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入尘烟》观后感

半辈子已过尝尽了人间苦(人间太苦再不来了)(1)

看完《隐入‬尘烟》,我想说三句话。

音乐是虚伪的!

语言是多余的!

人间太苦,我不来了!

我不悲观,也不仇恨,我只是陈述,写个不足千字的观后感。

先说故事简介:残疾人曹贵英,跟着哥嫂过着寄人篱下的悲惨生活,她重病缠身,小便失禁,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育能力,没有尊严和自主能力。被人安排,她这个累赘甩给了老光棍马有铁。

家徒四壁,一贫如洗,俩人借住在别人的空屋里,守着一头驴、几亩地过土里刨食地艰难日子,没有比他更穷的人了。

马有铁不嫌贵英残疾,两个人一起种地、养鸡、献血,盖房,一草一苗,一砖一瓦,一滴汗水摔八瓣,土一样挣扎着活着。

他们终于有了自己的房,自己的家,自己的炕,自己的人。

磕磕绊绊,相濡以沫,贵英对这个老实人产生了深深地依恋。

好景不长,贵英溺水死了,丧妻的马有铁心如死灰,他还了账,放了驴,拆了家,平静地回到从前…

电影里没有马有铁痛哭流涕的镜头,他貌似平静,神态麻木。

是啊,温暖对他来说,是个偶然,一颗甜枣,意外地砸在他头上。

苦难才是常态。他习惯了。转了一圈,又回到了原地。

《隐入尘烟》成功了!

它是土,麦地洋芋地里的土,䦆头挖,铁锨铲的土,粗糙的大手捏成面面土的土,扬起灰尘的土,看到闻到呛到人咳嗽的土,不添加,不粉饰,不渲染,赤裸,深情。

有铁和桂英,就是两疙瘩土,活着,土一样卑贱不起眼,被践踏、被无视、被攫取。死了,归入尘土,不留半点痕迹。

——音乐少。

全剧只有桂英死后,一段低缓的音乐置入。

我说用不着啊,苦难的人生,就像粗糙的砂砾,音符介入,是无理和冒犯,是多此一举,是矫揉造作。

没有呐喊,没有倾诉,没有死乞白咧地告诉旁人,自己的不幸和怀揣的希望。都在那儿摆着,自己看吧,不遮不掩,不藏不掖,真真切切。

——语言少。

全剧少有对话,只言片语,道尽一切。

语言如此多余啊!

不说,是最真实的说,最有力的说。

残疾在说,孤独在说,依赖和信任在说,相依为命在说。

嘴也多余,话也多余,有几句就够了,足够了。能说出来的苦难或许还能忍受。

《隐如尘烟》最大的好,是相信观众,尊重观众。

不启发,不说教,不诱导。沉默寡言,木讷真诚,知道你有一颗悲悯的心,知道,只有真实呈现能勾起无限的悲凉和辛酸。

人啊,生而不同,有的人自带光环,有的人,站在那里就是风景,而有铁和桂英,一个是苦,一个是难,但是,苦和难加起来,却不全等于苦难,还有小鸡破壳而出的美好,麦苗茁壮成长的希望,还有麦粒摁在手背的梅花印的深情。

我没哭,看完电影几天都没哭。

但是,越往后越委屈。

谁的人生全是甜蜜,谁没有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生老病死,爱恨别离,哪个不值得恸哭一场?

生而为人,到世上干啥来了?

吃饭,睡觉,干活。

两个人吃饭、睡觉、干活。

两个人一起,孤独和痛苦或许甜了一丝丝。

最后说几个让我破防的镜头。

桂英没有清晰的照片,遗像是用结婚证上清晰度不够的照片翻拍的。

对于社会人群,她是一个模糊的存在,但对爱她的人,她是清晰的,刻骨铭心的,念念不忘的。

最后,那头驴回来了。马有铁呢?

他死了,活着的,是一头名叫马有铁的驴,围着一盘活着的老磨,转圈,劳作,等死。

人生太苦,再不来了。

半辈子已过尝尽了人间苦(人间太苦再不来了)(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