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快到了,长假要来了,你是急了?还是乐了?

估计自信的孩子是要乐了,终于有大把的时间用来看世界了;而对本学期的相关知识不太熟练的孩子估能有点急了,因为许多老师的一句话:“考得好,过年有好多零花钱花。”(爸爸妈妈奖励)

三年级数学上册必考题型知识点(RJ版三年级上数学总复习练习)(1)

01

第一题主要训练大家对长度单位、重量单位的理解与灵活运用,需要我们心中有一个合适的参照物,并结合数据后的单位进行灵活地运用,才能又快又准地使用相对应的单位。

如一个手指的宽约1CM(10毫米),那么一个回形针大概有三个指宽的长度,所以,这里填“毫米”;如教室的讲台约1米(10分米),而人呢,比讲台高一点,应该是1米多,所以讲台高度应该为14分米(1.4米或140厘米);同理,500G苹果一般为3个左右,所以一个苹果应该是“克”(G);而大象,又应该是多少呢,如一个书包有几千克重,那大象比书包重得多,所以从我们熟知的单位中,选择一个最大的重量单位,即吨。

第二、三题主要检测我们对各种同属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与进行加减计算的理解与掌握程度。注意,在加减计算或比较大小前,先统一单位,再对数字进行加减计算或大小比较。

第四题则是考查我们利用长度计算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长度/路程的数学问题。图中以明确四个地点的排列顺序,我们只要认真读题,弄明白问题所在,不要看错距璃段。

第五~七题则考查我们对起始时间、经过时间、结束时间三者的数量关系的理解掌握与在解决实际相关问题时的灵活应用。经过时间=起始时间-结束时间。

第八题综合地考查大家对时间有关的问题与距离有关的问题的融合与运用。我们需要理清题目中各数据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利用这些关系计算出爸爸一共用了多长时间,一共走了多远,然后与家至外婆家的总距离进行一个比较,走的距璃比外婆家多,说明能到,反之,到不了。

三年级数学上册必考题型知识点(RJ版三年级上数学总复习练习)(2)

02

验算,就是算式的逆运算,用来检查我们之前的计算是否有误。不论是在计算加减法,还是计算乘除法,一定要做到相同位数要对齐,不看错数,不算错数,不写错数。而在连线时,尽可能地使用直尺来画。

第三题在分析未知数时,从个位开始,采用倒推的方式来分析已知数,推出未知数。如算式1,从个位开始,什么数与“6”相加为“9”,只有“3”,而“4”与谁相加得数末位为“0”呢,只有“6”,什么数与“3”相加得“8”?是“5”,但这里需要注意,这个“5”包含了十位满十进了的一个“1”,所以,这里只能是“4”.

第四题是一个典型的“几个几”问题,但由于是一个“够不够”的问题,我们需要有一个比较的步骤,许多孩子题会做,就是漏了这一步。

第五题有点绕脑,“短了多少?”用了多少就是短了多少,可以直接把两次用去的长度相加,就能得出短了多少,总长度反而可以看作是多余条件。

第六题是标准的倍数问题,也可以看作是“几个几”的问题,此题关键在于找准标准量“1”,然后用倍数乘以这个标准量,就能得出我们想要的结果。

第七题需要我们结合生活经验来分析,如一家三口不论是坐火车还是坐飞机,应该都是一起的,而不能有的人坐飞机,有的人坐火车。

解题思路:先把一家三口坐火车或坐飞机单线(即往或返)要多少钱,然后看是往返都坐火车,还是往返都坐飞机,或是两种各坐一次。

三年级数学上册必考题型知识点(RJ版三年级上数学总复习练习)(3)

03

分数相关知识点回顾:

1.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2.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分母,表示把单位“1”分了多少份;分数线上面的数叫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3.整数1在分数中代表分子与分母是相同数的数值。

4.若分数的分母相同,则分母不变,将分子相加即可。

三年级数学上册必考题型知识点(RJ版三年级上数学总复习练习)(4)

04

第一题有些迷惑人,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点是:长方形与正方形也属于四边形,而四边形不一定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第二题考查我们对图形周长的理解与计算。图1与图2是标准的长方形和正方形,而图3看似是不规则图形,但是我们利用“平移”后,可以化不规则为规则,计算出它的周长。具体计算公式为:长方形周长=(长 宽)X2;正方形周长=边长X4.

第三~六题是典型的周长应用分析与计算。如第一题中的第2小题需要注意,两个合一个,至少需要多少花边,即周长最短,只要让它们重叠面边长最长,才能让花边最少。

第六题可以自已剪6个正方形拼拼看,不但能解决此题,还能提高我们对拼图的理解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