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情谊二十之交”】

生死与共的朋友谓:“生死之交”

亲密无间的朋友谓:“胶膝之交”

友谊深厚的朋友谓:“肺腑之交”

童年相交的朋友谓:“竹马之交”

情投意合的朋友谓:“莫逆之交”

普通老百姓交的朋友谓“布衣之交”

有钱人与没钱人交朋友谓“车笠之交”

在逆境中结交的朋友称“患难之交”

吃喝玩乐结交的朋友称“酒肉之交”

年岁差别大,行辈不同而交情深厚的朋友称“忘年之交”

在道义上互相支持的朋友谓:“君子之交”

哪怕砍头也不改变友谊的朋友称“刎颈之交”

无意中相遇而结成的朋友称“邂逅之交”

只见过一次面,交情不深的朋友称“一面之交”

仅点头打招呼,感情不深的朋友称“点头之交”

平淡而浮泛交往的朋友称“泛泛之交”

见过面但不熟悉的人称“半面之交”

交友不嫌贫贱的称“杵逆之交”

宝贵而有价值的交往称“金玉之交”

旧时结拜的义兄弟谓:“八拜之交”

再说说什么是八拜之交?

有一种说法:“八拜之交”来源于以下八个深厚的交情故事,分别指的是:

管鲍之交、知音之交、

刎颈之交、舍命之交、

胶漆之交、鸡黍之交、

忘年之交、生死之交。

又一种说是:“八拜之交”是帮派入门仪式,入会之始,必须:

一拜天为父,二拜地为母,

三拜日为兄,四拜月为嫂,

五拜五圣贤,六拜万云龙,

七拜众兄弟,八拜万年香。

【古代的九拜礼仪】

《周礼·春官·太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

这是不同等级、不同身份的社会成员,在不同场合所使用的规定礼仪。古人认为,不跪不叫拜。拜,在古代就是行敬礼的意思。

一、稽首

是指行礼时,施礼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拱手于地,头也缓缓至于地。头至地须停留片刻,手在膝前,头在手后。

这是跪拜中最隆重的拜礼,常为臣子拜见君王时所用。后来,子拜父,拜天拜神,新婚夫妇拜天地父母,拜祖庙,拜师等,也都用此大礼。(后来,用于僧人举一手向人们行礼,也称“稽首”。)

二、顿首

就是叩头,“顿”是稍停的意思。古人席地而座,行顿首礼时,取跪姿,先拱手,下至于地,然后引头至地,就立即举起,是拜礼中次重者。

行礼时,头碰地即起,因其头接触地面时间短暂,故称顿首。

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如官僚间的拜迎、拜送,民间的拜贺、拜望、拜别等。

三、空首

跪,两手拱地,引头至手而不着地,是拜礼中较轻者。这三拜是正拜。“

《周礼》谓‘头不至于地为空手。周之九拜,唯其他经曰拜手。曰拜,无曰空首者,故知空首即拜手也。” 行空首礼时,双膝着地,两手拱合,俯头到手,与心平而不到地,故称“空首”,又叫“拜手”。

四、振动

是两手相击,振动其身而拜。不仅要跪拜、顿首,拜后还要“踊”,即躃踊,一般都在丧事时,拜者往往捶胸、顿足,跳跃而哭,表示极度悲哀。

五、吉拜

是先拜而后稽颡,即将额头触地。

“三年之丧,以其丧拜;非三年之丧,以吉拜。”礼有“吉凶之分,吉事为吉拜,凶事为凶拜。

至于奇拜、褒拜,奇者独而无偶,即一拜也。褒字之义,郑大夫云:‘褒拜再拜是也。’皆系多拜之意。”

六、凶拜

是先稽颡而后再拜,头触地时表情严肃。

七、奇拜

先屈一膝而拜,又称“雅拜”。

八、褒拜

是行拜礼后为回报他人行礼的再拜,也称“报拜”。

九、肃拜

是拱手礼,并不下跪,俯身拱身行礼。推手为揖,引手为肃。其实也就是揖。这是军礼,军人身披甲胄,不便跪拜,所以用肃拜。是九拜中最轻者。

“两膝跪地,手至地而头不下。”妇人亦以肃拜为正。”

肃拜又是古代女子跪拜礼的一种。拜时跪双膝后,两手先到地,再拱手,同时低下头去,到手为止,故又称“手拜”。肃,手到地的意思。

八拜之交分别是哪8拜(古有九拜之礼又有八拜之交)(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