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近代史上有这样一对师徒,他们都才高八斗,不甘寂寞。他们思想的变化,活生生地演绎了一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被拍死在沙滩上。

康有为在太平天国失败以后,就表现出对西方的向往,于是开始学习经世致用的书,并且还去过一次香港,香港一行,更加坚定了他学习西方的决心。梁启超从小机智过人,他钻研八股文,所以小有成就。

康有为梁启超事例(分道扬镳的师徒)(1)

1890年17岁的他去北京参加会试,在回来的途中经过上海,看了一些西方的书籍,表现出了对西方的向往。同年他认识了小有名气的康有为,从此追随于康有为门下,成为了一个立志变法强国的有志之士。戊戌变法失败以后,师徒二人东渡日本。这时候康有为已经40岁了,梁启超才25岁,康有为思想已经落后,梁启超自己也能感觉出来。

康有为梁启超事例(分道扬镳的师徒)(2)

在日本,梁启超认识了孙中山等人,并且对他们的思想表现出向往,被康有为发现以后,遭到康有为的批评。这时梁启超虽然不满,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来,继续跟着康有为宣传君主立宪制。1899年清政府与日本交涉,不准康有为留在日本,所以康有为无奈进行环游列国,而梁启超则留在日本。这段时间,梁启超有了自己的主张,康有为对梁启超的影响也越来越小。

康有为梁启超事例(分道扬镳的师徒)(3)

1911年,袁世凯组成责任内阁,任梁启超为法部次官,一下子就把梁启超给收买。那么袁世凯为什么要选择梁启超,而不选择他老师,康有为呢?其实很简单,康有为影响力比梁启超大,不好控制。而且康有为对袁世凯那是恨之入骨。当初戊戌变法,要不是袁世凯给慈禧太后打小报告,那么可能戊戌变法就成功了,康有为也不用背井离乡,所以袁世凯选择拉拢他徒弟梁启超。

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出任临时大总统,梁启超结束了14年流亡日本的生活,回到北京。在袁世凯的支持下,他成立民主党,与国民党对抗。1913年,康有为担任司法总长。就在这一年,康有为因为母亲去世归国,如今徒弟贵为高官,而自己沦为一介平民,面对长江后浪推前浪,不知康有为是如何感想。

康有为梁启超事例(分道扬镳的师徒)(4)

康有为一向信奉君主立宪制,袁世凯死后,黎元洪与段祺瑞争权夺利,这时黎元洪邀请江苏老大张勋进京帮助他,张勋是何人,那也是一个封建派,于是康有为和张勋同流合污。在康有为的帮助下,张勋冲入北京,压根不理黎元洪,直接把国会解散。然后两人兴高采烈把末代皇帝溥仪推出来,拥立溥仪登基。而这时梁启超已在段祺瑞门下出谋划策,溥仪一上位,段祺瑞在梁启超的帮助下,马上出兵将张勋打跑,段祺瑞重新出任国务总理,梁启超也水涨船高,担任财政总长和盐务总署督办。而他的老师康有为惨遭通缉,潜逃上海。

不知面对这种后浪把前浪拍在沙滩上,康有为又如何感想?康有为晚年生活极其困难,最后于1927年食物中毒病逝。梁启超当了两年高官以后,不想继续政治斗争,选择了辞职。之后他赴欧洲学习,归国以后主张光大传统。文化1929年在北京协和医院溘然长逝,终年56岁。康有为梁启超师徒二人在张勋复辟上分道扬镳,从此再无交集,两人命运也从此改变,不得不感叹一句青出于蓝胜于蓝。

,