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生活环境和教育水平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在长期说话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说话习惯,而不同的说话习惯又形成了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

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不仅反映出了人们的不同性格,同时其隐含的内心情绪也是不一样的。

有人说话直接,有人说话婉转,有人“好为人师”,有人则喜欢聆听对方的讲话……

FBI在与不同的人交谈时,发现人们说话时的习惯和表达方式都是极具“个性”的,而他们也正是从这些不同的表达方式中去推断对方的性格,找出隐藏的信息,从而侦破案件的。

因此,FBI总结了许多通过一个人说话时的表达方式去判断一个人的个性和内心活动的技巧,非常值得我们借鉴。这些表达方式有些是通过说话人的说话习惯表现出来的,也有些是通过说话时的语气和特点体现的,还有一些则是通过说话时伴随的诸如点头、提问等反应表现出来的。

说话时喜欢一针见血的,也就是我们说的表达方式很直接,这样的人往往具有很强的洞察力,思想也非常独特。他们能够轻易地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看到其本质,抓住问题的关键所在。但是却因为说话时过于直接,在遇到别人的错误时总是毫不留情地指出,因此给人一种攻击性很强的感觉,在让对方难堪的同时,自己也在无形中得罪了别人。 说话时好为人师的。他们总是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别人讲话时指手画脚。这样的人一般自我意识很强,希望别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什么都听他的。简言之,就是以自我为中心,心理上总是将自己凌驾于他人之上。

说话时注意聆听的。他们一般很少讲话,与其说是在交谈,不如说是在听别人讲话。这种人性情温和、待人谦逊有礼,考虑问题周到,懂得尊重别人。他们一般思维缜密,也有自己的独特想法,但是却不会用过多的话来引人注意,而是通过一边聆听别人的话,一边进行思考来达到虚心学习的目的。这样的人很容易获得他人的信任,也会赢得他人的尊重。

说话时一边说一边笑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谈笑风生类型的。这种人在讲话的过程中喜欢时不时地插入一些笑话,有时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幽默,这样做既调节了谈话气氛,同时也讨了对方的欢心,让人觉得和他聊天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这是善于照顾别人情绪的一种表现。所以说,这样的人一般是极富同情心,并且懂得体谅他人的。但由于过于注重他人的感受,一般不适合做管理者,而适合做一些招聘、招商等协调性较强的工作。这样的人虽然人缘不错,但是因为在工作生活中多是付出的一方,所以也很容易迷失自我。

说话时很幽默的。这种人在人群中因为总是为大家逗乐,所以很受欢迎。他们豁达、乐观、不拘小节,很少会刻板地遵守那些既定的规则。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说明他们的头脑非常灵活、聪明、活泼,但同时又非常圆滑。

说话时喜欢软磨硬泡的。这种表达方式有时候我们也会将之理解为委婉,但二者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别。说话委婉的人,一般是比较懂得照顾他人情绪,同时性格有些拘谨的人,而说话喜欢软磨硬泡的人表现了较强的意志力,他们一旦认定了目标,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这种执着的精神很容易感动他人。 说话时喜欢随声附和的。这种人给我们一种“老好人”的印象,他们多是胆小怕事的人,在挫折面前喜欢逃避,不喜欢迎接危险的挑战。这种人多半能够安分守己,没有太大的野心。

说话时喜欢固执己见的。这种表达方式一如说话人的内心一样顽固、保守。他们从不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即使错了也会坚持到底,不知变通。 说话时喜欢抱怨、发牢骚的。这是一种很不讨喜的表达方式。他们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反感,因为他们总认为全世界都对不起自己,习惯性地将问题推给他人。这种人好逸恶劳,喜欢沉迷于虚幻的世界,不关注现实,很难做出一番成就,也很难感受到周围人的好。

说话时温和圆融的。这是一种通过说话时的方式和特点表现出来的表达方式。这样的人多是一些待人诚恳、热情,为人宽厚、仁慈的人,他们对他人富有同情心和理解心,处事周到,有着一定的人际交往优势。不过这种人的思想也会比较呆板,很难接受一些新事物。尽管如此,由于他们的心胸比较豁达,因此虽然无法接受新事物,但是也不会过于排斥。

类似以上的表达方式还有许多,只要我们认真观察和感受,都是可以了解其中奥秘的。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人说话时的表达方式除了暗示一个人的性格之外,有时候还隐含着说话人的内心情绪。

FBI在调查美国加州发生的一起谋杀案时,发现作案者竟然是当地大学的一名教授,而他杀死的正是自己的妻子。对于自己的罪行,那名教授在接受FBI审讯时没有做出任何辩解。他在当地是一位非常有名望的教授,因为在学术方面很有造诣,加上平时与人为善,说话时温和而又平静,所以案发后人们都觉得非常惊讶。他们无论如何也不能相信,这样一位受人欢迎和尊重的教授竟然会杀害自己的妻子。 经FBI调查,这位教授的妻子非常蛮横无理,经常对教授乱发脾气,常常骂他是窝囊废,不知进取,不仅经常打断他的工作,还总是对他所做的学术研究冷嘲热讽。这位教授刚开始的时候都一一忍了,并且还耐心地和妻子进行沟通解释。但是妻子并不领情,她认为丈夫是在敷衍自己,于是变本加厉。

在又一次争吵之后,妻子撕毁了教授苦心研究多日所做的一份研究报告,这一举动彻底激怒了教授,他一气之下,失手杀死了妻子。 对于这起案子,FBI表示很遗憾。他们认为,从这名教授说话时的表达方式可以看出,他的性格是属于回避型的,面对妻子的无理取闹他感觉很无奈,同时也很压抑,如果不是妻子一而再再而三地挑战他的底线,这起惨案原本是不会发生的。

换句话说,如果妻子能够在教授心平气和地与其进行沟通时,感受到他内心渴望回避争吵的情绪和愿望,那么就不会有后面的悲剧发生了。 这种通过表达方式来洞察一个人内心情绪的方法对于日常生活中的我们来说,也是很有意义的,比如当两个人正在进行交谈的时候,一个人在滔滔不绝地说,而另一个人只是表现出诚恳倾听的样子,并没什么互动,则说明对方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内心很不情愿听下去,但又不得不敷衍的情绪;再比如面对一段说话人自己认为很有意思的谈话,对方只是做出一些很简单的回应,如“你去的是哪里?”、“好玩吗?”之类的提问,或者反复地说着“哦”、“对”、“真有意思”之类附和的话,也说明对方的心思根本就不在这段“有意思”的谈话中,他只是不好意思拒绝你而已。

如果这时候我们能够清晰地感知对方表达方式中隐含的情绪,那么也就不必在“白费唇舌”的同时还“自讨没趣”了。

总而言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效果,在不同的表达方式中我们不仅能够判断出一个人的性格,同时只要认真、仔细聆听,还可以洞悉这种表达方式背后所隐含的内心情绪。这些都是语言表达中所不可忽视的“微反应”。

情绪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表达方式中隐含的内心情绪)(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