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物价数据今天出炉此前,多个市场机构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将与上月基本持平甚至进一步扩大但没想到的是,当月CPI同比上涨2.5%,涨幅反而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为什么会这样?,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9月什么物价上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9月什么物价上涨(8月物价为何出现这个)

9月什么物价上涨

8月份物价数据今天出炉。此前,多个市场机构预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将与上月基本持平甚至进一步扩大。但没想到的是,当月CPI同比上涨2.5%,涨幅反而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为什么会这样?

食品价格同比环比涨幅齐回落

食品一直以来是影响物价的主要因素。比如7月份CPI同比涨幅升至年内高点的2.7%,就受到猪肉、鲜菜等食品价格上涨及季节性因素影响。

但进入8月份,这一势头有所减弱。

国家统计局城市司首席统计师董莉娟介绍,8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6.1%,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09个百分点;非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7%,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1.38个百分点。

食品中,猪肉价格上涨22.4%,涨幅比上月扩大2.2个百分点,这主要是去年同期基数走低影响。在猪肉价格上涨带动下,鸡肉和鸭肉价格分别上涨6.6%和12.7%,涨幅比上月均有扩大。鲜果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16.3%和6.0%,涨幅比上月均有回落。

从更能体现近期价格变动情况的环比数据看,趋势尤为明显。

8月份,CPI环比由上月上涨0.5%转为下降0.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0.5%,涨幅比上月回落2.5个百分点,影响CPI上涨约0.10个百分点。

“猪菜蛋”三者虽形成上涨合力,但涨幅均低于预期。

董莉娟表示,生猪出栏逐步恢复正常,加之消费需求季节性走弱,猪肉价格上涨0.4%,涨幅比上月回落25.2个百分点。8月北方蔬菜上市量增加,但中下旬南方高温干旱天气影响蔬菜生产供应,全国鲜菜价格先降后涨,全月平均比上月上涨2.0%,涨幅也低于历史同期平均水平。鸡蛋和鲜果价格均呈季节性变动,分别上涨3.5%和下降1.0%。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主管庞溟表示,8月份食品价格同比和环比涨幅相比上月均回落,说明保供稳价工作有一定成效。

需求不足问题仍需关注

目前国内物价呈现温和上涨。但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提醒,数据也反映出经济恢复的基础还不稳固,需求不足仍是当前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

8月份,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比上月回落0.2个百分点,仍处在相对较低位置。

温彬表示,当前需要持续做好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大盘,一方面继续做好重要商品保供稳价,另一方面加快投资项目落地形成实物工作量,以投资促进消费。

庞溟也指出,今年以来我国进口增速显著低于出口增速,表明当前国内需求修复压力较大,服务业和工业需求受扰动仍在拖累内需。未来政策端应重视扩大和支持社会有效需求。随着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扩大有效投资、促进消费增长措施逐渐显效,四季度内需有望逐渐恢复,或将带动核心CPI回暖。

庞溟认为,总的来说,需求逐步复苏会带来商品和服务需求价格走高、拉动三、四季度物价中枢整体抬升。但考虑到CPI温和抬升与PPI连续回落态势叠加相抵,预计全年物价中枢有望保持基本稳定并控制在政策目标范围内。

生猪保供稳价官方频出手

对于后续物价走势,猪肉价格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因素。

央行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中国CPI篮子对食品价格特别是猪肉价格依赖较大,目前新一轮“猪周期”已开启,可能拉动CPI食品分项涨幅走高。

尤其中秋、国庆等节日临近,猪肉等民生物品需求量上升。在此关键节点,稳定市场供应和价格,官方动作频频。

9月8日,国家发改委已会同有关部门投放今年第一批中央冻猪肉储备,并指导各地近期加大猪肉储备投放力度。

近日,国家发改委还会同有关部门召开生猪市场保供稳价专题会议。有关方面分析认为,目前猪粮比价处于合理区间,生猪养殖头均利润明显高于历史平均水平,如生猪价格进一步大幅上涨,可能导致产能过快增加、后期价格大幅下跌,不利于行业长期健康发展。

对于后期价格走势,各方认为目前生猪产能总体合理充裕,能繁母猪存栏量连续回升;新生仔猪量自二季度以来明显增加,对应后期育肥猪出栏量将相应增加,多数头部企业计划出栏量呈逐月上升态势;天气转凉后育肥猪生长速度加快,猪肉供应将进一步增加。

总体判断,今年后期生猪和猪肉市场供应有保障,价格有望运行在合理区间。

栏目主编:秦红 文字编辑:程沛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国是直通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