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持续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活力?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持续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活力(激发百万产业工人创新创效活力)

持续激发职工创新创效活力

来源:【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

□本报记者 杨秋云

“产改”增活力。9月22日,记者从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抽样调研会上获悉,我市新时期“产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个个闪光的数字蕴含着沉甸甸的淄博答卷。

在这座有着雄厚产业基础的工业城市,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正引领产业工人奋力向前。

“车辆诊断仪诊断不出的问题,他能解决,国外专家没解决的,他几分钟搞定。”有着40年工龄的王明先被业内称为汽车“老中医”。走进以王明先名字命名的创新工作室,方寸之间却是诞生“奇迹”的地方。

王明先齐鲁工匠创新工作室就是发明创造“根据地”,每年可为公司节约和创造价值1000余万元。如今,在唐骏欧铃的每一个作业区、每一条生产线上,都记录着一线产业工人的创新发明成果。

王明先创新工作室是全市三百余个创新工作室中的一个,而王明先本人也是淄博众多劳模工匠中的一员。目前淄博培育各级工匠1009名,今年评选市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200名,这些榜样是产业工人的精神航标。

“产改”以来,市总工会实行“挂包”督导,遇见“瓶颈”上下联动、同频共振,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我市现代职业教育走在全省前列,全市有10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5所院校、10个专业和企业列入省级校企一体化办学示范点,有11家单位入选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评选确定15家市级公共实训基地。我市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互连共通、融合发展。2017年以来,我市开展“金蓝领”高技能人才培训6945人,2018年以来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6819人。

产教加速融合让产业加速奔跑。淄博把技能提升作为“产改”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依托淄博职业学院等6所职业院校、驻淄高校成立了淄博市劳模工匠学院,设有957人的培训师资库,每年聘请10名劳动模范、25名工匠及高技能人才作为劳模工匠学院客座教授、讲师,设置了124个培训专业,基本满足产业工人培训需要。创新“政府 工会 院校 企业 市场”合作机制,推行“五联六式九促”产业工人终身培训模式。2022年,将培训10万名产业工人,帮助1万名产业工人在学历或技能等级上提升一个层次。目前,有8120名产业工人通过培训获得学历或技能等级提升,持续保持人才政策创新性和竞争力。

“近3年,我们攻克了2项国外‘卡脖子’项目,实现了国产进口替代,精细氧化铝类产品市场份额达到全球的近50%。”山铝科技信息中心主管工程师冯晓明说,成绩来之不易,而立下赫赫战功的正是一线产业工人和一线研发者的强强联合。

2020年4月,山铝“五级技师”评聘制度正式实施,首期评选出416人,占一线工人总数的10%。山铝人力资源部副经理魏璐璐表示,从2017年我市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以来,山铝决策者一直在思索,怎样让产业工人摆脱“平庸”激发潜能,让薪酬和业绩以及政治待遇“捆绑”在一起,打通工人上升成长渠道。山铝2019年建立“五级技师”制度,选聘成功后根据从高到低的档次分别给予1800—400元/月的津贴。

企业的“产改”是一面镜子,市总工会建立产改科学评价体系,加大工作督导推动力度,突出正向激励,最大限度地激发了改革活力。山铝首创的“五级技师”制度是淄博产改的一个典型写照。

淄博技能人才成长道路越来越畅通。2019年以来,我市新增取证技能人才5.01万人,已设立特级技师岗位的企业有5家,评聘特级技师7人。聚焦全市重点技改项目和“四强”产业攀登计划,大力培育、推介、选树在全员创新活动中涌现出来的优秀创新企业、创新班组、创新能手和创新成果。目前,全市培育选树各级全员创新企业71个,创建省市县三级劳模(金牌工匠、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344个,评选职工创新成果480项。

持续深化产业赋能,我市广泛开展百万职工争先创优劳动和技能竞赛,开展了淄博“四强”产业“五比五赛”、重大项目“六比一创”等主题性劳动竞赛,每年约有7000余家企业、2万个车间班组、60万人次参与各类竞赛。

…………

百万产业工人是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践行者,目前已有2名产业工人兼职市总工会副主席,产业工人政治权益得到有利保障。下一步,市总工会将在产业工人合理流动、产业工人创新创效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让“产改”改出淄博产业工人更大潜力和活力。

编辑:孔鼎

本文来自【淄博日报-淄博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