今粮食产量大大提升,可在近年来全球粮食危机四伏的年代,粮食丰收的现实意义就显得十分重要,只有粮食丰收,只有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才能更好的发展经济。

农民丰收节的设立,对农民来说意义重大,一方面是国家重视农业生产,一方面也能带动农民的农耕积极性,带动大家的参与感。

为了庆祝农民丰收节,各地均推出了当地特有的农耕文化,举办多种庆祝节目,以更好的庆祝丰收节。

不过,在庆祝农民丰收节的同时,很多人也会关心天气情况,毕竟大家要忙着抢收粮食,又要及时将庄稼种植下去。

那么,秋分有雨好不好?60年一遇冷冬来袭?看农谚怎么说!

秋分天气现象(60年一遇冷冬来袭)(2)

1、“秋分下雨万人愁”

前面已经说了,秋分是收获的季节,此时北方玉米、大豆已迎来了收获高峰期,而南方中晚稻也陆续采收。不过粮食收获后,通常要晒上几天,等其干透后再灌起来。

因而,农民最怕这个时候出现雨水,一旦雨水接连不断,那粮食采收难度加大,且发霉几率增多,粮食品质不好,收益自然也会减弱。

如果雨水偏多,那粮食播种也会受到影响,如去年秋季的持续性暴雨,使得北方玉米收购期推迟半个月,部分地区农田积水多,产量受到影响,因而老农才感慨“秋分下雨万人愁”!

秋分天气现象(60年一遇冷冬来袭)(3)

2、“秋分有雨来年丰,秋分无雨必久旱”

从字面上来看,如果秋分时降雨,那次年庄稼必将迎来丰收;反而,如果秋分时不下雨,那庄稼地干旱,不利于秋播作物生长。

确实,秋分之时不仅有秋收,部分地区因提前收获,庄稼播种期比较早,如果此时不下雨的话,那对秋播影响比较大,来年庄稼长势较差,反之亦然。

不过对于小麦来说,通常是在10月份播种,显然这句俗语更适应于南方地区。

民间也有“雨打秋分头,来年必定收”的说法,其意思是秋分时降雨,那表明冷空气来得早,冬天比较冷,如此一来四季分明,庄稼生长顺应时节,因而必然会迎来丰收。

60年一遇冷冬来袭?

从天气预报来看,从22日到25日,全国将迎来新一轮大雨,且华北、江淮、黄淮、江南多地气温降温幅度比较大,如内蒙古、东北、河北等地一夜降温6-10℃,内蒙古局部降温12-18℃,而长江以南最高降温4-8℃,淮河以北地区将降4-6℃。

降温后,多地气温又将创下立秋以来最低气温,华北、西北多地最低气温将降至10℃,太原最低温度降至4℃,呼和浩特更是降至1℃。就连南方地区最低气温也将回落至20℃以下。

秋分天气现象(60年一遇冷冬来袭)(4)

除了气温下降外,全国多地也将迎来强降雨,23日这天,东北大部、四川南部、内蒙东北部、藏东等地将迎来中到大雨;24日这天,渝西、川东、黑东、藏东南等地迎来中到大雨。

总的来看,接下来几天内东北、西南地区雨水偏多,再加上降温幅度较大,不少人吐槽,难道60年一遇冷冬来袭?

其实,农谚也已给出了答案:

·1、凉了白露尾,秋分穿上棉

从自勉来看,如果白露尾天气变冷,雨水出现,那就表明秋分节气时气温降幅比较大,且雨水较多,可能大家要穿上棉衣御寒。尽管说法夸张,但也说明秋分天气比以往要冷一些,需要多穿衣服御寒。

秋分天气现象(60年一遇冷冬来袭)(5)

2、秋分初雨三尺,随后冰三丈

字面上俩看,如果秋分时雨水偏多,有三尺之深,那就表明冷空气来得比较早,冬天可能会出现刺骨寒冬,相比以往气温要低上很多。

从以上来看,今年冬天冷空气应该会提前到来,温度总体偏低,大家要做好御寒准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